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275124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蜜蜂课例分析河东实验小学 李依雯本节课是我在2008年10月23日给三年六班学生上的,其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0个词语,学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并练习复述。一、对教学内容的反思蜜蜂一课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的他所做的一个试验,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复述课文是一个重点,也是最终考查学生吸收率的一项指标。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小组合作填写时间过长,复述课文只是指名说了说,没能放到小组里更广泛的训练。这一点是

2、一个失误。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两点,一是理解试验的过程,二是练习复述课文。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把大多数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通过自读自悟自由讨论理解课文。我没有一个人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介绍,而是指导学生自己通过读、说、议等各种方法去亲身体验学习。但在教学中,在第一环节,字词的复习,我利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的方法让学生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但算一算也用了5分钟左右。其实可以将这部分下放到小组学习中,让小组长组织组员互相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并对小组进行细化分工。如一号学生指给二号认,其他听;接着二号指给三号认,其他听 认读时,把不会认的字做好标记,并负责教

3、会不会认的同学,做到人人过关,再进行展示。试想,在相同时间里,复习的范围及效果会更好。小组合作学习只停留在了文章表面,不能让学生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每个小组优等生只有一两人,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加进来,产生思维的碰撞,今后还要尝试探索。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也做的不好。拉火车读,只涉及到几个学生,如果下放到小组学习,让组长组织检查读通读顺课文,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读书。然后进行展示,评价,再读。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更易达成目标。另外,表格的出现,一方面使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是书写过程中,不会缩略原文,只会照抄。导致书写速度过慢,耽误了练习复述的时间。三、对教学效果的反

4、思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在于知识树的呈现,学生可以更直观的面对本单元的知识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本课书没有知识树的呈现。 附录一:修改前的教案讲课人:李依雯讲课时间:2008、10、23课题:14.蜜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目标知识能力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方法过程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练习复述。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

5、样得出的。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教学环节1、 理清脉络,明确主题。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4、 教师总结,突出重点。5、 出示资料,拓展延伸。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程序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理清单元脉络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四、教师总结,突出重点。五、出示资料,拓展延伸1、 出示知识树1、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2、开火车读文,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初次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试验目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出示自学要求,完成表格1、快速略读,填写试验目的和结果。2、先默读,再

6、讨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他是怎么做的。完成表格 3、试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这又说明什么,从哪里看出的?4、同桌练习复述故事:用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1、 播放课件,回顾全文。2、 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1、出示资料袋,增进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巩固字词,为学文扫清障碍。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完整回顾,进一步明确试验过程。板书设计14.蜜 蜂目 的 做事严谨试验 过 程 实事求是 结 果附录二:修改后的教案讲课人:李依雯讲课时间:2008、10、23课题:14.蜜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

7、目标知识能力认识“试、验、证”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了解主要内容,并练习复述。方法过程学习速读、默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难点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教学环节6、 理清脉络,明确主题。7、 学生自学,整体感知。8、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9、 教师总结,重点点拨。10、 出示资料,拓展延伸。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教学程序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8、、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学生自学,整体感知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四、教师总结,点拨重点。五、出示资料,拓展延伸2、 出示知识树自学指导(一)2、 分组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自学指导(二)1、自由读文,感知全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初次默读,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试验目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自学指导(三)出示自学要求,完成表格1、快速略读,填写试验目的和结果。2、先默读,再讨论:作者是如何一步步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的?他是怎么做的。完成表格 3、试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这又说明什么,从哪里看出的?4、再次出示知识树,同桌练习复述故事:用

9、自己的话将试验的过程说一说。3、 播放课件,回顾全文。4、 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1、出示资料袋,增进了解。明确学习目标巩固字词,为学文扫清障碍。默读课文,明确默读要求。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完整回顾,进一步明确试验过程。板书设计14.蜜 蜂目 的 做事严谨试验 过 程 实事求是 结 果附录三:知识树单元知识树本课知识树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课例分析河东实验小学 李依雯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第五册第六单元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句,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瑰丽风光和丰富的特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

10、河山的情感。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而具体。本课的设计是在王王敏勤教授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制定的。课后,我认真听取了王教授的评课及听课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总结如下:1、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并运用知识树的形式教学。这种板书在本课中给学生知识脉络的整体形象,回顾了全文的写作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足之处,没有将写作的方法及特点,在知识树中呈现,使得构建不充分不完整。2、本课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三个自学指导,让学生分层次来学习和体会文章。自学指导一,整体扫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自学指导二,让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自

11、学指导三,细读品位。学习前提出了明确学习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在讲到西沙群岛物产的时候,我反复让学生朗读,学生在练读中积累、运用语言。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指导朗读的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对文本所有表达的感情体会还没有做到位,我就已经接到了下一个环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程目标强调了阅读兴趣的培养,更致力于让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去,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要求“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精妙,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2、从此课教学后,我会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更加深入的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3、运用多媒体,加强视觉感受,加深体验。因西沙群岛地处南海,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虽然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示出西沙群岛优美的景色,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学习水平决定他们很难去真正感受其中的美。于是我运用多媒体演示既能把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美丽、活动的图象,儿童容易感知,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愉快地学习课文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4、在分析“珊瑚”一句中“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支的鹿角”,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比喻”的修辞方法。可有一名学生说出这是排比句。我当时由于紧张,没有及时把这一概念错误纠正过来。

13、这也成为了本课教学过程中的一大败笔。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多多考虑课堂的生成,出现“插曲”没什么,但一定要运用教学的智慧将它转化成教学的亮点,这也正是个人课堂驾驭能力高低的体现,也是我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虽然本课已经讲完,但对于我来说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希望杜绝一些教态和课堂驾驭方面的失误。通过本此授课,我也意识到应把“有效”看的更远些,即应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远效性”,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地单纯地从一节课的课堂气氛、课堂密度、课堂容量等方面去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应关注学生在有了这节课的经历之后,所形成的成长走向,也就是在关注“即时效果”的同时,更应关注“远景效果”。也同样给自己的教学

14、制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希望在以后的每节课堂上都能用心教学,深挖教材,及时反思,让我和学生共成长。附录一:修改前的教案讲课人:李依雯讲课时间:2008、11、13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目标知识能力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祖祖辈辈”等词语。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方法过程分析结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教学模式和谐教学,整体建构教学环节11、 理清脉络,明确主题。12、 学生自学,整体感知。13、 教师点拨,总结学法。14、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5、 整体回顾,试背课文。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的资料。教学程序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理清脉络,明确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