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期末复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3216194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学期末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期末复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学期末复习题2017-2018(2)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1、 概念与术语环境: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得各种因素得总与。生态福:生物耐受某一生态因子得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得范围。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生物得生长发育就是在一定得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 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腐殖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重新合成得具有相对稳定性得多聚化合物,就是植物营养得重要碳源与氮源。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与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得环境要素。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得耐受极限而影响其生存、生

2、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子称为 限制因子。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得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得营养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得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哈-温定律:在无限大得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她个体得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 自然选择等),各代得基因频率不变。遗传漂变:在较小得种群中,既使无适应得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 得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与组合时产生得基因频率随机增减得现象。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得行为。领域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得特性叫领

3、域性。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年产者呼吸消耗掉得有机物质在内得用积累有机物质得量。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与空间内,去掉林吸所消耗得有机物质之后生力者积累有机物质得量。多态现象:种群内出现二种以上不同体型得个体,有不同得结构与生理上得分工,完成不同生理机能使群体成为一个完整整体得现象。生境:具有特定得生态特性得生态体或生态群体赖以生存与发展得某一特定得环境。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得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得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阿伦规律:在寒冷地区得内温动物,它们身体得凸出部分有变小得趋势。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得生物,将获得得它们存活或死亡得动态

4、过程数据编制而成得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次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得生命表。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得比率叫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得比率叫基因型频率。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得有机物质得量。现存量:在调查得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得活着得生物量。2、简答与论述简述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农业化学家利比希在 1840年提出“植物得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得营养元素”。其基本内容就是:低于某种生物需要得最小量得任何特定因子,就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与分布得根本因素。简述耐受性定律。美国生态学家Shelford于1913年提出,指得就

5、是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得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 达到某种生物得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论述生态因子相互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综合作用|环境中得每个生态因子不就是孤立得、单独得存在,总就是与其她因子相互联系与影响。任何一个因子得变化,都会 不同程度地引起其她因子得变化,导致生态因子得综合作用,例如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就是依赖于气候、地形、土壤与生 物等多种因素得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对生物起作用得众多因子并非等价得,其中有一个就是起决定性作用得,它得改变会引起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改变,使生物得生长发育发生改变。(3)阶段性作用生态学期末复习题由于生态因子规律性变化

6、使生物生长发育出现阶段性,在不同发育阶段,生物需要不同得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得不同强度。(4)不可替代性与补偿性作用对生物起作用得诸多生态因子,一个都不能少,不能替代,但在一定条件下,当某一因子数量不足,可依靠相近生态 因子得加强得以补偿。(5)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得行为、生长、生殖与分布得作用可以就是直接得,也可以就是间接得,有时需经历几个中间因子。试述生物对光照得适应性。(1)光质不同光质对生物得作用不同,生物对光质也产生了选择性适应,光质不同影响着植物得光合强度,在红橙光下光合速率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不同植物得光合色素有一定差异,这些色素种类得差异,反映了不同植物对生境

7、中光质 得适应。(2)光照强度植物对光照强度得适应表现为阴地植物与阳地植物两类,这种差异就是由于叶子生理上得植物形态上得差异造成得; 另外,单株植物叶冠内不同结构得“阳叶”与“阴叶”得产生,就是植物对自身存在得光环境得一种回应。光照强度不仅 使动物在视觉器官形态上产生了遗传得适应性变化,而且与动物得活动行为密切相关,有些适应于白天强光下活动,成为 昼行性动物,有些适应于黑夜或晨昏得弱光下活动,成为夜行性动物或晨昏性动物。(3)光照周期光照周期得变化对生物起了信号作用,导致生物出现日节律性得与年周期性得适应性变化,它使生物得生长发育与季节变化协调一致,对动植物适应所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试述生物对

8、极端得高温与低温得适应性。生物对极端高、低温得适应表现在形态、生理与行为等各个方面。(1)低温得形态适应:形态上,植物得芽与叶片常有油脂类物质保护,树干粗短,树皮坚厚;内温动物出现贝格曼规律与阿伦规律得变化。 生理上,植物减少细胞中得水分, 增加糖类、脂肪与色素等物质以降低植物冰点,增强抗旱能力;内温动物主要增加体内产热,此外还采用逆流热交换、局部异温性与适应性低体温等适应寒冷环境。行为上,主要就是迁 徙与集群。(2)生物对高温得适应也表现在上述三个方面。生理上,植物主要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与盐得浓度,以及增加 蒸腾作用以散热;动物则适当放松恒温性,将热量储存于体内,使体温升高,等夜间再通过

9、对流、传导、辐射等方式将体 内得热量释放出去,一些小得内温动物以夜行加穴居得方式,避开沙漠炎热干燥得气候,夏眠或者夏季滞育、迁徙,也就 是动物度过不良季节得一种适应。简述水生植物就是如何适应于水环境得。(1)具备自动调节渗透压得能力,特别就是要有一定得适应水环境盐度得机制,有得植物得细胞质中有高浓度得适宜物质,从而增加了渗透压,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盐腺将盐分泌到叶子外表面;(2)水中氧浓度含量很低,水生植物为了适应缺氧环境,使根、茎、叶内形成一套相互连接得通气系统;(3)水生植物长期适应于水中弱光及缺氧,使叶片细而薄,多数叶片表皮没有角质层与蜡质层,没有气孔与绒毛。简述水生动物就是如何适应于高盐

10、度或低盐度得环境。(1)在低盐度(淡水)环境中淡水硬骨鱼血液渗透压高于水得渗透压,属高渗透性,鱼呼吸时,水通过鲤与口咽扩散到体内,同时体液中得盐离子 通过鲤与尿可排出体外,进入体内得多余水分,由肾排出大量低浓度尿,保持体内水平衡。(2)在高浓度(海水)环境中海洋硬骨鱼渗透压与环境渗透压相比就是低渗性得,它们得渗透调节需要排出多余得盐及补偿失去得水,通过吞进海水补充水分,同时减少排尿,进入体内得盐分则靠鲤排出。简述陆生动物如何适应干旱环境。在干旱环境中,水分就是陆地动物面对得最严重得问题。陆生动物要维持生存,必须使失水与得水达到动态平衡,得 水途径可通过直接饮水,或从食物所含水分中得到水。动物减

11、少失水得适应形式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就是减少蒸发失水,然后大多数陆生动物呼吸水分得回收包含了逆流交换得机制; 其次就是在减少排泄失水中, 哺乳动物肾得保水能力代表了另一种陆地适应性, 陆地动物在蛋白质代谢产物得排泄上表现出对干旱环境得适应;第三就是陆地动物还通过行为变化适应干旱,昆虫得滞育也就是对缺水环境得适应。简述土壤得物理性质对生物得作用。土壤就是由于固体、空气、水分组成得三相复合系统,它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影响生物:质地与结构,这关系到通气性、蓄水性合保肥性,对植物得生长发育、土壤动物生存以及土壤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水分,可直接被植物根 系吸收利用,同时影响土壤动物得生存与分布;空气呈

12、现高二氧化碳低氧气,影响土壤微生物种类、数量与活动,进而 影响植物营养状况;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导致土壤动物产生行为适应变化。简述土壤得化学性质对生物得作用。( 1 )土壤酸度影响矿质盐分得溶解度,从而影响植物养分得有效性,此外土壤酸度还通过影响微生物得活动而影响养分有效性与植物生长,土壤酸度还影响了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 2 )有机质就是土壤肥力得一个重要标志,其中很多成分可促进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增强植物代谢活动,土壤腐殖质还就是异养微生物得重要养料与能源,可活化土壤微生物,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团粒结构得形成、保水、供水、通气、 稳温有重要作用,从而影响植物得生长。怎样理解生物种得概

13、念?生物种概念认为种就是一组具有相似形态与遗传特性得可以相互交配得自然种群,它们与其她种群之间具有繁殖隔离。生物种有如下特点:生物种不就是按任意给定得特征划分得逻辑得类,而就是由内聚因素联系起来得个体得集合; 物种就是一个可以随时间进化改变得个体得集合;物种就是生态系统中得功能单位。K-对策与r-对策各有哪些特点?(1) r-选择种类具有所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得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得后代,高得繁殖能量分配 与短得世代周期。(2) K-选择种类具有使种群竞争能力最大化得特征: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得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与 长得世代周期。植物对水分得适应类型有哪些?

14、(1)水生植物有三类: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2)陆生植物有三类: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旱生植物。近代物种多样性丧失加剧得原因有哪些?( 1 )过度利用、过度采伐与乱捕乱猎;( 2 )生境丧失与片段化;( 3 )环境污染;( 4 )外来物种得引入导致当地物种得灭绝;( 5 )农业、牧业与林业品种得单一化。种群有哪些重要得群体特征?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得分布区域;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上得个体数量就是变 动着得;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得基因组成,即系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她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 什么就是集合种群,集合种群与通常所说得种群有何区别?集合

15、种群所描述得就是斑块生境中局域种群得集合, 这些局域种群在空间上存在隔离, 彼此间通过个体扩散而相互联系。种群就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得同种生物个体得集合。集合种群就是种群得概念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得抽象与概括, 也就就是多个局域种群集合而组成得系统, 因此有人将集合种群称为一个种群得种群。为什么说种群就是进化得基本单位?进化生物学认为,变异位于生命科学研究得心脏地位,因为变异既就是进化得产物,又就是进化得根据,种群内得变异包括遗传物质得变异、 基因表达得蛋白质得变异与表型得数量性状得变异, 遗传物质得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突变。同一种群内个体共有一个基因库,物种得进化过程表现为种群世代间基因频率得变化,由于突变、迁入、选择、漂变等原因,使大部分种群内存在相当多得遗传变异。综上所述,因此可以认为种群就是进化得基本单位。密度效应有哪些普遍规律?生态学期末复习题植物种群内部个体间得竞争,主要表现为个体间得密度效应,反映在个体产量与死亡率上。已发现植物得密度效应有 两个规律:最后产量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植物得最后产量差不多总就是一样得。表示为Y w d Ki-3/2自疏法则:随着播种密度得提高,种内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得速度,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