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596662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校园稳定体制机制的构建及其效能评价高校是政治和思想极为敏感的领域,高校的稳定关系着教育全局,是保持 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关联着国家政治、经济、社 会的发展。当前,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 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与国际化的趋势。要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高校校园稳定工作体 制机制,必须使体制的各个模块彼此有内在关联,能相互促进,并在搭建体制架构 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各模块效能的发挥,同时逐步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 标评价其效能是否发挥,进而修正维稳体制的漏洞和短板,促进维稳体制机制的完1 高校稳定工作体制机制的构建高校稳定可谓一综合范畴,

2、主要指在全校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教学、 科研、生活秩序良好,在校师生总体思想状况稳定,心态平衡,校园安保有保障, 管理制度有章法。要实现高校的稳定有序,需要搭建完备的稳定工作体系,它既是 一种责任体系,也是一种工作机制和工作网络系统。具体而言,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防控体系,是一种覆盖维护高校安全稳定 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是党委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高校全力以赴抓 安全稳定的工作机制,是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行自如、反应迅速的维护高校安 全稳定工作的网络体系。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思想教育引导体系。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主渠道、主阵地,要不 断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

3、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 性。可以以公共基础课的形式开设安全稳定教育相关课程,通过有效开展理想信念 教育、近代史历程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三观教育,在思想意识方 面给学生以正确引导。(2)组织体系。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安全稳定教育引导工作队 伍,这支队伍可以由学生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导师组成,学校从政策、培 训、素质等方面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同时建设党团组织,包括教工党支部、学生党 支部和分团委、学生社团,培养学生骨干,突出其核心影响力。(3)活动体系。丰富校园文化活动载体并明确教育主题,通过学生喜爱 而易接受的活动类型和组织方式,增强机体凝聚力,传播正能量,切实将社会

4、主义 核心价值观熔铸进活动设计中,这既有利于青年学生情绪、活力的舒发,又能正面 引导教育学生。(4)制度及管理体系。在制度层面遵循法制化、人性化原则,建立保障 师生员工稳定的长期机制和危机处理体系。注重各项管理制度之间的互补、兼容, 体现内在一致的学校利益和教育理念。(5)危机应急处置体系。通过组织构建、决策实施、信息发布、督导检 查等工作进行应急处置,妥善处理和解决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和事件,重视网络舆 情并做好引导和管理,科学应对,将不良影响降到最小。2 高校稳定工作体系的效能发挥就高校稳定工作体系建设的现状而言,我国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 安全网络,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程

5、序和制度,形成了维护高校安 全稳定工作体系的初步构架,对维护高校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 这些实践探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强调应急,缺乏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长效机 制;二是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多是“事后救火式”的,缺乏有预见的事前监控;三是 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体系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事件管理,而非对突发事件进程的反应机 制。因此,要使高校稳定工作体系真正发挥效能,还需着重考虑几方面的问 题:第一,重在教育、引导、建设的思想教育模式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 在波动时期使学生保持稳定成熟的心态。第二,党团组织、社团、学生骨干敏感时 期如何发挥正面核心影响作用,率先垂范,正面引导。第三,日常教学

6、管理中如何 通过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 时期如何使组织活动有序化,有效疏导、舒缓情绪化行为倾向。第四,完善管理机 制、领导体制,包括人事管理制度的完善、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的建立,以及 如何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分析决策科学及时、预防措施果断有力等工作机制的完概括而言,可以把以两个方面的工作作为着力点。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大 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的稳定意识。重视大学生预警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善于通 过对自身所在外部环境的观察分析,能较敏锐地从多个角度感知、发现校园安全稳 定事件的潜在隐患,了解与危机事件有关的微观动向,洞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 当环境出

7、现不利的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汇报纾解,趋利避害。同时, 培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强化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依靠自身的心理调 适能力,坦然应对、正确处理危机事件。另一方面,要清醒认识到学校教育、学生管理不是处在真空中,应时刻有 危机意识。构建应急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控制事态的恶化和蔓延,把 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挽回学校的损失,维 护学校的形象。构建应急管理系统要坚持如下原则:一是,第一时间原则,这是应 该牢牢遵循的一条原则。二是,多渠道传播原则,建立多渠道的信息传播机制,广 泛启动多种媒体力量,才能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功能,使其成为学校党

8、政声音的扩 大器,从而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得心应手。三是,信息透明原则,在处理突发公 共事件时的一个核心就是信息的透明和畅通。四是,树立表率原则,学校领导作为 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过程中需要高超的领导艺术,主要体现在 领导人的勇气与决断、发言讲话、行程安排以及细微的举止所体现的高层关怀和安 抚作用。五是,开放性原则。学校与学校之间、与所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在抵御危 机方面的合作,有助于减少教职工生命的损失,有助于校际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救 援资源的共享,更有助于社会各部门之间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增进。能否接受别 人的救灾援助,实际上表明了学校的开放程度和自信心。此外,还要坚持人性化

9、原 则,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活动要人性化,切实尊重、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尊严 和利益。 3 建立高校稳定工作效能评价体系如何判定一个高校的稳定工作体系是否真正发挥效能,有很多的测评方式 和指标,这构成了又一个评价体系。概括而言,可分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和客观评 价指标体系。3.1 基础评价指标系统包括:领导班子是否正确认识稳定工作的意义,是否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 清晰的稳定工作思路;管理部门和教职工全员是否具有稳定工作意识;公众心态是 否趋向成熟稳定;有无较完整的稳定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稳定工作目标是否明 晰、有无相应的资源(下转第 74页)(上接第 40 页)配置;二级单位是否建立完 整具体的评

10、估考核体系。3.2 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阶段时间内曾否出现公共观念混乱引发的群体性危机;阶段时间内 曾否发生内部管理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阶段时间内曾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阶段时 间内曾否发生外部原因导致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构建考核评价机制要坚持四条主要原则:一是,权责统一原则,各项指标 的制定均要以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为目的。二是,系统原则,考评工作应充分考虑到 学校这一系统中的各种要素,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而且,系统是变化的, 考评工作始终遵循“变”的规律性,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思想看待某个人或某个部 门。三是,社会效益原则,考评工作必须从维护安全稳定工作的基本点出发,追求 高校师生共享、不能或缺

11、的安全稳定的环境和氛围,这是一种很难用经济指标来衡 量的社会效益。四是,公平公正原则,考评工作必须保持严肃性,来不得半点虚 假,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考评过程公开透明,考评结果及时公示,提高考 评工作的透明度,保证考评结果经得起检验。在构建考核评价机制的过程中还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谁去考评”, 健全的考评机构,一般应建立以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主管领导负责、安全管理部门 具体组织实施的考评机构。二是,“考评什么”科学的评价体系,考评的内容应当 对高校各部门的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包括信息网络建设、基础工作、预 防措施、宣传教育等多个方面。三是,“怎么考评”合理的考评办法,要做到考评

12、过程公开透明,将考核内容、程序和计分方法向全校公开,接受监督;要做到考评 方式科学合理,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突击性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 学生考评与教师考评相结合、末端检查与过程考评相结合;要做到正确运用考评结 果,凭考核定奖惩,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凭考核抓管理,发挥考核结果的督 促作用。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更恰当地对高校安全稳定工作 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高校稳定不仅是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稳定 的“晴雨表”和“温度计”。当前高校总体形势稳定,但突发事件仍时有发生,各 类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因素呈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维护高校校园稳定的工作始 终是高校及各级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对新时期新阶段高校稳定工作体制机制作进 一步深入研究,不仅能够完善当前社会稳定和高校稳定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新时期 高校稳定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还可为维护社会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创 造良好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