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2836321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万水千山总是情诗歌鉴赏专题之景情关系三课时优秀说课教案一、背景分析: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不学诗,无以言”。好的诗歌,都是语言凝练、韵律和谐、意境优美的,在净化情感、启迪思想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诗歌鉴赏成为高考中固定考项。但由于这些古典诗歌离我们时代久远,作者的生平遭遇、思想状态我们知之不多,这便给鉴赏增加了不少难度。所以每年高考考生在这一板块上失分相当严重。尽管各种教材、资料对诗歌鉴赏方法归纳很系统,但或过于理性,或过于详尽,过多头绪化,我认为,诗歌鉴赏指导必须具有典型性和切入点集中,作到抛砖引玉,“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体验中让学生掌握一

2、个方法,来鉴赏诗歌。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寄于的情在于山水之间也,从高考来看2004年赤壁、xx年阮郞归初夏都是景情关系进行鉴赏的。因而我选择从景情关系进行诗歌鉴赏指导,我认为是具有典型性和有效性。实践操作过程中分三个课时来鉴赏诗歌的景情关系:命名分别为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第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教学目标设置与分析这是高三专题复习课,根据复习内容特点和复习设置的意图,设置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歌鉴赏的考试要求了解考试说明有关诗歌鉴赏的规定,让学生明确高考的命题方向与考试要求,使学生的复习工作有章可寻,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复习效率。2

3、、把握景物对象的特征诗人笔下的一山一水,都富含有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因此需要从作者写景的角度,色彩,动静去品出诗中之画。3、学会景情关系的鉴赏方法从典型性诗歌中体会景情关系的几种方式,从而学会景情关系的鉴赏方法。(二)能力目标:学会对诗歌景情关系进行鉴赏。考试说明指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重点理解诗的语言,把握诗中的形象”。而对景物这一典型诗歌形象进行鉴赏,可以带动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体系的能力目标形成一体,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三、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了解诗歌景情关系的鉴赏方法只有授之以渔,教以方法,才能让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用景情关系作为切入点来鉴赏诗歌,是具有典型性,所

4、有写景的诗歌无一不是烙上作者的主观情感。因此了解诗歌景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鉴赏方法。2、难点:将景情关系的鉴赏方法迁移到人、物等诗歌形象与情感间的关系。景物融入了作者的风格及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然而,因为作者生活的时代较古远,生存状态与文化积淀和我们差别很大,再者,景物有虚实之分,让学生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对学生而言这个迁移是有难度的。因此采用两步法。对一般的学生,找一些具有典型特征的景物,继续进行诗歌景情关系的鉴赏拓展,对层次好一些的学生,可以让人们寻找梳理探究物、人的诗歌形象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分析按照著名的教育技术家瑞奇鲁斯的观点,在充分考虑目的性、可操作性、新颖性的前提下

5、 ,有效地选择媒体,可以优化课堂结构。而景物之中含有丰富的意境,因此决定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五、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方法是需要量体裁衣的,必须结合不同的课题和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因此教学上采用的教学方法及原因如下: 学法:1、营造情感氛围。利用背景音乐渲染创设适合诗歌情感基调的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深刻含义的教学方法。2、运用联想想象法。诗歌凝练之外的优美意境需要尽量调动学生展开有效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来领会诗人的情感内涵。3、反复诵读法古人作诗文,离不开诵读,往

6、往一面朗读一面修改,更何况时空相距的今人要更好地把握景情关系,怎么会离得开“美读”呢。姚鼐说过“诗、古文各要从声音证入,不知声音,终为门外汉耳。”所以诗歌鉴赏中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这一良好的桥梁去通向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教法1、本课属于高考总复习课,拟采用“启发点拨式”的教学和“自主型”的教学方法。2、课堂导学: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语言符号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引导讨论、评价,同时做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订正。3、课后导练:引导学生进行整理研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实践能力。六、教学过程分析:根据本专题的课型与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过程分三课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是水

7、。(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导入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情之间有着水乳交融的作用。可谓“万水千山总是情”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山一程,水一程来掌握诗歌鉴赏的景情关系吧。第一课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从典型的诗歌中从景物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和特征以及这种特征传达的表现技艺。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联想法,调动学生完成教学达成的目标。1、景物描写的特征越调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选用这首诗的目的是:因为这首诗景物描写角度和色彩上都是很典型的,诗人用青、

8、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2、景物描写的角度苏幕遮 作者: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请对词上片景物进行赏析:“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从听觉动态角度写同夏日早晨的清晰景象,与前面燎沉香,消溽暑视觉静态相应成章。“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

9、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附:赏析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是写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

10、景致啦。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这样,我们再回看一起的“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王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

11、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这首词构成的境界,确如周济所说:“上阕,若有意,若无意,使人神眩。”(宋四家词选)而周邦彦的心胸,又当如陈世所说:“不必以词胜,而词自胜。风致绝佳,亦见先生胸襟恬淡”云韶集。足见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3、课内迁移到课外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出

12、诗歌写景物的特点一个是是听觉感知的动态景象,第二首描写的是视觉感知的静态景象。从而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度。4、明晓诗歌景物的表现技巧“五月渔郎相忆否”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日 照香炉生紫烟,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绝

13、句杜甫“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日月照耀金银台,虎鼓瑟兮鸾回车。设计意图:这些诗句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可以唤醒学生已有之积累,从中明晓诗歌中景物写作的表现技巧,最后形成对景物描写的方法掌握让学生进行总结,经过教师进行点拔为:(1)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高、低、俯、仰的变化。(2)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3)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等等。5、作者所立足的写角角度和呈现景色特征的目的是什么?所以情景是交融在一起的,不能割裂的

14、。常见情景交融的几种方式?借景抒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情景交融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景中藏情: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因此作者的景物不单单是景物,因此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而应该看到山水之间的情感而作者要言传的常见情感有哪些呢?且听下节课分晓。6、作业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

15、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深远的联想。 设计意图:知识的形成是需要巩固反馈的,因此在形成理性认识的同时,让学生带着方法,融入具体作品,具体的情感,看看学生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对诗歌景物描写角度来进行鉴赏。是“有的放矢“为下一课时作积累和铺垫。第二课: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设计意图:从景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内涵。可为是这一类诗作的难点所在。因为有时空上的距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所以对于景物更多不是自然景物意义上而是具有文化意义和作者深诚的感情意义。因此需要将诗歌鉴赏往前迈一步。诚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要容易得多。”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资源,并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所以在这个环节,主要采取用事实说话,用具有典型性代表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诵读法和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从而探究景物这一类型诗歌一般呈现出来哪些情感进行归纳总结。1、记忆链接(我们学过这些诗句中梳发了怎样的情感呢?)夜雨寄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