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3267329 上传时间:2023-08-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各省中考语文真题专题练习汇编:综合性学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专题十综合性学习 类型1传统文化主题 1.(2020.重庆A)综合性学习(8分)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探“诚信”之义】 (1)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4分) 名言轻诺必寡信。 _ 故事曾子烹彘 _ 【访“诚信”之人】 (2)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4分) 采访提纲 采访

2、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 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其云夫妇(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居民)。2013年儿子因故去世,留下了67万元的巨额债务。陈淑梅夫妇用卖包子、打短工、捡垃圾等方式,替儿子偿还债务,得到周围人的同情和关照。,二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诚实守信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采访问题: _ _ 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你们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答案】(1)示例:言不信者,行不果。/人无信不立。/人倍信则名不达。/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诺(或:一诺千金)/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或:退避三舍)/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魏文侯不弃

3、虞人之期 (2)示例:中国的传统是父债子还,你们为什么要子债父母还呢?在还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对于你们为儿子还债这件事,周围人是如何看待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诚信名言和故事的积累能力。只要平时有积累,本题不难作答。只要有是有关诚信的名言即可。如名言:言不信者,行不果;人无信不立;人倍信则名不达;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故事,也需要写和诚信有关的故事: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诺(或:一诺千金);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或:退避三舍);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等都是符合题目的答案。 (2)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要围绕着采访的主题“挖掘

4、当代诚信的内涵”进行,内容还要结合“采访对象陈淑梅、李其云夫妇”联系其事迹展开,比如:中国的传统是父债子还,你们为什么要子债父母还呢?在还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对于你们为儿子还债这件事,周围人是如何看待的?答案不唯一。 2.(2020.浙江湖州)疫情期间,一位同学线上学习送东阳马生序。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4分) (1)学习时,他发现了文中“加冠”“耄老”等专门用来指代年龄或年龄段的词语,于是联想到下面的词语。请问,下面哪一项是不能归入这一类的?() A.始龀(愚公移山“始龀,跳往助之”) B.垂髫(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多髯(核舟记“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文言文了解文言词意。先读懂题目要求,然后分析上面关于“专门用来指代年龄或年龄段的词语”的词语的意思。A.“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B.“垂髫”指3、4岁至8、9的儿童。C.“多髯”指长着很多胡须。故答案应选C。 (2)感佩之余,他觉得下面这副对联能概括宋濂其人,但他区分不出上下联。你认为上联和下联分别是哪一句?(填字母) A.厚实养德世称贤B.勤艰求学书为上 提示1 对联要求平仄相谐,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摘自语文作业本) 提示2: 从上下联关系看,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串对,下联的内容往往是

6、紧承上联而发的。 (摘自名联鉴赏辞典) 【答案】上联:B;下联: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知识。首先根据上下联的平仄规律看,B.“勤艰求学书为上”的末字“上”是仄声,A.“厚实养德世称贤”的末字“贤”是平声;其次,从上下联关系看,下联的“养德”是紧承上联的“求学”而发的。 3.(2020.浙江宁波).根据同学们积累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6分) 【任务一】根据所学,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词。 A.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左传.昭公四年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C.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洿池。列子.杨朱 (1)社稷:_(2)夺:_(3)集:_ 【任务二】请你将【

7、任务一】中的三则材料作为书签内容,填在相应词语下方的横线上。(填序号) 【答案】【任务一】(1)国家(2)改变(3)停息(写“栖息”也对) 【解析】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1)“社稷”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解释为“国家”;(2)此为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注释,难度不大;(3)结合具体的语境“不集洿池”可知,再联系课内岳阳楼记中“沙鸥翔集”的“集”的意思,便知“停息”的意思。 【答案】【任务二】(1)C(2)A(3)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言语句。首先我们应知道成语的意思。“志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竭诚尽节”的意思是表现出最大限度的忠诚与节操;“矢志不渝”意思是立志不会

8、改变,表示永远不变心。其次在结合诗句:如A句的意思是为了国家利益甘愿献出生命。由此可知应该对应“竭诚尽节”;B句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由此可知应该对应“志存高远”;C句的意思是可以吞没一条船的大鱼,不在江河的支流中游玩;在万里高空飞翔的鸿鹄,不在污浊的水塘中停留。答案便由此而知。 4.(2020.山东滨州)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

9、”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 是:(2分) (2)右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1分)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3分)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贏;“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吾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甲乙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

10、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已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答案】 (1)和谐 (2)甲 (3)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解析】(1)本题考查对汉字字义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说文解字中对“和”解释中的关键词“相应”,可以推测出其本义是:和谐。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有关对联的张贴知识

11、:对联横写时,上联在上,下联在下;对联坚写或悬挂、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据此可以判断,该题中的下联是甲。 (3)本题考查学生对总结语的拟写能力。总结语拟写时,首先要有称谓,根据题干中“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可知称谓应该是同学们,因为本活动是辩论赛,因此总结发言要对辩论双方做一个简短的评价,一定要按照“称谓对活动的总结感谢参与人员活动的意义(对未来的展望)”的模式来写,本题中的活动是辩论赛,所以拟写总结时,在称呼后,首先要对辩论双方做出一个简短的评价,比如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等,最后针对辩论的主题“和”做总结性发言,阐明这次辩论的意义。需要注意的是

12、,总结的语言一定要得体、连贯。 5.(2020.贵州遵义)综合性学习(10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九年级(1)班决定围绕节日开展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下列有关端午节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寒食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B.相传楚人因不舍屈原离世,便划船追赶拯救,后来演变成了赛龙舟的习俗。 C.为了驱毒辟邪,人们常在端午节这天将艾草挂在门口,或将桃符挂在门上。 D.端午节人们通常要玩龙灯、吃粽子,到了唐宋,粽子成了端午节必备食品。 B【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相关知识

13、的掌握。A.“寒食节”是指清明节;C.“将桃符挂在门上”是春节的习俗;D.“玩龙灯”是元宵节的习俗。B项中赛龙舟习俗的传说 (2)根据下面的提示将对应的统节日名上。(3分) 【答案】(3分,每空1分)元宵节(上元节)重阳节七夕节(乞巧节) 【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名称的掌握。作答时,要根据文题提示中的诗词相关内容正确填写。“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意思是“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可知此处填写“元宵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插茱萸”是重阳节的习俗。“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出自李商隐的七夕,这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

14、上相会的美好情景。可知此空填写“七夕节”。 (3)请从下面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简述其内容。(70字以内)(4分) 【答案】(4分)(超过70字扣分,每超5字扣1分) 示例一:一艘龙形的船上(1分),一男子在船头击鼓(1分),他男子一边划船一边喊号子(1分),这反映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1分)。 示例二:奶奶面前摆放着一桶糯米,一箕粽叶(1分),她面带微笑包粽子(1分),小女孩脱了拖鞋,盘腿坐在凳子上认真的看着(1分),这反映了端午节包粽子的情景(1分)。 奶奶面带微笑把一个包好的粽子给小女孩看(1分)小女孩脱了拖鞋坐在凳子上(1分),掬着笑脸认真地看着(1分),这反映了端午节包粽子的情景(1分)。 【解析】本题为图文转换题,图一,介绍画面的内容,要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既要抓住画面主要形象:一艘龙形的船、船上的人,还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行为,由图面联想到端午节赛龙舟的场面。图二,画面主要形象:一个老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