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3473606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一 熟悉和掌握1数字图书馆定义:数字图书馆是同时具备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特色技术三大特征的图书馆。2数字图书馆特征: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特色技术是数字图书馆最主要的三大特征。(1) 数字资源是指图书馆中所有数字形式的信息资源,包括经过数字化转换的文献或本来就是以数字形式出版的信息。(2) 网络服务:高速数字通信网络是数字图书馆得以存在的基础。数字图书馆的对内业务和对外服务都是通过网络进行的。(3) 特色技术:现有特色技术包括分布式资源与运行管理技术、海量信息存储与组织技术、多媒体信息标引与检索技术等,建立特色技术的国际标准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3数字图书馆的理论模

2、型:P6 *(1) 形象模型:与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特色技术三大特征相对应,数字图书馆的理论构架可以用一个形象模型来表达。资源服务技术 这是一个以资源为核心、技术为支撑、服务为目标的数字图书馆理论形象模型。根据这一理论模型形成三大学派:资源主导学派、服务主导学派、技术主导学派。正确的认识应该是资源、技术、服务三者相辅相成,构成数字图书馆的三位一体。没有资源,数字图书馆就失去存在基础;没有服务,数字图书馆就上去存在价值;没有技术,数字图书馆难以运行。(2) 抽象模型:按照资源技术服务一体化思想,将形象模型抽象化,就可以得到抽象模型:技术结构T资源R服务S基于一般信息系统模型和抽象模型,可以进一步

3、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数学模型图:服务(信缩)管理(信源)技术系统 S (信道)IJB I是信息供应量,J是信息获取量,B是反馈信息集,S是技术系统结构, F(J,B)= f G(I,S)4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结构:数字图书馆的理论框架由数字资源、网络服务和支持技术构成。P 7 *(1) 数字资源:有以下两大来源。 印刷资源的数字化:对于版权已过期的图书、文献、资料,可以采用扫描、光学字符识别等处理技术进行数字化,形成数字资源的基础部分,以经典著作和古代文献为主。 原生数字资源:原生数字信息资源也越来越多,如图书、期刊的出版都是先有数字 化版本,再生成印刷本。原生数字资源正逐步成为数字资源的主体。(2)

4、 网络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服务模式可以分为被动服务和主动服务。 被动服务:既然社会为建设数字图书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那么不管是否情愿,数字图书馆就要提供服务,这就是非常被动的服务。其特点是不考虑用户的个别要求,具体实现形式一般采用无交互Web网站模式。 主动服务:主动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的高级方式,其特点是考虑用户的个别要求,具体实现形式一般是通过交互式Web网站形式。a. 双向交互式问答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用户的请求组织资源,系统和用户处于同等地位,信息在系统和用户之间双向交流。b. 个性化信息推送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行设计

5、数字图书馆界面并定制数字图书馆资源,用户处于主动地位,数字图书馆系统屈于从属地位,数字图书馆只是在技术上按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并主动推动信息。(3) 支持技术:包括通用信息技术和专用创新技术即特色技术。 通用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所需的通用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和信息安全技术。 专用创新技术特色技术:数字信息处理与加工技术、海量信息存储与组织技术、多媒体信息标引与检索技术等对于数字图书馆都非常重要。 5数字图书馆与图书馆自动化的关系:图书馆自动化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之一,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化书目信息就来源于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实现图书馆自动化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必经阶段。P116数

6、字图书馆的产生背景 P 13(1) 数字图书产生的内在因素:一是印刷型文献的保存问题。(变质、老化、自然灾害、 人为损害)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将图书馆保存的资料进行数字化。二是文献信息的利用问题。必须实现数字化才能使信息传递更快捷、方便,服务内容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2) 数字图书馆产生的外在因素:a.文献信息资源的剧增;b.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因 特网的发展;c.数字化技术的发展。(3) 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社会背景:a.数字图书馆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数字图书馆凭借高新技术可以快速地传播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b.数字图书馆是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平的重要标志。c.

7、数字图书馆是21世纪全球文化竞争的焦点之一:在网络时代,谁先掌握了技术和资源库,谁就掌握了先机。数字信息资源的网上交流具有先天的优势,这种竞争既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也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因此,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其意义和影响将是深远的。d.数字图书馆建设有利于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工程不仅是高科技项目,也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文化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启动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7数字图书馆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文献资源数字化。第二,数字资源的集成。第三,数字资源的共享。P 178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阶段:a.早期的数

8、字化技术和概念探索阶段:1945年美国科学技术管理学家布什首次提出将传统的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储存、查找机制与计算机结合起来,构思了一个机械化的个人文档与图书馆,被公认为计算机辅助检索的先驱。b.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研究:80年代末,美国一些大学和知名公司就开始研制开发大型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c.数字图书馆研究计划的启动:1994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其他单位正式实施“数字图书馆创始”计划。d.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利用: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许多已经投入实际应用。P189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P34 *(1) 从基于数字化资源向基于集成服务和用户信息活动的范式

9、发展,以用户信息活动为基础的第三代数字图书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2) 数字信息存储的全息化:全息数字存储由于同时具有巨大的存储容量、高速的数据传输率和短暂的访问响应时间等特点,全息数字化技术将称为21世纪数字图书馆的主流数字化技术。(3) 多种资源的高度集成,易用性更强:多种资源的深度融合也是数字图书馆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数字图书馆更具有人性化和更加易用。(4) 数字化技术进一步完善:数字图书馆涉及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的综合集成,而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发展十分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完善。(5) 标准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标准和规范化是实现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前提。数字图书馆

10、的信息和知识包括了所有学科,数量巨大,类型繁多,组织复杂。各个单位所使用的软硬件规格不一。如何将众多的力量协调组织起来,从技术管理的角度考虑,关键就在于标准化。(6) 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数字图书馆将向社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美国国家图书馆联盟就是一个组织全国15个大型图书馆及国家档案记录局的合作机构。此外,有些联盟还有著名大公司加盟。1995年法、日、英、德、意、美、加在法国成立了G7全球数字图书馆联盟,俄罗斯加入后又扩展为G8联盟,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10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方向 P36(1)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战略管理:数字图书馆是跨部门、跨行业的大系统工程,所以应该由政府出面,统

11、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为了正确把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向,提高项目建设的实际效益,避免决策失误,有必要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处理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些宏观关系问题,如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数字图书馆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馆际协作与资源共享等,应该加强整体规划和可行性分析。(2) 加强特色化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应该注意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化资源的开发,提高生存发展的竞争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 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合作与协调:图书馆要主动与信息技术界、企业界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吸收资金、技术和人力,共同开展试验。应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做好协调工作。(4)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评价

12、:可用性是评价数字图书馆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关系到数字图书馆的性能是否满足用户的需要,流程是否符合用户的习惯,效果是否达到用户的期望。可用性分为界面可用性和组织可用性两种。评价数字图书馆可用性的原则可以概括为:易学 易记 必须是一个高效的系统,能有效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容错。愉悦。服务差异化。(5)加强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对图书馆所拥有的包括信息及知识各种要素再内的所有智力资本进行组织、开发和运营,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展和知识增值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知识创新;知识组织;知识开发;知识扩散和应用;(6)加强数字图书馆的标准化管理:数字图书馆所管理的信息和知识包括了

13、所有学科,数量巨大,类型繁多,组织复杂。要将众多的力量协调组织起来,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资源的共建共享,管理的有序化,关键在于标准化。(7)加强数字图书馆用户的研究与关系管理:用户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数字图书馆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必须重视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研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来进行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和管理。其主要内容包括:a.数字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分析;b.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数据管理和挖掘;c.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分类研究;d.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心理研究;e.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教育;f.数字图书馆用户的服务效果评价;g.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进;h,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人文关怀。10网

14、格技术的发展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P40 *(1) 网格技术的特点及其意义:网格技术是因特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目的是将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像电力网一样通过网格形式方便地传送给用户。网格是高性能计算机、数据资料、因特网三种技术的有机组合,他把分布在各地的各种计算机连接起来,进行资源共享。网格的根本特征是资源共享。他吧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虚拟计算机,实现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网格可以实现因特网上所有资源全面连通,通过网格进行利用。(2)网格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a.网格为数字图书馆构造统一的平台:网格技术的优势是降低了建立网站和提供网络服务的成本。网格的许多平台和资源都是共享的,它是

15、一个将分布在各地的计算机、数据、信息、知识等组织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运行各自的应用网格,为数字图书馆提供各种一体化信息服务的信息基础设施。b.网格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信息集成:网格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资源通过高速的因特网进行资源集成,从而提供一种高性能计算、管理及服务的资源能力。c.网格有利于实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网格把整个因特网整合为一个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多种资源的全面共享。d.网格有利于数字图书馆的海量数据处理:网格能够很好地解决海量数据的计算处理和分析问题。它能将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用户只需通过客户端发出指令,网格就把这些任务调配给各个计算机执行,然后将各个计算机计算出来的结果反馈给用户。e.网格有利于数字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网格的知识生产特性是网格与因特网的本质区别。因特网本身不生产知识,而网格则能根据用户的要求自动的生产知识。它把从数据源得到的各种原始数据,加工成信息和知识。网格可以自动找到有关的数据源,进行综合分析和知识的发现,形成新认识。可见,网格有利于数字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3)网格对数字图书馆的挑战:很多现有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如果被推向网格环境,将面临重新编写应用代码的问题,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面对网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应该具有前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