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294033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课两岸情深 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教学设计表课题第六课 两岸情深授课时数4课时时间年 月 日设计要素设计内容教学内容分析半屏山是一首歌唱骨肉亲情,盼望台湾回归的歌曲。歌词简明洗炼,曲词流畅清新,词曲结合完美。歌曲用半屏山来抒发人们深切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怀,歌颂了祖国大好河山不能分割,海峡两岸人们企图团聚的美好愿望。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于是,他们就将自己熟悉的曲调丢丢铜配上词。在欢庆通车时高唱。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

2、高山青, 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歌曲旋律亲切流畅、略带俏皮,表现了阿里山的姑娘活 泼、多情的性格。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为祖国统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用较深的气息支持的发声方法演唱抒情歌曲的水平。2、通过讲解及学唱歌曲,使学生初步掌握切分音、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对应的声势节奏;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

3、快的音乐情绪。学情分析本课对学生的情感激发很重要,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教学分析教学重点1、以情带声演唱歌曲,用较深的气息支持演唱歌曲;教学难点难点2、掌握切分音、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等音乐知识;解决办法在教唱歌曲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切分节奏和切分音的唱法,最终让学生掌握唱法。教学策略充分使用和发挥电教多媒体的优势,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而提升本课的教学效益。教学资源1、 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 六年级 第六课 2、 光碟、多媒体设

4、备。3、钢琴、卡片,打击乐器。板书设计第六课 两岸情深 第一课时 欣赏丢丢铜仔第二课时教唱歌曲半屏山第三、 四课时 欣赏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过程第( 一 )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弹琴伴奏歌曲龙的传人。1、 师生问好。2、演唱歌曲。为上课作准备。二、聆听管弦乐曲丢丢铜仔1、欣赏歌曲采用声势节奏伴奏和律动参与;第一遍聆听:声势伴奏,初听旋律。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为教师范唱伴奏,在学生演唱的固定音型伴奏下,教师演奏歌曲丢丢铜仔旋律。1、了解歌词意义:引导学生分辨歌

5、词的主体部分和衬词部分。并知道“磅孔”(火车隧道)和“丢丢”(水滴落的声音)的意思。通过学习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但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三、深入学习第二遍聆听:声势伴奏、模仿火车,走步律动,熟悉旋律。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采用固定的声势节奏,模仿火车的动态走步律动。第三遍聆听:声势伴奏,听赏歌词。1、音叉定音,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学生视读旋律谱。2、学念歌词(模仿法学习,台湾客家方言读歌曲)3、学唱旋律。感受民族特色的歌曲。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台湾民歌丢丢铜仔,虽然只有简单的两句,但是它的旋律却是那么活泼、优美,能够反复吟诵,通过学习

6、使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民歌是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不但演唱的语音语调很有特色,而且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更加说明了我们的民歌就是在人民生活中产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留意并收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 让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教学过程第( 二 )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 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 弹琴伴奏歌曲。1、师生问好。2、演唱歌曲。为上课作准备。二、学唱歌曲半屏山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优美抒情的歌曲,在学习之前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然后告诉我你们看完录像后的思想感情和录像中所表达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7、(欣赏小品一张邮票片断,内容:一个台湾姑娘为自己在台湾生活50年不能回家见亡母的爷爷寻找风筝邮票的故事)。1、音乐知识:复习调式、音阶;学习G大调和e小调、F大调和d小调。2、切分节奏学习 ;通过媒体,视听结合,让学生 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进一步掌握歌曲的含义。三、深入学习2、讲述半屏山一山两分的民间传说。师: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是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共同的心愿,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台湾同胞们是如何用歌声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的!(听歌曲)3、教师讲解、教授节奏时值,打法。3 、学习歌曲:a 请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意义。b 听录音,熟悉旋律。c 学生跟琴视唱旋律,错处老师指导改正

8、;在熟悉 乐谱的基础上,跟琴演唱歌词。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风格, 在分析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四、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歌曲意味深长,感人至深。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我们这节是音乐课,但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乐唱歌课;在歌曲中同学们一定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那么我们就在这首带着无数中国人民心声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吧!情感升华教学过程第( 三、 四 )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媒体使用一、 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2、 弹琴伴奏歌曲龙的传人。1、师生问好。2、演唱歌曲。为上课作准备。二、聆听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师:“同学们,

9、愉快的音乐四十分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们想听吗?师:七子之歌-澳门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歌曲抒发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师: 大家心目中的台湾真的很美,下面就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台湾,去看一看那里 的风光(课件教师解说) 同学们,图中闪烁的部分就是台湾,它位于我国东南部,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别看 台湾面积小,但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特别丰富,被称为“樟脑王国”。 生:七子之歌生:澳门、香港、台湾“高山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是最早居住在台湾的古老的民族,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那舞姿优美动人,歌声清脆悦耳。通过欣赏歌曲,让学

10、生感受“高山族”民歌的风格,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三、学唱歌曲 阿里山的姑娘师: 阿里山的姑娘这首歌是台湾高山族民歌,又名高山青,今天我们欣赏的歌曲由歌唱家邓立君演唱的,师: 这段旋律呀非常优美,老师听到这段旋律就仿佛站在高山上,唤起对往事的回忆。师:引子四小节旋律优美、抒情,让人陶醉,如果我们用线将音符连起来,你们看 象什么?师:这段旋律听起来连绵起伏、婉转优扬,接下来的旋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生:那么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呢?生: 那就让我们带着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复听歌曲;整首歌曲分两部分, 我们先来听一下引子,在欣赏时要带着这样两个问题: 通过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让学生了解台湾并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我们唱着阿里山的山歌共同期盼宝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早日团聚。快乐的音乐课结束了让我们唱着歌,带着愉快的心情离开教室。通过小结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流程图学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聆听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课堂小结完整演唱歌曲学唱歌曲半屏山聆听丢丢铜仔弹琴伴奏歌曲教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教唱歌曲半屏山媒体播放丢丢铜仔师生问好组织教学第六课 两岸情深教学设计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