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1551920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5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统总体方案1.1排水体制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规划中一个重要 问题,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 求,同时也影响到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运营费用。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分流制和合流制并存的混合 制的区域。排水体制的选定必须与排水系统终端的雨水和污 水处理方式和环境质量要求相结合并充分考虑现状排水系 统的状况。排水体制执行情况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整个排水 工程的投资及环境效益。一般,凡在新建城区或扩建新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时, 宜采用分流制;在已建成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旧城区、小城镇 等,宜将原合流制直泄式排水系统改造成截流式合流系统; 在

2、雨量稀少地区,如无条件修建分流制排水系统,也可考虑 采用合流制系统。目前我国既有较多历史上已形成合流制的 老城区,难以改造成分流制;也有已建成或正在扩建和分流 制的新城区。在这种情况下,可在同一污水处理工程服务范 围(或流域范围)内,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即新建区和扩 建区采用分流制,而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规划区域目前排水体制比较复杂,旧城区、村镇,以合 流制为主。合流制系统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及自然村。随着城 市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城乡结合部地区的道路改建工程将 逐步展开,目前的合流制系统也将逐渐向截污式合流制过 渡,有条件的宜逐步改造并最终转变为分流制系统。因此,本项目区域排水体制为:新建设

3、区域均采用完全 分流制排水体制;旧居民区管网改为截流式合流制,远期有 条件时逐步改造成分流制。1.2排水流域划分1.2.1排水流域划分原则对于本项目排水区界内排水流域的划分,一般根据地形 和面积的大小划分,使流域内管道系统能合理分担排水面 积,使干管在最大合理埋深的情况下,尽量使绝大部分污水 能自流排水为原则。同时要综合考虑干管、是否设置中途泵 站以及如何设置合理来划分污水排水流域。1.2.2排水流域划分根据韶关市XX县XX镇镇区总体规划(成果),XX 镇城镇污水系统的纳污范围:近期(2012年)XX镇现状中 心镇区即锦江河上游长江中学至下游规划的城镇污水处理 厂两岸的整个行政范围,总服务面积

4、1.1平方公里。所以, 本项目在排水区界内排水流域的划分,按现状划分锦江河 东、西两个片区。(1)锦江河西片锦江河西片从长江中学起,至锦江河下游规划城镇污水 处理厂。主要包括往江西公路两旁的居民区、镇人民政府、 派出所等。锦江河西片近期(2012年)服务人口约0.4万人, 服务面积约0.44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服务人口 0.75 万人,服务面积0.87km2。(2)锦江河东片锦江河东片从长江中心小学起,全长江卫生院。主要包 括大量民居、学校、镇卫生院等。锦江河东片近期(2012年) 服务人口约0.6万人,服务面积约0.66平方公里;远期(2020 年)服务面积1.3km2,服务人口 1

5、.12万人。东片区流域污水 由XX镇卫生院南边现有排污总管处通过倒虹管输送至对 岸,与锦江河西片区污水会合后送至污水处理厂。1.3锦江河东、西片区污水排向分析XX镇中心镇区污水收集管网现状情况较为陈I日落后, 现有污水收集系统主要由贯穿整个居民区内的排污水渠组 成,这些排污水渠在收集了沿途的生活污水后或与其他污水 渠汇总或分别直接排入锦江河内。根据实际走访情况,目前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排水口水量小,且都为雨污混 流模式,并且部分排放口内有大量农田灌溉用水混入,单独 处理不经济;中心镇区锦江河段共有十九个污水排放口, 其中西岸13处、东岸6处,管理复杂。并且污水厂选址地 点为锦江河西岸下游

6、处,因此,建议东片区废水沿河岸设一 根总管,将截流的污水全部收集,并穿过锦江河接入西片区 污水干管,再集中输送。锦江河西片区污水沿河岸设一根总管,将截流的污水全 部收集,重力自流或中途提升后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 理。这样可发挥整个污水系统的规模效益优势,并且避免直 接向锦江河排污的可能。1.3.1锦江河东片区污水输送方案配套污水管网的设计能力,按远期即2020年污水量设 计,按近期规模进行校核。锦江河东片区内所有的污水大部分已经由集污管或排 污渠收集至锦江河排放,排放口沿锦江河东面河岸布置。规 划将老镇区的管网改为截流制,污水主干管沿锦江河东岸沿 江马路铺设。基于上述污水量的预测、中心城区

7、排污口分布特点以及 城区地形走势特点,并多次会同业主考察现场后商议,充分 考虑了转输方案事宜后,本报告提出了锦江河东片区污水收 集以及转输过锦江河的方案。东片区污水收集管主要分为两条收集路线,第一条线是 北起中山公园途经农贸市场以及新市场,污水干管沿锦江河 东岸沿江马路铺设,负责收集市场污水以及周围民居产生的 生活污水,以及排污口 A14-A18排污口所排放污水;第二条 线则以东片区原有排水明渠路线为基础,在渠内设置污水管 网收集沿途居民生活污水。以上两条污水收集主管在XX镇 卫生院附近汇合,汇合后的污水依靠重力流至下游A19排污 口处,通过倒虹管穿过锦江河与西片区污水汇合,并最终进 入污水处

8、理厂处理。4. 3.1.1锦江河东片区污水输送工程规模一、倒虹管工程规模:Q 东片=2400m3/d东片总变化系数K总= 1.87合流制管道截流系数n0=1雨季最大设计流量Qmax=4800吨/日=0.056m3/s旱季最大设计流量Q旱最大=4488吨/日=0.05m3/s旱季平均流量Q平均=2400吨/日=0.028m3 /s倒虹管:规格:DN300镀锌钢管数量:2条管长:51.6m二、东片区截污管线1、东片区截污总管为DN500DN600管,管长1005m;2、管道埋设深度从0.83m3.84m;3、倒虹管进水井进水管底标高188.497m。1.3.2锦江河西片区污水输送方案配套污水管网的

9、设计能力,按远期即2020年污水量设 计,按近期规模进行校核。基于上述污水量的预测、中心镇区排污口分布特点以及 镇区地形走势特点,并多次会同业主考察现场后商议,充分 考虑了有关排污干管位置等事宜后,本报告提出了西片区污 水管网设计的两个备选方案。方案一按照韶关市XX县XX镇总体规划修编(成果) 污水规划部分提出的办法:锦江河西片区污水干管北起长江 中学并沿镇政府前道路修建,收集沿途民居以及商铺污水, 然后一直沿锦江河边新建马路旁修建,依次截留排污口 A10、 A11、A12排出污水,经过田心桥后,沿锦江河西侧河岸铺设, 经过A13排污口后,一直至排污口 A19对岸处,并与通过虹 吸管穿越锦江河

10、的东片区污水汇合,然后依靠重力自流进入 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由于锦江河由北至南地势均为逐渐降 低,因此中途可不设提升泵站。方案二则在方案一基础上做出部分改动,方案一中从原 计划从长江中学至镇政府前的污水干管改为沿新建沿江路 旁修建,并截留A1 至 A9这9个排污口排放的污水。其余布 置与方案一相同。以下就锦江河西片区污水输送方案进行方案比较,提出 推荐方案。1.3.2.1锦江河西片区污水转输方案比较(1)技术要求经核算,自长江中学至锦江河下游污水处理厂段,地势 逐渐降低,所以在地势以及坡度要求方面两种方案的污水干 管布置位置均是可行的,但由于目前从长江中学全镇政府前 这段区域已经存在A1至A9

11、九个排污口,当污水管网铺设完 成后,这九个排污口势必将要封堵,封堵后是否会造成其他 影响,尚不得知,因此相比原规划的污水线路,方案二相对 稳妥,更加适合目前状况。(2)管道施工方法及工程量两种方案的管道布置均是沿道路铺设,由于方案一中全 江西公路两旁民居较多,因此开挖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影响两 侧居民的正常生活,而方案二中的沿江路为新建道路,两旁 民居较少且有一定相距距离,同时沿江路靠河堤侧已经预留 出铺设污水管网的位置,因此在施工条件以及工程量上方案 二明显优于方案一。(3)征地条件方案一与方案二均不需设置提升泵站,因此并未涉及征 地问题。(4) 工程造价在土建工程造价方面,方案一需要对水泥路面

12、进行开 挖,同时管网铺设完成后需对路面进行复原,而方案二已经 对污水管网预留出施工位置,并且日后管网养护也较容易, 因此在工程造价方面方案二将优于方案一。综上所述,北起长江中学并沿新建沿江路铺设,并截留 A1 至 A12这12个排污口排放的污水,经过田心桥后,沿锦 江河西侧河岸铺设,经过A13排污口将西片区污水全部截留 后,一直至排污口 A19对岸处,并与在A19处通过虹吸管穿 越锦江河的东片区污水汇合,然后依靠重力自流进入污水处 理厂进行处理的方案二是可行的。从各方面统筹考虑,本报 告推荐采用锦江河西片区污水转输方案二。以上方案不违反 总规污水规划的要求,且大大节省了工程造价以及工程 量,同

13、时减少了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以及居民的影响,并且 较为完整的收集了整个西片区的生活污水,可更好发挥整个 污水系统的规模效益优势。1.4污水收集及输送系统总体方案根据前述的污水分区的划分及项目范围内的地形、地貌 以及污水管道的埋深,本项目污水管网总体布置如图4-1。锦江河东片|进水井E1 |- 进水井E6- |进水井E5-20J倒虹管锦江河西片 进水井 W1 -进水井 wii-q排污口 11寻一污 水处理厂图4-1污水收集输送系统总体方案示意图1.1.1污水管网收集及输送系统方案设计污水管网系统布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合理布管,尽可能 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 流排出,以减

14、少或不使用中途泵站,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能 耗及系统管理维护费用。结合本项目范围内污水管道敷设现状以及道路规划和 地形条件,本着可操作的原则,论证本项目范围合流区域范 围,并按截流式的合流制计算污水收集及输送系统的管径, 通过污水支管、干管、主干管、总管的一级级收集输送,最 终将XX镇的城镇污水送至XX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本方案设计按照排水流域的划分,将锦江河东片区的污 水通过倒虹管的转输,送至锦江西片区污水主干管。本项目污水管径的确定按照2020年规划要求计算,并 考虑近期截流合流区域的初期雨水量。根据前述中心城区远期(2020年)服务面积2.18km2,服务人口 1.87万人,规划污水量1

15、.87x0.2x1.05x0.9=0.352万 m3/d,管网收集系统按0.4万m3/d设计。Q=4000m3/d总变化系数K总= 1.78合流制管道截流系数n0=1雨季最大设计流量Qmax = 8000吨/日=0.092m3/s旱季最大设计流量Q旱最大=7120吨/日=0.082m3/s旱季平均流量Q平均=4000吨/日=0.046m3/s其中锦江河东片区近期(2010年)服务面积0.66km2, 服务人口 0.6万人;锦江河东片区远期(2020年)服务面积 1.3km2,服务人口 1.12万人,规划污水量0.24万m3/d。Q 东片=2400m3/d东片总变化系数K总= 1.87合流制管道

16、截流系数n0=1雨季最大设计流量Qmax=4800吨/日=0.055m3/s旱季最大设计流量Q旱最大=4488吨/日=0.051m3/s旱季平均流量Q平均=2400吨/日=0.02m3 /s其中锦江河西片区近期(2010年)服务面积0.44km2, 服务人口 0.4万人,锦江河西片区远期(2020年)服务面积0.87km2,服务人口 0.75万人,规划污水量0.16万m3/dQ 西片=1600m3/d总变化系数K总= 1.95合流制管道截流系数n0=1雨季最大设计流量Qmax = 3200吨/日=0.037m3/s旱季最大设计流量Q旱最大=3120吨/日=0.036m3/s旱季平均流量Q平均=1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