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3419375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文言文常见虚词用法一览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常见文言虚词用法一览表红色部分为重点虚词虚词用法例句复音虚词或常用短语之 (1)【动】往,到去(2)【代】他,她,它,这(3)【助】的(有时可不译)(4)【助】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5)【助】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6)【助】宾语前置的标志。译时省去(7)【助】定语后置的标志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学而时习之(论语);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宋何罪之有(公输);菊之爱(爱莲说)马之千里者(马说)以 (1)【动】认为,以为(2)【介】用,把,拿(3)【介】因为,由于(4)【介】凭借,依靠

2、,依照(5)【连】相当于“而”(表承接)(6)【通】“已”,已经(7)【连】连接上下东西往来等字(8)【介】去,来,用来(表目的)(9)【连】以至、因而 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以刀劈狼首(狼);投以骨(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十年以前;北京以东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以为】认为;作为。【以是(是以)】因此。于 (1)【介】在,到,向,从,对,对于,由于,在之中(方面)(用在动词后引出对象)(2)【介】被(3)【介】同,和,跟(4)【介】比,胜过战于长勺(

3、曹刿论战);告之于帝(愚公移山);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不戚戚于贫贱(五柳先生传)曹操比于袁绍(隆中对)苛政猛于虎也【于是】与现代汉语相同;这时,当时;在这,从这。其 (1)【代】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她们(的),它们(的)(2)【代】那,那个,那些,那里(3)【副】大概,或许,还是(表推测)(4)【副】岂,难道(表反问)(5)【助】调节音节,无义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其真无马邪(

4、马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而 【连】表并列:“和、又”。可不译表递进:“并且” 表承接:“就、然后”,或不译表修饰:不译? 表转折:“但是、却、然而” 表因果:“因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为 (1)【动】wi“做”(根据句子活译)“作为、当作、成为”“认为”“是”(2)【介】wi“替、给(表替代);向、对(表对象)” 为了、为着(表目的)“被”(表被动)并自为(题)其名(伤仲永);以径寸之木为(雕刻)宫室、器皿(核舟记)弃其

5、杖,化为邓林(夸父追日);以丛草为林(闲情记趣)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辨日)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项为之强(童趣)二虫尽为所吞(童趣)【为所】被。乃 (1)【副】于是、就(2)【副】却,竟然,居然,反而(3)【副】才(4)【副】是,就是(表判断)(5)【代】你的,你乃入见。(曹刿论战)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家祭勿忘告乃代翁哉 (1)【助】啊,呀(表感叹)(2)【助】呢,吗(表疑问、反问)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何 (1)【代】什么,哪

6、里(2)【副】为什么(3)【副】多么(4)【副】怎么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何以】为什么。【何许】何处。【何如】怎么样。【何其】多么,怎么这样。【何尝】并非。【何加】有什么益处。【何极】哪里有穷尽。者 (1)【代】人;事物;时候;的情况(2)【助】引出判断(原因、解释),不译作亭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者,也】或【者也】是乎 (1)【助】吗,呢,哪,吧;啊,呀,哇(2)【通】“于”。“在,从,向,给,对”不亦乐乎?(论语)醉

7、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也 (1)【助】啊,呀,呢,吧,可不译(表判断、肯定,表疑问、反问,表感叹)(2)【助】句中表示舒缓、停顿,可不译吴广者,阳夏人也(陈涉世家);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也哉】呢,吗(表疑问或反问)。故 (1)【名】原因,缘故(2)【形】老的,旧的,原来的;从前的,原来的;故旧,老友(3)【副】故意,特意(4)【连】因此,所以(5)【动】死亡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广故数言欲亡,忿恚蔚。(陈涉世家)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已故【故人】老朋友。则 (1)【连】于是、就(表承接)(2)【连】可是、却(表转

8、折)(3)【副】是,就是(表判断) (4)【连】如果,那么(表假设)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者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因 (1)【介】依照,按照,根据(2)【副】于是,就(3)【连】因此,于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核舟记)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所 (1)【名】处所、住所、地方恰当的位置,应有的归宿、结果。(2)【助】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即“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组成“为所”的格式,表被动有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

9、祠中(陈涉世家)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其印为予群众所得(活板)【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表示手段或凭借、目的,相当于“用来东西”。且 (1)【连】表递进关系(况且、并且)、并列关系(还)。表让步(尚且)(2)【副】将,将要;(3)【副】暂且,姑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焉(1)【助】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用于反诘语气,可译为“呢”。(2)【代】它;哪里(3)【兼】相当于“于+之”“于+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且焉置

10、土石(愚公移山)惧有伏焉(曹刿论战)然 (1)【助】地;的样子(2)【代】这样(3)【连】然而(4)【动】认为对。(表肯定、赞同)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若听茶声然(核舟记);屋舍俨然(桃花源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然而】这样,可是。【然则】既然如此,那么。【若然】像一般(样子)。安 (1)【代】怎么,哪里(2)【形】安全,安定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谢庄遂安(冯婉贞)与 (1)【介、连】和、跟、同(2)【副】给、替(3)【介】比,和比较(4)【动】给予、授予(5)【副】全(5)【通】“欤”,句末语气词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公输);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陈胜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1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走进微小世界,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和细胞。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1、我们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4、如何借助大熊座找到北极星?(P58)虽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1)【副】虽然2、你知道日食的形成过程吗?(2)【副】即使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5、铁生锈变成了

12、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水分和氧气是使铁生锈的原因。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虽然】虽然如此,即使这样。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边沿薄、中间厚、透明),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或 (1)【代】 有人、有的、某人(2)【副】或许、也许、可能(3)【副】或者,有时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P4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答:烧饭时米变成了饭;写字时纸上留下了字迹;下雨后路上的积水慢慢地变成水蒸气消失在空中;岩石风化变成沙子等。而或长烟一空(

13、岳阳楼记);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1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有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既 (1)【副】“以后”“已经”“完全”(2)【连】既然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既而】不久。若 (1)【代】你、你们、你(2)【代】这、这样、如此(3)【连】如果、或者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若人 【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惟唯 【副】只;只有、只是盖 (1)【名】遮日挡雨的用具。(2)【动】遮盖,掩盖。(3)【副】大概(表推测)(4)【连】原来(说明原因)(5)【助】发语词。(6)【动】胜过,超过。日初出大如车盖。(两小儿辨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歌) 盖以癞虾蟆。(童趣)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送东阳马生序)英才盖世。 诸 (1)【量】众,许多。(2)【合音】“之于”(句中)或“之乎”(句尾)的合音。诸位;诸君;诸侯 投诸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耳 (1)【名】耳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