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1551438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林业局杏扁产业化研讨会上的讲话 1我市杏扁产业发展现状 1.1*市杏扁发展历程 杏扁是肉用杏与西伯利亚杏(山杏)的自然杂交后代。主产于太行山、燕山北端,属于我国特有的经济林树种,十分适宜在北方生长。*市是国内最重要的原产地之一,是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目前最好的杏扁品种的主产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市就以“龙皇大杏仁”出口,是传统的出口创汇特产品种。1968年,*市发起了“万亩杏扁万亩桑”工程,开始进行规模化商品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我市抓住“三北”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建设在*市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杏扁基地建设。建设了一批亩产10kg以上杏仁的高标准示

2、范园,经济效益突出,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据统计,202X年全国杏扁面积和产量为417.万亩和222.5万g,河北省分别为205.3万亩和85万k,而*市杏扁基地面积达16万亩,杏扁产量473万kg,分别占全国403%和2.3%。20X年,全市杏扁基地面积达到7.6万亩,产量17万公斤,产业产值近亿元。增加坝下丘陵区林木覆盖率4.86%,成为国内最大的杏扁基地。其中,涿鹿县60万亩,占33.8,产量8万;蔚县405万亩,占3.1%,产量3.万k。两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杏扁)之乡。 .2杏扁产业建设情况 我市杏扁产业发展的作法和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落实和实施了激励

3、政策。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杏扁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市委、市政府把杏扁产业列为全市八大农村支柱产业,市和重点县都成立了主要领导负责的专门班子,负责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连续多年紧抓不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保证基地建设投入”、“保证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对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在贷款、税收上给予优惠”、“保证农工贸一体化组织有充足的原料”“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集中各种建设项目资金,扶持龙型经济的发展。在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特别是全市退耕还林工程全面启动后,*市利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杏扁和

4、山杏林,进一步壮大了基地规模。在基地建设中,各级各部门形成强大合力,加大资金投入。计委、财政、金融、开发、扶贫、水利、林业等各部门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共同加大基地建设投入。小流域治理、海河平原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工程、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工程资金都向杏扁基地建设倾斜。蔚县每年把建设任务列入主要领导的考核目标,同领导者的政绩挂勾,县人大还通过决议,以法律形式保证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二是杏扁基地基本实现了区域化、规模化种植 我市杏扁种植面积居全国首位,杏扁基地已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0多个村。其中,万亩以上的基地乡达到40多个,五千亩以上的基地乡达到35个,千亩以上的基地村达

5、到300多个。202X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以上的退耕地种植杏扁和山杏林。杏扁基地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基地建设确立了严格的工程标准。把最佳区域确定在温度、积温和海拔适宜的浅山丘陵区,把全市3个乡镇确定为优势产区。在年平均温.5以上地区,基地主要发展了“龙王帽”品种,辅之以丰产性较强,可做授粉品种的“一窝蜂”;在年平均温度67.5,“倒春寒”较为严重的地区,重点发展“优一”品种,约占种植面积的8以上。近两年,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温度较高的地区,也大量发展“优一”品种,同时引进了国家杏李种质资源圃的“国仁”、“丰仁”两个品种试种。产区基本实现了区域化种植。 三是依靠科技,引导果农实施标准强化管

6、理。 各级林业部门积极总结杏扁生产技术,实施示范工程。林果科技人员,坚持在生产一线总结栽培经验,推广管理技术,引导果农不断向标准化管理方向发展。 为了取得较高的的经济效益,在杏扁基地的管理上,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技术规程,强化管理措施,向管理要效益。结合市实际,总结了杏扁“一三五”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加强花期管理,增施肥水、改造树形等技术措施,试验园实现一年定植、三至四年结果,五到七年丰产。据此,制定了地方技术标准,提出了管理指标。引导果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逐步实行规范化管理。蔚县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行政和技术相结合的管理条例,对规范杏扁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二是实行典型引路,引导群众加

7、强管理。有一部分杏扁园,由于建园时立地条件差,缺乏必要的投入和管理,造成了缺苗断垄,甚至四、五年还园貌不齐,适龄不结果。涿鹿、蔚县等重点县通过建立高产优质示范园,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大投入,加强幼树和低产园的管理。对当地杏扁管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加速良种选育,为优质高产打好基础。对资源较多的县,引进选育了粒大、丰产、质优的优系进行推广,并从辽宁国家杏李资源圃、承德等地引进优系繁育。四是注重提高杏仁质量。除栽种优良品种外,重点进行了肥水管理和采后分级,提高杏仁的商品价值。五是发挥科技先导作用,研究推广新技术。各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了杏扁抗寒单系选优和杂交育种,抗寒药剂筛选,自动防霜器试验、煤

8、炉加热等抗寒措施,抗霜防冻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四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 随着杏扁规模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杏扁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加工、销售成为制约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部分果农开始走出家门,闯市场。各级政府组织有能力开拓市场的12多家果农协会,4多名经纪人,开始为杏扁销售闯路子。涿鹿县矾山镇、赵家蓬区的杏扁贩运队伍已达几百人。有几十个经纪人出去闯市场,向外地销售杏扁、杏核几千吨,也从外地低价购进产品,使当地逐步成为国内杏扁产销集散地。 为配合杏扁产业发展,拓展产品销路,我市积极扶持发展杏扁加工龙头企业。全市共建设杏扁加工企业6家,个体加工户0多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两家,市级7

9、家。年加工杏扁、杏核、杏肉能力800多吨,202X年加工开口杏核、脱衣杏仁、果酱、果脯、活性炭等产品近500吨。年加工产值2.6亿元。产品平均增值5倍以上,成为果品增值的有效途径。涿鹿果仁公司,信仁公司,神鹿公司等杏扁精包装厂,通过对杏扁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和加工,产品已打入北京、香港、澳门等国内1多个大中城市,并延伸到东南亚。涿鹿县以杏核为原料生产的活性碳行销全国各地;蔚县成立了杏扁经销总公司开发出开口杏核等12个熟食品种,建成了杏仁加工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多t。怀来、蔚县、涿鹿、怀安、万全等县的十几个果品加工厂以杏肉为原料生产果脯、果丹皮、果酱等产品,销往京津等大城市,部分出口国外。

10、五是杏扁产业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果农收入效果显著。 据调查,管理水平较高的水浇地杏扁园,45年可进入丰产期,7年生园亩产可达66.710k,每亩产值达02X3000元;管理较好的旱地成龄园每亩产值也可达到901550元,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3倍。目前,全市杏扁产业总产值已近亿元,基地覆盖全市15个县区、120多个乡镇、100多个村,近10万农户。杏扁专业乡、村人均杏扁收入达0元。 位于小五台山脚下的蔚县常宁乡,年平均温度只有6,他们把发展杏扁作为全乡的支柱产业,发展杏扁近3万亩,人均近亩,人均杏扁收入超千元,成为杏扁生产专业乡。常宁乡安庄村的3亩杏扁示范园,曾创造了亩产72.5g、亩产值50多元的

11、全国最高纪录。 大面积杏扁基地、劳动密集型管理,决定了杏扁业对提高我市农民收入、保持农村安定的重要地位。其社会效益不言面喻。在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杏扁基地建设的生态效益也得到充分发挥。坝下丘陵山区通过发展大杏扁,森林覆被率增加了4.86%,起到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良好功效。有效地防护了500多万亩农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2杏扁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全国果品产业发展形势的影响,我市杏扁产业中,管理、加工、流通各环节的问题逐步显现。果农收入不稳定且有明显降低趋势;部分果园管理粗放甚至放弃管理。流通环节竞争力不强,杏扁销售渠道不畅;加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等等。

12、杏扁花期冻害、品种等技术问题、龙头企业发展问题、杏扁科研、生产投入等问题制约着杏扁产业发展。杏扁业到了是发展还是萎缩、是变强还是弱化的关键时期。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可能对全市杏扁产业带来严重后果。 21杏扁生产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杏扁冻花冻果问题是当前杏扁生产的主要障碍。*市自197年来的0年内,因冻花冻果减产0以上的重灾年份有3年,因花期沙尘暴影响重灾有1年,减产20%50%的年份有4年,杏扁产量正常的年份只有2年。有的乡镇连续3年受重灾,严重影响果农发展和管理杏扁的积极性。 杏扁品种培育和更新较慢。从目前栽培的品种看,基本上还是以龙王帽、一窝蜂、优一等品种为主,现有杏扁园同一品种单株差异大

13、,表现良莠不齐。新引进的“国仁”、“优仁”等品种并没有大面积推开。随着开口杏核产品的畅销,加工急需薄壳、大粒品种,而基地没有适宜的品种资源。适合*市栽培的极抗霜冻或能躲过霜冻的极晚花品种更没有培育。 2.果园立地条件差,投入较低,管理水平急待提高 杏扁基地绝大多数建立在干旱丘陵区,没有浇灌条件,加之当地降雨量少,杏扁园只能实施旱作技术,追肥等技术措施难以实行,造成树体衰弱,冻花、冻果加重,座果率降低,全市多年平均产量只有每亩115kg,影响正常生长结果和发挥生产潜力。由于立地条件差,在旱作条件下经营难以得到较高的回报,也影响了果农的生产投入,许多山杏园也得不到及时嫁接,造成杏扁产业整体效益偏低

14、。 2.3科研和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科技力量分散。 目前省、市一些大专院校、研究机构、推广部门都有关于杏扁的课题,从理论到相关产品都有研究,但每项课题资金十分有限,对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要的品种这一根本因素,基本没进行;对防冻、抗旱节水栽培措施研究进展不大。而且,各单位各自为政,许多内容重复,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由于机制和人员待遇等多种因素影响,全市8%以上杏扁生产乡没有林果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建设高效示范园,标准化管理技术得不到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指导严重缺失。 24龙头企业实力不强,品牌不响。 我市杏扁加工销售企业虽然具有一定数量,但企业规模都较小,加工企业品牌知名度太小。全市杏扁加工企

15、业基本为中小型企业。企业信息、人才、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实力不强。除各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年实际加工产品不足00吨,市场开发能力、生产水平还不能适应基地发展需要,有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企业资金不足,金融支持不足,影响了收购和正常运转,制约了企业发展,影响企业活力,不能有效地带动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联结关系,更没有产生公司农户的紧密实体,企业与果农互信机制难以建立,形成售价好时果农违约,市场不好时企业压级压价,靠低价购进、低价出售维持运转,限制了企业实力扩张。 品牌没有影响力。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以技术含量很低的分级包装、开口杏核、果脯等为主,初级加工品、大包装的形式销售占主导地位。有的只生产半成品,贴牌销售。目前,全市还没有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更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对杏扁市场开发和产品销售造成很大影响。蔚县杏扁公司、涿鹿果仁公司等虽然开发了十几种杏扁深加工产品,但由于市场原因,没有能大批量商品化生产。 .5龙头企业营销实力薄弱。 我市是最大的杏扁生产、加工基地,在全国杏扁产业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杏扁的销售市场中应该最有话语权。但是,由于杏扁的销售环节存在较大的问题,杏扁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