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714241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以“为”作为主线贯穿全课内容。设计的层次由“生活中的智慧”“学哲学”“用哲学”构成,可谓层层深入,教学中以“问题质疑”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进而感悟哲学道理。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哲学道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关于对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认识,体现了作为青年学生要有“为”,必须学好、用好哲学,这既符合学生由知行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题包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两个目。第一目中包含主次矛盾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矛盾主次方面含义及辩证关系、两点

2、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及关系等内容。围绕内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领会什么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第二个探究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第二目包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围绕内容亦设计了一个活动、一个情境。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从对自身的反思中感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作用,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一个情境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涵。两目所涉及的内容均是重点和难点。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法的重要内容,

3、其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分析法的精髓。【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注重学生体验过程,培养学生注重反思、发

4、展自我的人本精神。【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出示:老子画像问生:这是老子,大家对老子了解多少?学生回答:教师: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无为”可以说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理念。介绍投影内容:师:老子极力呼吁统治者为政要“无为”,实行“无为而治”,不要过多干涉老百姓的生活,从而实现“无为而胜有为”。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比较消极,不如孔子积极。这其实是对“无为”思想的误读。老子的“无为”其实并不是不作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的意义。今天我们就给大家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如何“为”的哲学。【板书】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说,矛盾的观点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生活中

5、,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将更能显现我们生活的智慧。请大家先看一个实例:出示动漫FLASH:一个猎人要过河,带着狼、羊、菜,但每次只能带一样过河。很明显,当猎人离开的时候,羊会吃菜,而狼会吃羊。(边讲边演示)请大家思考一下,猎人如何能够顺利地把狼羊菜带过河。【学生演示】教师:请大家总结一下完成这一过程的关键是什么?生答:教师启发:在狼羊菜中,谁是关键?生:羊的问题是关键。师:很明显,羊是关键。我们先要把羊带过去,过程中又要把羊带回来。而羊问题的解决,很好地带动了整个这一复杂过程的顺利完成。哲学上,我们就把类似于羊的问题称之为主要矛盾,而把相对于羊的狼和菜的问题称之为次要矛盾。【展示】主要矛盾:在

6、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合作探究】:结合“猎人过河”的实例,谈一谈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生答:要重点解决好主要矛盾师问:为什么?生: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师讲:我们通常所说的“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生答:也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师问:为什么?生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相互依赖:如果没有狼或菜的问题,羊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无所谓主要矛盾。相互影响:过程中,之所以又把羊又带回来,就是

7、由于受解决狼或菜次要矛盾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菜在对岸)在这一特定阶段,相比较羊的问题,狼的问题地位上升,成为主要矛盾,而羊成为次要矛盾。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师: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板书】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投影展示内容】: 见课件因此,生活中,面对复杂问题,我们在“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重为”、“轻为”的关系,才能彰显我们“为”的智慧,从而更好地推动问题的解决,事物的发展。下面请大家再看这样一个例子:师: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把

8、刻在希腊北部小镇德尔菲阿波罗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这句铭文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信条。它告诉人们,人一定要有自己的认知情怀。师问: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评价自己? 生答:师:我们说,年轻学生,一要看到自身的优点,不能妄自菲薄,要寻求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另一方面,也不能妄自尊大,要谦逊,也要看到自身的不足。即使是被后人尊为圣人的孔子,清朝著名的戏曲作家李渔曾经这样评价过:【投影展示】:圣人之事,犹有不可尽法者。师:这说明孔子及其儒学也并非完美无缺,也有不足。师反问:那孔子为什么又能被称为是圣人呢? 师总结:这就说明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矛盾的双方中主要的一方所规定的。我

9、们就把这样的方面称之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体中的另一方称之为矛盾的次要方面。【展示】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师:主要方面主要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我们认识某一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呢?我们能否忽视?孔子是如何对待自身不足的?生答:“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师:说明也不可忽视自身哪怕是次要的不足,为什么呢?【展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杀身。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师:这句话又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感悟?生答: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条件下

10、,矛盾的双方会发生转化,当矛盾双方转化以后,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改变了。所以,我们也绝不可忽视我们自身存在的哪怕是细微的不足。【板书】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投影展示内容】:见课件:师:请大家赏析一句话:这句话是我所敬仰的一位老师最为欣赏的一句话,当然对我的触动也很大。投影展示:二十年后,你会因为没有做的事而后悔,也会因为做过的事而后悔,但前者往往会多于后者。师问:那位同学起来分析一下这句话生答:师总结:做得多,少后悔;做得少,多后悔。后悔的多还是少是由做的多少决定的。我们年轻人应积极而为。我说,更要运用这一原理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正确判断,去理性而“为”。教师总结:下面,我们来总结一

11、下,这两个关系中好像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有的同学已经感觉到了,能不能总结一下:生答: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板书】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师:认识自己是为了走出自己,发展自己。【学生参与】建立在对自身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促进自己的发展呢?学生回答:师:我这里也总结了两点,和大家共勉:一、加强对自身的反思: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要以他人为鉴,注

12、重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总结:很明显,从刚才大家发言中,我们感受到我们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不同情况,只有对我们自身作出不同的具体的分析,才能够正确地认识我们自己。同样,对待不同的优点和缺陷,也只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它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投影:孔子讲学师: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就是依据普遍性,对冉求和仲由作出具体的分析,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的正确的方法。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

13、正确方法。【板书】坚持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师: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具体而为。师: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我们借助这一方法,也给大家简单地谈了谈如何“为”的问题。我们说,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如何“为”的智慧,有时侯更需要我们有正确处理好“为”的关系的勇气和决心。用哲学:播放视频:中学生使用手机合适吗?【用哲学】:如何看待中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问题?并简要阐述理由。生答:师总结:对待中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上,我们学校、老师、家长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应以疏导为主,实现“无为而治”;而我们学生本人应在违反校纪校规和会严重干扰学习的问题上坚决不为,从而在自身发展的重点学业水平提升上大有作为。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