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29686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三章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八精准掌握整体阅读之道一、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的必要性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自2017年成为课标卷的“新宠”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极大关注。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有一种误区值得警惕,那就是不少考生认为它是“非连续性”的,自然就不必像阅读连续性文本做题前先进行整体阅读,至多对每个单篇“整体”一番就直接做题了。事实证明,这条路看似快捷,实则带来了不少后续麻烦,诸如理不清头绪导致反复阅读等。这就表明: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在做题前同样需要一个整体阅读和把握。表现在:(1)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形式上是“断”,内容上有“联”,阅读时需要把这“联”找出来,从而能居高临下,更好地掌握

2、多则文本的异和同。(2)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涉及多则文本间异同比较的内容,如果不能整体阅读及其把握,恐怕答题只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3)在答题过程中,多数选项并没有明确注明是“材料一”“材料二”之类,如果有了整体阅读和把握后,就会快速而准确地锁定范围,确定范围。总之,有了整体阅读和把握,理解更精准,判断更快捷。二、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要领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不会像其他类文本那样既要把握内容又要理清思路,其阅读快捷简洁,那就是由“言”到“意”,具体说来包括这几个要点:1快速浏览,找出多则文本的中心话题(或事件)。2单则略读:以抓关键词语形式找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或角度、方面)

3、。对于单则材料为图表的(如2017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二),还需根据图表标题和内容,大致把握其重点。3关注一下文本出处信息,大体判断其所属的文体类别及暗示信息。这一点绝不可忽视,如2017年全国卷第8题E项“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发布,明确了我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总体规划,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就是从材料二的出处“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得出来的。试以2017年三套全国卷中的实用类文本为例来说明整体阅读的要领。全国卷:(1)中心话题: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以下简称“纪录频道”)开播情况(2)四则材料的侧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材料一:纪录频道开播的播出特点和

4、通行方式材料二(图表):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材料三:纪录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材料四: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播运营模式(3)文本出处信息材料一:(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材料二:(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材料三: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摘编自楚蕙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信息:整体书的内容摘要,书名有时暗示这则文本的内容重点。全国卷:(1)中心话题:垃圾分类(2)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材料一:垃圾分类的作用和问题(或“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材料

5、二:垃圾分类问题的原因及对策(3)文本出处信息材料一:(摘编自垃圾变资源!这不是魔法,而是垃圾分类,2017年4月5日新华网)材料二:(摘编自刘毅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2017年5月6日人民日报)信息:新闻报道,主流媒体,标题“垃圾分类应自扫门前雪”已暗示了公民和政府各自的责任。全国卷:(1)中心话题:现在博物馆如何服务于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2)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材料一:博物馆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材料二: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材料三: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影响(3)文本出处信息材料一: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

6、(20152016)材料三:(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信息:书摘,材料三的标题暗示材料三的主体内容。三、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整体阅读训练(一)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9日正式发布。作为一个第三方机构,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共回收样本约26.8万份,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及814个专业、665个职业、326个行业,这是其第六年发布就业蓝皮书。据调查结果,本科院校2013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建筑学以9

7、8.3%的毕业半年后就业率高居所有主要本科专业榜首,而应用物理学毕业半年后就业率垫底,为88%。2013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69%、62%,均与2012届(分别为69%、62%)持平,均略高于2011届(分别为67%、60%)。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呈现平稳趋势。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周凌波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2013届本科毕业生选择与专业无关工作的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33%),其次为“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25%)。调查还显示,“民营企业/个体”是2013届大学

8、毕业生就业最多的用人单位类型,本科院校中有4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则有63%。2013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比例最高的用人单位规模是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1%),其中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为45%,高职高专毕业生为56%。中小民营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雇佣者,鼓励中小民营企业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是提升就业的主要渠道。此外,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3%,比2012届(2.0%)高0.3个百分点,比2011届(1.6%)高0.7个百分点。2013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3.3%)高于本科毕业生(1.2%)。(摘自光明日报2014年6月10

9、日)材料二:2013年“史上最难毕业季”已经远去,2014年“更难就业季”如期而至。近日,中华英才网发布了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该报告自2014年2月份开始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历时3个月共收集有效样本近5万份,对中国大学生择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截至2014年5月底,38.9%的受访大学生仍未有明确的就业单位。其中,从地区上看,生源地为上海、北京的大学生签约率基本在85%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2429个百分点;而东北、华中的学生签约率全国最低,华中地区比平均水平低了约16个百分点。从专业上看,哲学、管理学、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签约率较高,理学和农学专业总体较低。报告显示,有30.4

10、%已签约的在校大学生选择一线城市的单位就业,没签约的大学生也有30%打算在一线城市就业,而对参与调查的所有大学生来说,这个数字是30.3%,比2013年的21.8%有较大比例提高。从行业看,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单位性质看,35.9%的在校大学生把国有企业作为就业的首选。不过,在工作三年以上的就业人群中,仍选择国企的比例下降为23.91%,而愿意选择民营企业的比例则达到了33.63%。该报告分析称,尽管国有企业在福利保障体系和职位稳定性方面依然具有优势,但随着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大量新兴市场机会的出现,国企的吸引力已经开始

11、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已毕业大学生中,有自主创业倾向的人占到了18.9%,接近两成,较2013年的2.21%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摘自南方周末2015年3月20日)附图:材料三:由于连年扩招,从2003年至2014年,12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累计接近1亿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因而高学历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足。从“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从剩余向短缺变化的转折点)的角度看,高学历劳动力还处于“刘易斯拐点”之前的工资平稳期,他们与老板议价的空间并不大,体面就业更难。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一方面,在大力调整夕阳产业和淘汰落后产能时,传统的就业岗位将大量消失。另一方面,由于科技进

12、步、有机构成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因素,传统工作岗位将大量摧毁。再就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以及选人用人配套措施不完善使得人才不能合理流动。每年上百万的公务员考试大军、国企招聘火爆、民企乏人问津、一线城市扎堆儿求职、西部城市人才缺乏等现象,既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亟须更新,也说明我们的选人用人配套措施尚不完善,人才不能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间合理流动,造成大学毕业生体面就业机制不畅通。(摘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9日)材料四: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老因素,也有新原因。老因素包括,高校专业设置出现偏差,培养模式与实际对接不上;高校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不肯放下身段到民企等企业就业;以制造业

13、为主的经济结构迟迟转变不过来,不利大学生就业等。新原因主要是今年经济形势异常困难,原来很多需要用人的部门和企业为节省人工成本等,大幅降低了招聘比例;此外新增毕业生比往年多,今年全国高校总的毕业生达到近700万,比去年高出12万。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我们出现的一个独特情况是,一边是大学生找工作难,一边是农民工用工荒,很多企业招不到农民工。这里反映的问题就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对大学生就业有一种抑制作用。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必须改革中国的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能够容纳就业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或者新兴服务业。(摘自北京青年报2013年7月6日)第一步:整体阅读1中心话题:

14、2013、2014两年大学生就业情况2材料侧重点材料一:麦可思研究院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主要内容是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关系、自主创业和就业单位类型。(大意对即可)材料二:中华英才网发布的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的地区、专业、行业和单位性质。(大意对即可)材料三:大学生就业难的三个因果,即劳动力市场、就业观念和用人措施。(大意对即可)材料四: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因素及对策。(大意对即可)3文本出处信息材料一:光明日报2014年6月10日文体:调查报告材料二:南方周末2015年3月20日文体:调查报告材料三:中国青年报2014年9月9日文体:新闻评论(分析)材料四:北京

15、青年报2013年7月6日文体:新闻评论(分析)第二步:做题验证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认为大学毕业生自愿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主要是对专业相关工作不认同。其中的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B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认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次是金融业,第三是信息传播、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原因是薪酬高。C从2003年至2014年,12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大幅增加,高学历劳动力还处于“刘易斯拐点”之前,所以就业非常困难。D北京青年报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既有老因素,也有新原因,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答案D解析A项结合文本内容“最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可知,忽略了限制性成分“最主要”。B项“原因是薪酬高”不当。C项因果关系不当。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A从光明日报和南方周末的报道中可以得知,2013年和2014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共同点是毕业生逐渐青睐民营企业和自主创业的比例增加。B麦可思研究院调查编著的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侧重点是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