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555073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筝》教学意图及课后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0课 石河子市第一小学三年级语文组 王金萍一、 复习导入,理清顺序。1、 大屏出示第一课时积累的有关描写风筝的三首古诗,男女生诵读,唤起回忆。师:这几首诗都写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生齐答:风筝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生齐读课题三遍。2、 围绕板书,复习课文顺序: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顺序,知道了课文围绕风筝写了 师指板书,生齐读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局部内容。3、 师:三局部中最喜欢哪一局部?放风筝为什么?指名2人答师:是啊,同学们最熟悉的就是放风筝了,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乐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世界,看看

2、他和小伙伴们是怎么放风筝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放风筝的有关段落。设计思路:由积累的古诗入手,即检查了积累的情况,又引出了课题,还使课堂伊始气氛显得活泼,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举三得。接着简单复习了课文的顺序,加深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的印象,为引入重点段“放风筝做准备。课后反思:本处内容设计条理清楚,简洁明了,效果不错。缺乏之处是“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有点形同虚设,大局部学生直接找到了这一处,并没有浏览课文,其实我本意是想让学生接触一下文本,否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有些太仓促。可又怕在此处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才选择让学生用“浏览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读书方式节约时间。改良措施:如果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3、课文,花的时间也许会长些,但效果会更扎实一些。二、 学习“放风筝。师:找到了吗?在第几自然段?大屏出示第三自然段。1、请大家自由大朗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同桌互说,指名说。【如果学生说到第一句,师这样处理:1你为什么喜欢?带着你的喜爱之情读读。2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表示人物动作的词,用笔画下来,读一读。师接着引读。3师小结:这几句话通过一系列的动作,简单,准确,把孩子们放风筝的过程生动地写了出来。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如果说到第二句,师这样处理:1师:为什么喜欢,说说理由,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2还有喜欢这一句的吗?你也来读读,说说你的感受?通过哪个词感受到的?相机板书:快活

4、 拼命3快活地怎么样?喊叫他们会喊叫什么呢?指名2人。4什么样地奔跑?拼命拼命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指名2人答,相机板书。5师小结: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不顾一切地干,在这里是指不顾一切地奔跑,脚下有什么都顾不上了,也许地面上下起伏,差点摔倒,顾不上;也许指名2人说6师:是呀,这是一种怎样的自由自在呀!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快活呀!带着我们各自的感受,都来读读这句,指名2人。全班齐读。大屏重点词变红。【如果有学生说到翩翩飞舞,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板书:做动作 在朗读中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将有助于我们表达自己的感情。试试。做动作读】2、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

5、融入自己的感受说这一局部内容。师:同学们平时一定也很喜欢放风筝,如果老师让你把放风筝的过程写下来,你也可以仿照这段内容,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试试。大屏出示填空指名1人,全班齐说。3、师小结: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把书中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了,希望今后用这种方法多多积累,为我们写作文打根底。设计思路:因为学生最熟悉的是放风筝,所以我选择从他们最熟悉的环节入手,拉近距离,同时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既尊重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又巧妙地为指导朗读打下根底。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又在适当的时机创设情境,通过抓重点词并理解,加深学生对句子的感悟,从而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课后反思:正如事先设计的那样,学

6、生很轻松就找到了重点词,并初步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感悟、朗读,环节紧凑,一气呵成,到达了预期的效果。同时最后一个环节“把书中人物换成自己,融入自己的感受根据大屏提示说这一局部内容扎实有效,巧妙地让学生积累,并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根底,一举两得,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存在的缺乏是这局部内容其实应该是课文的重点,应该花更多的气力,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童年放风筝的快乐,正所谓“快乐越多,失望越大,这样才能使下一个环节“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水到渠成。改良措施:在指导朗读创设情境上,老师自身应该再投入些,忘我些,不要单纯为了拉环节,真正让学生体会放风筝的快乐,真正地入情入境,感受会更深,效果会更好。三、

7、 学习“找风筝。1、引读第三自然段前半局部,由放风筝过渡到找风筝。师:放风筝这是太快活了,指大屏切换到第四自然段 引读:从早晨玩到-,我们还是-,牵着风筝-。风筝-,似乎飞到了-。突然-,线-。风筝-,便-。1、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指名3人2、 那作者呢?从那个词可以看出来?板书:大惊失色,千呼万唤3、 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式理解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式很多,要选最恰当的方式。5、师:你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这份着急,担忧吗?大屏出示这句话,指名2人读。师:我们把这一自然段连起来读,前半局部女生读,注意读出自由自在的快乐,男生读后半局部,要突出着急,失望,沉重。师小结:通过大家

8、比照读,我体会出了作者的心情的变化。6、 默读第五自然段前半局部,大屏出示第五自然段看看作者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说并板书。7、 假设你就是这群孩子里的一个,指名人读。师:我听出来了,你们把垂头丧气读得比拟消沉。它是什么意思?8、 理解“垂头丧气, 并练习说话。提示:用做动作的方法最简单,同时用这个方法理解:唉声叹气、眉开眼笑等词。9、 师引读:风筝不见了踪影,也让我们的心情一落千丈,我们都,在田野里,找了,还是。我们,10、 师设疑问,过渡到做风筝。师:读到这里,我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不就是一个小小的风筝嘛,值得为它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值得为它流泪,为它垂头丧气吗?指名人答。你怎么知

9、道的?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知道的设计思路:此段的处理以体会作者及小伙伴们心情的变化为重点,而这种变化又是通过文中一系列表示神态的词语中体会到的,所以这些词的理解及运用就成为了这一节内容中的重点。也是我们本次同课异构的教研主题:知道理解词语的几种常见方式的具体表达。课后反思:词语的理解与指导朗读自然有效结合,是本段教学中的最大收获。充分利用引读,师生配合,快速而自然地突出了重点。理解“垂头丧气很扎实到位,同时引导学生选择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并试着筛选最优方式,为教研课题的延伸打下了根底。缺乏之处是板书: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这两个词,由于紧张,忘了在最恰当的时候进行板书。是在下一个环节补上的。改良措施:

10、在理解词语时,教师语言再精炼干脆利索些,不要啰嗦。同时如果真正让学生动手查查字典理解词意,会更扎实。四、 学习“做风筝。1、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2、 指名汇报,相机理解“憧憬“依然并板书。3、 孩子们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风筝上,如果让你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憧憬,你会写什么?几个词、几句话都可以。配乐写,指名读。4、师小结:是啊,几根细苇,几张纸,做出的风筝也许很不像样,远不能和我们现在制作精美的风筝相比,简笔板画风筝可它带给了孩子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乐趣,放风筝这种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的憧憬。所以风筝丧失了,孩子们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全都没了,擦板书只留

11、下: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所以他们才会这么伤心。难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大屏出示最后一局部内容。设计思路:做风筝对于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显然不是很熟悉,他们不太能体会到这种快乐,所以我把这局部内容放在了最后,这类似于写文章中“倒叙的效果,也是为了不落俗套吧。因为有前一局部结尾处的疑问,所以这种倒叙也算是水到渠成。同时把重点放在了“读懂了哪些内容上,以读带讲,简化处理,重点理解“憧憬“依然,稳固理解词语的方法,同时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抒发了感情,加深了理解。课后反思:此处处理的简洁得体,挺好;学生小练笔内容简单又精彩,不错;复习稳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满意;擦去板书感情深化,独特。改良措施

12、:联系上下文理解“依然,有些仓促,扎实些就更好了,关键处不能急。五、 补充结尾,延伸深化。1、 分角色朗读文章结尾。师:咱们来分角色读,指名一人来读旁白。男女生分读小伙伴的话,全班齐读最后一自然段。2、 师:孩子们到底能不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幸福鸟呢?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说说省略号里的内容。指名人。六、 感情朗读,内化升华。1、师:你们希望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幸福鸟吗?希望我也和你们一样,希望我们的美好愿望能够实现,就算找不到风筝,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个,只要心中有憧憬和希望。板画蝴蝶风筝2、让我们带着快乐时的欢笑,带着失落时的泪水,更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希望,轻轻翻开书,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把这难忘的

13、童年时光永远留在心中吧。配乐齐读全文七、 布置作业。u 试着选用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以下课文中的词语: 凌空 倏地 田埂 希望 继续u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试着背诵下来。u 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乐趣,让我们也来把自己在秋天里最喜欢做的事,说给小伙伴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秋天的快乐吧。 设计思路:发挥想象,补充结尾,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板画蝴蝶风筝,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最后配乐齐读全文,整体回归课文,感情内化升华。作业布置也紧扣本课重难点。课后反思:一开始的设计,没有重新板画蝴蝶风筝这一环节,后来又加上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考虑到如果有学生补充结尾时如果说到怎么也找不到风筝,教师该怎么处理;二是上一环节擦去了板书,黑板上光秃秃的不好看,仿佛学完了课文什么也没留下,不适宜。板画风筝的设计,有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同时巧妙地深化了主题,一擦一画,比照鲜明强烈,使得本课的教学更有深度。改良措施:风筝画的仓促了点,不太美观,简笔画要加强,关键处能为教学增光添彩。附板书: 10 风筝 憧憬 做 希望 快活 放 拼命 找 大 千 垂 惊 呼 头 失 万 丧 色 唤 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