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271417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高考政治易错学问点总结 2019高考政治易错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示: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示:哲学来源于实践。)3. 哲学是应有尽有、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提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应有尽有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提示: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探讨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5. 哲学与详细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示:哲学与详细科

2、学是共性与特性、普遍性与特别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示: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行知论供应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示: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确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示: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行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3、义庸俗化。)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超相识和解决问题的奇妙方法。(提示: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供应解决问题的详细方法。)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示: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示: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2. 物质确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提示:实践的观点才是。)13. 承认物质确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示:承认物质确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肯定是辩证唯物主义。)2019高考政治易错学问点总结:其次单元14.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

4、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提示: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15. 听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提示:防灾减灾既要敬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听从自然。)16.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提示: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更之中。(提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肯定是显著的变更。)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肯定的。(提示:运动是肯定的;静止是相对的。)19. 相识和变更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可以相识利用但不行以变更。)20. 敬重

5、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示:应当把敬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21. 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示: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更时,规律也会发生变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22.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敬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示: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3.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相识和改造规律。(提示:人可以相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闻是人创建出来的。

6、(提示: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6. 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示: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27.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提示:“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确定意识。)28. 物质与意识不行分别,相互依靠。(提示:不能理解为相互依靠,意识依靠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29. 精神的力气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气。(提示: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30. 意识形式的差异性确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提示:认为意识确定存在,是唯心

7、主义观点。)31.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示: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32. 主观相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提示:正确的相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33. 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干脆现实性改造活动。(提示: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干脆现实性改造活动。)34. 相识的不断完善确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提示:实践确定相识。)35. 相识的发展具有与相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提示:相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相识的水平与程度与相识主体的相识实力有亲密关系。)36. 原有的真理性相识经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提示: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37.

8、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提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8.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相识可能不止一个。(提示: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相识,即真理只有一个。)39.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示: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0.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提示: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1. 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提示: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

9、、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2. 实践是相识的来源之一。(提示: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相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阅历。)43. 错误相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相识才来源于实践。(提示:不论相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44. 实践是相识的重要来源,相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相识就要亲自参与实践。(提示:实践是相识的唯一来源,相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相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阅历。)45.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相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提示:实践才是唯一标准。)46. “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相识的

10、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详细运用和发展。)47. 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提示: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48. 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提示: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假如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2019高考政治易错学问点总结:第三单元49. 联系、发展、冲突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示: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冲

11、突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50.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提示: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51.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提示:自由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52. 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提示: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洁相加。)53.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确定作用。(提示:关键部分的功能在肯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确定作用。)54. 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变更。(提示:人们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变更事物的状态,创建条件建立新的联系。)55.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提示: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

12、6.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确定作用。(提示:必需在肯定条件下。)57. 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更,运动和变更也是一种发展。(提示:并非任何运动和变更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更才可能是发展。)58. 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提示: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9. 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提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60. 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提示: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分。)61. 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更中。(提示: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更中。)62. 双方力气的此消彼长是斗争发展过程中的

13、质变。(提示:双方力气的此消彼长是斗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63.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提示:联系是有条件的。)64. 任何变更都是发展。(提示: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更才是发展。)65.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提示:新出现的事物不肯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推断。)66.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全部的质变都是发展。(提示:质变不肯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67.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退事物之间的冲突。(提示:冲突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退冲突。)68. 斗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提示:冲突双方既对立又统一。)69. 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冲突也可

14、能相互转化。(提示:主次冲突在肯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70.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冲突通过次要冲突起作用。(提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冲突通过主要冲突起作用。)71. 冲突就是构成冲突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冲突可以调和,不行以缓和。(提示:冲突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冲突可以缓和,不行以调和。)72. 冲突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别性。(提示:冲突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73.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示: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74. 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冲突越多越好,制造的冲突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提示:冲突是客观的,不能制

15、造,人为制造的冲突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75.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冲突,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冲突。(提示:冲突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76. 冲突的普遍性包含特别性,特别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提示:普遍性寓于特别性之中,特别性包含普遍性。)77. 普遍性与特别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示:是共性与特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78. 主要冲突就是急需解决的冲突。只要解决了主要冲突,办事情就能取得胜利。(提示: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别的状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冲突,才能解决好主要冲突。主要冲突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冲突只是取得胜利的关键。)79. 丰富的专业学问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提示: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80. 制定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示: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81. 理论创新确定实践创新。(提示:实践创新确定理论创新。)82. 辩证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