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2016803 上传时间:2022-07-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危险化学品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危险化学品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一)毒性危险化学品毒性危险化学品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剂量后,就会表现出慢性中毒症状。所谓慢性中毒就是毒性危险化学品长时期、小剂量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若在较短时间 ( 一般为36个月)有较大剂量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体内所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 ; 若毒性危险化学品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毒性危险化学品在体内的毒性与毒性危险化学品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生产环境、劳动强度、个体因素以及几种毒性危险化学品的联合作用有关。1. 毒性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毒性危险化学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在

2、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有时也可经消化道进入。(1) 呼吸道。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呼吸道。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性危险化学品,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呼吸道吸收程度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吸收越快。(2) 皮肤。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也 比较常见。脂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 ( 如苯胺 ) 易被皮肤吸收。(3) 消化道。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性危险化学品随进食、饮水或

3、吸烟等途径而进入消化道。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2) 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1) 刺激。刺激说明身体已与有毒化学品有了相当的接触,一般受刺激的部位为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许多化学品和皮肤接触时,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炎症 ; 与眼睛接触轻则导致轻微的、暂时性的不适,重则导致永久性的伤残。一些刺激性气体、尘雾可引起气管炎,甚至严重损害气管和肺组织,如二氧化硫、氯气、煤尘。一些化学物质将会渗透到肺泡区,引起强烈的刺激。(2) 过敏。某些化学品可引起皮肤或呼吸系统过敏,如出现皮疹或水疱等症状,这种症状不一定在接触的部位出现,而可能在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

4、引起这种症状的化学品有很多,如环氧树脂、胶类硬化剂、偶氮染料、煤焦油衍生物和铬酸等。呼吸系统过敏可引起职业性哮喘,这种症状的反应一般包括咳嗽,特别是夜间,以及呼吸困难。引起这种反应的化学品有甲苯、 聚氨酯、福尔马林等。(3) 窒息。窒息涉及对身体组织氧化作用的干扰。这种症状分为3 种:单纯窒息。在空间有限的工作场所,氧气被氮气、二氧化碳、甲烷、氢气、氦气等气体所代替,空气中氧浓度降到17%以下,致使机体组织的供氧不足,就会引起头晕、恶心、调节功能紊乱等症状。缺氧严重时导致昏迷,甚至死亡。血液窒息。毒性化学物质影响机体传送氧的能力。典型的血液窒息性物质就是一氧化碳。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5%时就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严重下降。细胞内窒息。毒性化学物质影响机体和氧结合的能力。如富化氢、硫化氢等物质影响细胞和氧的结合能力,尽管血液中含氧充足。(4) 麻醉和昏迷。接触高浓度的某些化学品,有类似醉酒的作用。如乙醇、丙醇、丙酮、丁酮、乙炔、烃类、乙醚、异丙醚会导致中枢神经抑制。这些化学品一次大量接触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