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331380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热焊探伤技术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轴重的不断增加,对线路设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 种形势下,跨区间超长无缝线路在我段于1999 年下半年开始铺设,为满足现场铺设的需要, 除小型移动气压焊外,法铝焊也于当年开始使用,后来于2003 年又上马了德铝焊。在探伤过 程中由于存在铝热焊焊筋回波及断面形状的复杂,对伤损波形的识别有一定的干扰,所以它 的探伤难度较大。从99 年至今,我段已先后发生铝热焊断轨四次,究其原因:一是当时探伤 工艺还不完善,二是由于探伤工业务不精,在作业过程中执行探伤工艺不严。为保证钢轨的 绝对安全,必须不断学习和总结铝热焊缝全断面探伤的出波规律,提高业务技术和责任心, 方能保证探伤质

2、量。一探伤一般要求1. 对焊缝轨头和轨底顶面距焊缝中心分别为250mm和200mm的探测面进行备制,清除表面 铁锈、氧化皮及其他杂物,使其光洁度能达到探伤要求。2. 探头在探测面上的移动速度应小于100mm/s,相邻两次扫查应有一定重叠,重叠宽度不小 于扫查宽度的15%,使断面内能得到全面扫查。3. 为便于发现缺陷,探伤扫查时宜适当提高探伤灵敏度,但在判伤时应恢复到标准灵敏度。4. 探测范围为距焊缝中心50mm的区域。二.焊缝轨头的探伤扫查为使钢轨焊缝轨头得到全面扫查, K2.5 探头在轨顶面采用纵向平行扫查和偏角扫查两种 方式。1. 纵向平行扫查。 K2.5 斜探头置轨面上,平行于钢轨纵向作

3、前后扫查,扫查宽度要相互覆盖, 探头移动距离为距焊缝中心不少于250mm。2. 偏角扫查。由于轨头顶面作用边呈圆弧状,探头耦合不良,不利于内外侧上角缺陷的检查。探头置轨面上,以外偏15角作纵向移动,距离不少于250mm,利用轨颏反射二次波来 检出内、外侧部位的缺陷。3. 回波显示。探测铝焊接头时,探头距焊缝中心 100mm 左右,在荧光屏 4.0 左右显示焊筋轮廓波,大致波位在3 .05.0,视灵敏度高低和焊筋形状差异,回波位置和位移会有所差别。4焊缝缺陷回波显示。轨头缺陷回波与六型仪器70探头回波相类似。当缺陷直径小于声束直径,且距轨颏较近时,伤波与焊筋波同时显示,此时出波位置可能比正常焊筋

4、回波提前或延长。当缺陷距轨颏部位较远时,伤波和轮廓波会交替显示。当缺陷直径大于声束宽度 时,缺陷会阻挡超声波的传播,荧光屏上只显示伤波。5轨头扫查注意事项。(1)注意回波分析。遇有焊筋轮廓波明显延长或重复显示时,应注意分辨,排除因焊筋轮廓不规则或下颏有焊碴等的影响后,多数存在缺陷。2) 注意焊筋轮廓波的干扰。除对侧焊筋波外,一般本侧焊筋波不会显示,即使有回波也 相当的短小,所以,当遇有水平距离在本侧焊筋位置的回波时,一定要采用眼看、尺量、手摸的方法进行鉴别。2003年10月22日津浦下行线K818+2#左股铝焊接头断轨就是此种情况。如图:该伤位于轨面下 42mm 处,正常情况下 K2.5 探头

5、探测应能发现,且有一定位移量,但 为什么漏检呢?主要是没严格执行探伤工艺,探头扫查距离不够造成。要想完整的对该伤损 进行扫查,其探头扫查距离本侧必须大于180m m,对侧必须大于140m m,当扫查距离小于上述要求但大于 85mm 时,不能对该伤形成完全扫查,当小于 85mm 时,仪器荧光屏上无伤损 回波显示。所以在作业中,我们一定要保证扫查距离的足够,当扫查远声程时可适当开高灵 敏度,以减少因声程增加而造成的灵敏度降低的影响。三 焊缝轨底的探伤扫查1探伤扫查为明确焊缝轨底各部分扫查,习惯上将轨底分成轨脚和三角区两部分,轨脚又可划分为六 个区。1) 轨脚扫查。由于轨脚本身具有一定坡度,扫查时应

6、根据不同区域而采用不同的偏角。扫查 1 区 时,探头抵住焊筋摆动后,再以外偏10 度角后移。2、3 区探测时探头可不偏斜,探头平 行于钢轨纵向进行扫查。4 区探测需外偏15 度角,5 区需外偏 8度,6区则采用平行钢轨 纵向的方法扫查。由于3、4 区交界处是变坡点,探头易耦合不良,探测此变坡点时,一 定要在 3 位内偏 8 度,在 4 位外偏 15 度对其扫查,以防变坡点下伤损的漏检。在扫查 1-3 区时,探头移动距离要保证三次波的探测。4-6 区要保证二次波的探测。三角区的探测采用双探头法,将探头呈30 度夹角摆动,而后逐步收小角度往后移 至离焊缝中心60mm处左右,将探头与轨腰平行继续后移

7、,距离应大于150mm。扫查 时应采用摆动法,有利于扩大轨底三角区的扫查范围,同时有利于对不同趋向伤损的 探测。2轨脚正常回波显示情况 由于焊筋断面形状复杂,在探伤中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种轮廓波的规律,才能在探伤中对 各种波形做到心中有数。(1)在扫查 1-3 区时,探头抵住焊筋,在水平刻度2.1 左右显示焊筋下轮廓波(一次波);在探头入射点距焊缝中心约65mm左右,在水平刻度3.5左右显示焊筋上轮廓波(二次 波),后移过程中,在距焊缝缝中心80mm左右有时会出现水平刻度3.7左右的浇铸棒 台阶波,此波与上轮廓波有一同时显现过程。探头距焊缝中心约 90mm 左右,在水平 刻度4.7左右显示焊筋下轮

8、廓波(三次波)。由于1-3区较薄以及声束有一定面积, 焊 缝上下轮廓波有时会同时显示在时基线上,有起落交替现象。(2)在扫查4-6区时,探头入射点距焊缝中心约40mm左右(一次波),在水平刻度2.5左 右,显示焊筋下轮廓波;探头距焊缝中心约95mm左右(二次波),在水平刻度4.8显 示上轮廓波。(3)双探扫查轨底三角区时,探头入射点距焊缝中心约50mm左右(一次波),在水平刻度 3.0 左右显示焊筋下轮廓波。3缺陷回波规律( 1) 焊缝内部缺陷显示 缺陷直径小于超声束宽度时,会出现缺陷波和焊筋轮廓波同时显示,且缺陷波显示于焊筋轮廓波之前。两波间隔越小,说明缺陷与对侧焊筋越近,反之,则缺陷靠近本

9、侧 焊筋。通过解剖伤损焊头,对于靠近焊筋底部边缘的小缺陷,在检查时,本侧探伤时, 荧光屏上会出现1.0-2.0左右的回波,对侧探伤时,会出现1.8-2.1左右的回波,波形移位 小(焊筋影响,探测距离不够造成),此波落下后紧跟着出现焊筋轮廓波(如图)。焊筋 中部的缺陷,一般在焊筋两侧都能探到,判伤相对简单。对侧探伤时波形本侧探伤时波形对于存在于焊筋中的大缺陷,超声束可能被缺陷完全阻隔,荧光屏上只显示缺陷波,所 以,在探伤过程中,如发现波形移位大或波峰高的波形,一定要采用眼看、尺量、手摸的方 法进行鉴别。(2)热影响区范围内的缺陷波形显示 由于铝热焊的强度只有母材的70%,且在焊筋处断面形状较母材

10、有较大变化,容易造成 应力集中,我段已先后发现4 处在母材与焊筋交界处的疲劳伤损,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热 影响区的疲劳伤损的探伤检查。由于受焊筋的影响,热影响区内的伤损,主要靠本侧探伤进行检查,对存在于轨脚底部 的伤损,用一次波进行探测,存在于轨脚上部的伤损,用二次波进行探测。如图存在于焊筋边缘热影响区范围内的小伤损,由于离焊筋近,从对侧探伤时与焊筋波不易 区分。但从本侧探伤时,一般都有良好的波形显示。当伤损 2 较小时,从对侧用二次波探易 与焊筋波混淆,本侧探测时,由于斜探头一般都有 12mm 以上的前沿长度,所以用一次波探 不能对其进行完整的扫查,只有用二次波来探测。四 直探头的探测直探头

11、的探伤灵敏度应在现场钢轨上进行测定,取两侧衰减大者为基准,一次底波波高80%再释放22db做为探伤灵敏度。如出现一次底波不足100%或在底波前有其他回波,应综合 探头位置,焊筋底部情况判定。直探的定位:直探头的定位可利用斜探头的基线进行定位。荧光屏上每小格代表横波声程:2.5/sin(arctg2.5)=2.7(mm)荧光屏上每小格代表纵波声程:X=5950X2.7/3230=4.97(mm)由于直探头保护膜与斜探头斜楔的声程不同,故两者存在零位误差。零位误差的测试方法:直探头置CSK-IA试块上,使厚100mm的二次底波显示,且波幅大于50%,读出B与B2,则AB=B2-2B1,一般有0.2

12、小格的误差。直探头的定位方法:缺陷回波刻度值加零位误差值再乘以4.97即得出缺陷距离轨面的深度。 五假象波的识别(1)焊筋轮廓波焊筋轮廓波出波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只有熟悉和掌握规律才能很好的区分。还有就是仪 器的时基线一定要校准,否则在定位时易出现误差从而导致误判或漏检。(2)焊渣波焊渣波一般回波移位小,波幅低,可通过定位、手摸或打磨消除。(3)表面波由于 K2.5 斜探头的折射角较大,探头会激励出部分表面波在工件表面传播,影响探伤。 当表面存在台阶等不良状态时,易出现表面波回波。可采用尺量、手摸的方法鉴别。(4)油层回波轨脚探伤时易出现,油层波波幅不稳,时有时无,可用手摸的方法鉴别。(5)位移不动波探测面不平整,耦合条件差时,由于探头底部悬空而出现波幅宽大的油层回波,波位在1.0 左右,此波没有移位。综上所述,我们在探伤作业过程中,一定要熟悉并掌握各种焊筋轮廓波以及假象波,严 格探伤工艺,所用斜探头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前沿长度、折射角、灵敏度的测试;仪器的时基 线标定要准确;扫查手法、偏角、范围、距离一定要正确;探头在探测面上移动时,压力要 均匀,耦合要良好,采用眼看、尺量、手摸相结合的方法,鉴别各种假象波,同时要重视热 影响区疲劳伤损的探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