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3150590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的初步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乘法的初步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法的初步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的初步认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国标本小学数学(苏教版)第二册第6870页。设计理念:教育不是告诉。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得透彻,掌握得快。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其学习之兴趣,以及深入追寻探索的内部动力。其三,通过“再创造”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认识,本

2、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教学策略:1、注重激发兴趣,引导主动探讨,把学生假设于无助的地位,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2、重视知识发现过程的教学。教师不主动将结论告知学生。学生参与探究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自主发现。3、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有操作实践机会,更好理解知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在合作中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们,六一节快到了,小熊商店就要开张了。(媒体出示小熊商店,同时发出鞭炮声。)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小熊商店去玩,好吗?设计意图:

4、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人见人爱的小熊和儿童喜闻乐见的商店开张创设情境,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良好愉悦的学习心情,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二、自主实践,探索新知。1、在问题情境中,感知相同加数。(1)、媒体出示:小熊拿出6只书包,想放进几个柜台里,犹豫了:该怎么放呢?师:该怎么放呢?请同桌小朋友分工合作,用6个钮扣代表6只书包,往长方形格子里摆,一人摆,一人写相关的加法算式,比一比,谁的摆法多,谁列的加法算式多。(2)、学生分工合作,动手实践。(3)、汇报合作情况,把加法算式分类。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算式: 1+5=6,2+4=6,3+3=6,1+2+3=6,

5、2+2+2=6,1+1+1+1+1+1=6让学生根据加数特点分类,媒体显示。3+3+=61+2+3=62+2+2=62+4=61+1+1+1+1+1=61+5=6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成两组呢?(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让生说说相同的加数都是哪些。设计意图: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帮助小熊在柜子里摆放书包,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2、举例设疑,感知概括几个几。(1)、师:小朋友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相同加数,谁还能说出这样的算式呢?让学生举例,适时鼓励。提问:谁能说出一个更长的算

6、式呢?一生说出一个较长的算式,这时,大家都很开心兴奋。如:10个8相加)(2)、设疑:老师没听清,谁能重复一遍给老师听?由于比较长,估计学生说不出,让学生再说一遍,要求学生认真听,想办法记住,并重复。师:你是怎么记住的?生:我是数的,他一共报了10个8相加。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也来试一试。老师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生重复,说出自己记的方法。(几个几相加)(3)、媒体显示:小熊知道大家认识了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想考考大家。写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看谁先写出来。 小熊出题(放音乐)2个2相加。 8个2相加。 30个2相加。到音乐停,前2题轻松完成,可第3题没一个同学写好。设计意图:这个

7、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在自由的活动和紧张的竞赛活动中,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的矛盾,从而激起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动力。3、在困惑中创造,认识乘法意义。(1)、遇困惑,谈感受。师: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话要说?生1:时间太短了。生2:算式太长了。生3:能不能想个办法,不要写这么长呀?(2)、激发再创造,认识乘法。 让学生创造用简单的形式来表示30个2相加。生汇报,师板书。(先在视频投影仪上展示)a、学生创造发明的形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再创造。(如:2+2+;2+2等等;2+2很多;等等)b、让学生再创造。(诸如2+30;230;等就会出现了)进行点评:230最简洁,2表示相同加数,30表

8、示个数,很好,那中间的点可否用其它形式来表示。再让说一说,如230,2*30等。 设计意图:教育不是告诉。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的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创造”出新的算法成为学生的主体需要。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拔乱反正,认识乘法。师:小朋友们想知道科学家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a、媒体显示文字并配音:三百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了乘法,b、介绍乘法的写和读及各部分名称。30个2相加,可以写成:2X30或30X2。2X30读作:2乘3030X2读作:30乘2小结:现在我们学会了一种新本领,求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3)、认识乘法意义。a、师:大家看到2

9、X30,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30个2相加)b、让学生把2个2相加和8个2相加也用乘法表示,并说出各自表示的意义。c、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体会哪种写法简便。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1、改写乘法算式。(1)8+8+8+8+8=40(2)5+5+6=16(3)7+7+7+7=28提问:为什么第2题不能改成乘法算式。2、联系生活实际,深化思维。(出示药盒,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药盒10片X2板,让学生看算式猜测里面的药怎么放。药片规格2X5,让学生说说药片怎么排列。3、小熊请大家看电影,请你帮助算一算,能坐多少人?(出示电影场地座位图,每排6张椅子,一共5排。)让学生先列出加法算式,

10、再列乘法算式。4、开放性问题:媒体显示:小熊请你帮帮忙,顾客要买20盒饼干,要小熊捆成几捆,并且要求每捆一样多,这该怎么办?分发给生20个长方形硬纸片,让生动手试一试。说出有几种分法,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设计意图:把巩固练习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会分析、比较,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开放练习让学生动脑思考,训练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让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落到实处。四、课堂总结,情知共融。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最令你高兴的收获是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学生的回忆,不仅反馈本课的学习情况,总结所学知识,促进知识建构,同时也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知情共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