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1554782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新.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前 言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三、设计思路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图所示。 1依据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如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四、关于目标要求的

2、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

3、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 学 探 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身边的化学物质我们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利用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每个二级主题从“标准” “活动与探究建议”两个维度对学习内容加以说明。 “标准”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

4、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所列举的活动不要求全盘照搬,在教材编写或教学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增补更适当的探究活动。其中的实验探究活动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去完成;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能力。 每个二级主题还提供了一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为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线索。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素材,创设更生动的教学情景。一、科学探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

5、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目标和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标准对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学习目标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一)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1.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2.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必须用事实来验证。3.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4.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5.认识到合作与交流

6、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要 素目 标提出问题1.能从日常现象或化学学习中,独立地或经过启发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2.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猜想与假设1.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2.具有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论证的意识。制订计划1.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经历制订科学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2.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小组讨论,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进行实验1.能积极参与化学实验。2.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3.能在实验操作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

7、收集证据1.认识收集证据的重要性。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观察。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4.初步学习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1.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加工与整理,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关系。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合理的结论。3.初步学习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反思与评价1.有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价的意识。2.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或通过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3.能体验到探究活

8、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表达与交流1.能用口头、书面等方式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并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2.与他人交流讨论时,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3.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5.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6.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

9、对混合物进行分离。7.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四)学生的实验活动 1粗盐的提纯实验。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5燃烧的条件。 6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水溶液的配制实验。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8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科学探究既作为学习的方式,又作为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必须落实在其他各主题的学习中,不宜孤立地进行探究方法的训练。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评价,应侧重考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实际表现。 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科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需要与义务教育阶段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相互配合。 二、身

10、边的化学物质一)我们周围的空气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3初步学习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4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 (二) 水与常见的溶液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纯水与天然(自来水)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3认识溶解

11、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4知道水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存在的。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7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8知道结晶现象。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等净水剂的净水作用。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观察生产

12、、生活中的乳化现象。配制某种无土栽培所需的无机盐营养液。(三)金属与金属矿物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 知道金属的物理特征,认识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简单方法。2 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了解用铁矿石炼铁的原理。3 知道在金属中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认识这种方法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4 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知道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交流有关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材料的信息,或利用互联网或其他途径收集有关新型合金的成分、特性和用途的资料。 实验: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 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利

13、用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 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业炼铁的录像。 用实验方法将氧化铁中的铁置换出来。 收集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设计实验探究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调查家庭金属垃圾的种类,分析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2初步学会常见酸碱溶液的稀释方法。3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4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5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6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7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试验某

14、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使用pH试纸测定唾液、食醋、果汁、肥皂水、雨水和土壤溶液等的酸碱性。自制汽水。当地农村常用氮肥的鉴别。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实验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对物质组成的微观研究和定量研究使化学逐步成为能在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同时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结合实例讨论:普通温度计内的液体应具有什么性质。加热碘固体,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粗盐提纯。 (二) 微粒构成物质标 准活动与探究建议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实验:比较空气和水在被压缩时的体积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