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题目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323142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学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题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次解释1构造性失业 是指由于经济构造的调节,部分行业劳动力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不适应导致的失业。2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社会在一定期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长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减少的作用。4潜在产量 又称充足就业的产量,是指在既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5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状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应处在均衡状态的失业率。6通货膨胀: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的时期内持续的上升过程。7MPC:即边际消费倾向,表达人们收入增长所引起

2、的消费支出增长在其增长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MPC=Y8最后产品:是指最后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产品和服9充足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指一种社会在既有鼓励条件下所有乐意工作的劳动者都已从事生产时的就业量。10I曲线:表达产品市场均衡时多种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1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的政策行为。12有效需求:指社会上商品总供应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3货币工资幻觉: 指工人对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情有独钟”,但当价格水平提高使得实际工资下降时工人却也许对之“听之任之”,乐意接受实际工资下降的现象。14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最简朴的定义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它涉及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长量;其二是指决定一国生产能力的多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15挤出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由于利息率的提高导致水平下降以及总需求水平进一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出效应并没有体现为在原利息率状况下的产出,而是受到一定限制,产出有所下降。16L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多种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7凯恩斯陷阱区:当利率从一种很低的水平减少至i0时,全体经济主体均觉得市场利率以到临界利率,于是她们都卖出证券,持有货币,货币需求量无

4、限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18货币政策 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1自发性消费 指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消费,即国民收入为零时的消费量。二,简答题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目的。答:宏观经济政策目的重要有四个:充足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足就业:是指涉及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乐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状况; (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浮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期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

5、息应计入D,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答:,购买公司债券事实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作生产用,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觉得发明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型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固然要计入GDP。b,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由于政府借的债不一定用于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获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转移支付。3简述“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基本原理。(1)当利息率降到极低时,人们会觉得这是利息利不大也许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也许再上升,而只会下降。因此,将所持有的有价证

6、券所有换成货币,而不肯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使遭受损失。(2)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乐意持在手中,这种状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4概要阐明失业的类型。()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导致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局限性、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导致的失业。(2)自愿失业。持工人不肯与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事业。()非自愿失业。乐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构造性失业。指经济构造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简朴阐明用增值法如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答:用增长值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就是把经济

7、中每个公司在生产和经营中的增值进行相加。公司产品的产值减生产这些产品所购买的投入品的价值就是增值。这样计算出的成果就是国内生产总值。6简述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性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是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的扩张和收缩为特性。特性:一般消费者购买力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它;产出下降;公司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7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一般股票的价值与否可以计入DP,为什么?答: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朴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种人或一种组织转移到另一种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品或劳务的互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D。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

8、,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DP。8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至一定的水平时,由于利息太低,保存货币的机会成本太小,而持有证券的风险很大,公众均乐意持有钞票而不肯持有证券,即人们的投机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此时政府难以运用利率政策来调节经济,由于无论增长多大的货币供应量,都会被人们持有,从而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状况。9什么是经济增长?它与经济发展有何区别?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能力的增长,或者实际产量的增长。它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内生产的总值增长或其增长率为指标来衡量。而经济发展围要不小于经济增长,不仅涉及经济增长,还涉及经济构造的变化以

9、及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制度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种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1什么是汇率,汇率的两种标价措施是什么?汇率又称汇价,是一种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种国家的货币的比率。汇率的两种标价措施:一种是直接标价法,是用1单位或00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原则,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达的汇率。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它是用1单位或10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原则,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达汇率。11GN的记录口径与否忽视了中间产品的生产?没有。GNP口径记录最后产品的产值、而不直接记录中间产品的产值,是为了避免反复计算。事实上,最后产品的产值涉及了中间产品的价值。更具体地看,最后产品的产

10、值涉及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中新发明的价值。在新发明的价值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所有计入了GN。12简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即Y+SAPC和MPC都随收入增长而递减,但APMPC;AP和MPS都随收入增长而递增,但APSMPAPC和AS之和恒等于,MP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即AC+AP=1,MPC+MPS1。13 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是指:在水平线阶段的L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在水平状态,对货

11、币的投机需求已经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的灵活偏好陷阱。在垂直阶段,M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经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趋于无穷大,成垂直状态表达不管利率如何变化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从而 M曲线垂直,由于古典学派觉得货币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为古典区域。4在一种经济中,为什么总收入等于总支出?答:当居民进行一笔支出是,公司就得到了这笔货币支出。公司所得到的总量就是居民户的总支出量。公司得到的总量要作为收入予以拥有生产要素的居民户。这里要注意利润也是收入(公司雇主也是居民户之一)。由于公司得到的总量就是居民户的总支出量,公司把得到的总量作为收入支付给居

12、民户,居民户又把收入用于支出。因此,在一种经济中,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分别从居民户与公司角度来分析的同一种总量。三,计算题1设消费函数为C=00+.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0.2Y0.5R,货币供应量M=50,价格水平为P,求:(1)总需求函数(2)当价格为1和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上述问题当货币供应量增长10时的总需求函数解:(1)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I,可得I曲线为R60-Y/ 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可得出LM曲线为R=-100/+0.Y 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步均衡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Y190/P+114(2)当 19时,总需求=24;

13、当P=5时,总需求Y=15(3)当M增长1时,LM曲线为=4Y/1-/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步均衡时的总需求函数为: Y=400/21P+200/21已知一种经济的消费函数为:=0+07Y,试求:(1)该经济的投资乘数;(2)若投资增长0,求国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量;(3)若边际税率为t0.,则投资乘数为多少? 解:(1)乘数KI(2)(3)乘数3根据如下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净收入130,净出口20,折旧60,政府给居民转移支付100,公司间接税80。政府购买20,社会保险2,消费70,公司未分派利润90,公司所得税65,个人所得税8。解:NP

14、70+130+0+0+6010N=13060=100I=70=990P99012095+100=815PD=818=730下列记录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P)。单位:亿美元净投资(12),净出口(15),储蓄(2),资本折旧 (5),政府转移支付(10),公司间接税(75),政府购买(00),社会保险金(130),个人消费支出(500),公司未分派利润(10),公司所得税(0),个人所得税(80)。解: ()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25+50)2001589。(2)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

15、产总值资本折旧=890-840。()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公司间接税=84055。(4)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未分派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 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75-10-501260。()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0580=525。某国的经济状况可由下列等式描述: 消费函数:C=100+.8Y ,投资函数:I=00-1000i 货币需求:L=Y-10000i政府购买为550美元,税收为50美元,实际货币供应为90美元。其中i表达利息率。求:(1)IS曲线和LM曲线的体现式;(2)均衡的i和Y,以及在此均衡水平上的消费和投资水平。解:(1)Y=CI+G ,将已知条件带入,有 =1000.8(500)+001000+50 即.2Y=45-1000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