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2034663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乐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试题24.西周以前没有关于人质的记载,东周常有宗族之子做人质的情况,如“周郑交质”。秦始皇也是“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时,“悦吕不韦姬(后为王后)所出。这种变化反映出A.宗法制已难以为继 B.王室权威荡然无存C.社会秩序正在转型 D.诸侯争战民生困苦25.考古界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甘肃放马滩纸、悬泉纸、早滩坡纸,陕西灞桥纸等。但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对此理解合理的是A.纸是汉代的主要书写材料 B.汉朝各地推广了造纸术C.蔡伦发明造纸术最为可信

2、 D.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汉26.唐代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千里河烟直,青槐夹岸长。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农村市场获得发展 B.海上贸易居于主导C.坊市界限已经打破 D.区间贩运异常繁荣27.熊人霖称的南荣集描述明代闽浙地区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披寮蓬以待普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依寰主为活,而受其佣值。”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的萌芽 B.农业生产效率提高C.人身控制的松弛 D.自然经济逐渐瓦解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

3、放弃公使驻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华克观念正在转变 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 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29.下表为梁启超1901年所著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旨在呼吁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为治人者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

4、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A.摒弃倡导专制的儒家思想 B.建立人人平等的民主国家C.转变国家理念以救亡图存 D.客观理性地看待中西文化30.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政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校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一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31.下图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曾经发行的股票。作为史料,它可以佐证A.中国企业开始走向世界 B.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5、D.中国开始出现股份公司32.大约在公元前420年代,一位上层阶级人士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忽视公民道德建设 B.民主权利分配不公C.民主范围过于狭隘 D.直接民主脱高国情33.马克垚认为,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的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这主要是因为牛顿革命A.彻底地摧毁了神学思想 B.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型C.推动了工业文明的到来 D.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34.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一般都把“民主”理解为古希腊式的民主,因此认为

6、民主是危险的,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但同时人们也相信,在国家管理中必须有人民的存在。为此,美国1787联邦宪法规定A.各州保留一定自治权 B.国家实行联邦制共和制C.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 D.两院实行不同的选举制35.1923年夏天,在苏联一个农村家庭的男主人平均每昼夜生产劳动11.51小时,用于睡眠的时间只有5.58小时;1922-1924年,农民家庭兼并了成百万英亩的土地作为私财,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了靠工资维持生活的“无产阶级”雇工。由此可知,苏(俄)联政府正在A.下放权利以调动积极性 B.推动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C.牺牲农业以发展重工业 D.试图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40.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

8、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1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摘编自曹广伟世界经济秩序的历史变迁、人民版高中历

9、史教材等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以“世界经济秩序与中国发展变化”为视角,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角度准确,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请考生从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4.【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娼妓毒品等封建随俗文化依然存在,对社会风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党和政府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大众广泛参与的陋俗文化改造运动。人民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强制废除娼妓制度;制定了关于严禁鸦片流毒的通令,开展禁毒宣传,成立了禁烟机构,没收毒品,查封烟馆,国剿毒犯。“把妇女的彻底解放看作重要目标

10、”,婚姻法明确规定“妇女在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倡导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生产,废除包办婚姻封建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重视女子教育,提高女童入学率,对成年妇女,通过扫盲班、识字班,摘掉文盲的帽子;倡导殡葬改革,实行火葬,改变传统殡葬仪式繁琐,浪费资源的弊端;清理毒害的图书,增加出版通俗读物和少年儿童读物等。摘编自范小方、童学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初期社会风尚的演变(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风尚改革的作用。(7分)45.【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

11、、危机和战争的10年。德国和日本重整军备和侵略行径改变了势力均衡,英国。法国坚持维护现状。1938年3月,德国占领奥地利,美法控制的国际联盟朱予反对。捷克斯洛伐克成为下一目标。德国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日耳曼人受到“迫害”为借口要求苏台德地区实行地方自治,捷克斯洛伐克予以拒绝,希特勒发出战争威胁。张伯伦担心德国入侵使英法卷入战争。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慕尼黑召开会议,捷克斯洛伐克和苏联没能参加。会议决定答应希特勘在捷克斯洛伐克的所有要求,捷克斯洛伐克被出卖,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的绥靖受到了英法两国民众的欢迎,张伯伦被欢呼为和平的使者。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摘编自斯塔夫里阿

12、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法推行缓靖政策的影响。(9分)46.【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一 博斯年(1896-1950年),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3岁开蒙,11岁读毕十三经,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受胡适影响,和极参加新文化运动,认为“觉得欧美的东西都是好的,固然是荒谬极了;但极端的崇外,却未尝不可”。20年代学成归国后,倾全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出“不分东方与西方真理只有一个”的文化观。“建设科学的东方学”,开创了中国传统学术发展的新时代。摘编自王凤青博斯年与

13、中国传统文化材料二 受欧洲兰克实证主义史学和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提出“史学只是史料学”观点,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对殷墟进行的考古发掘,出土了大批甲骨文和殷商文物;对明清大内档案进行抢救、整理与编目;撰写东北史纲,创办独立评论,积极为抗战服务,有“学林霸才”的美誉。摘编自焦润明博斯年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傅斯年对待东西方文化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傅斯年对中国史学研究的贡献。(6分)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 共48分)2428 CDACB 2933 CDCAB 3435 DA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2分)40.(25分)(1

14、)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任4点8分)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2分)(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任3点3分)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3分)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3分)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4分)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2分)41.(12分)总分(12分)明确提出论题(3分)论述(9分)一等(129分)论题明确,完全围绕题目主旨,准确体现材料核心信息。(3分)论题能够围绕题目主旨,能够体现材料基本信息。(2分)论题没有围绕题目主旨,未能体现材料信息。(0分)围绕所提论题展开论述,理由充分;准确运用相关史实,层次清晰;语言表达准确规范,逻辑严密。二等(85分)基本围绕论题展开论述,理由较充分;史实运用较准确,层次较清楚;语言表达比较规范,逻辑较清楚。三等(40分)论述脱离论题,或缺少必要论证;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未运用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