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1505847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地理考前抓大分专题4.4资源与人类活动考点一、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1资源短缺表现原因典例或分布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工农业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矿产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储藏量少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环境污染问题成因典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任意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汽车马达声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湾赤潮、日本水俣病事件、海上石油泄漏 由环境污染演变而来的问题表现原

2、因典例或分布全球变暖自然:气候的变化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乱砍滥伐森林全球臭氧层破坏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氯氢等消耗臭氧的物质两极地区和青藏高原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酸雨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世界: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地区3生态环境破坏(以我国为例)生态问题或者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黑土流失;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变化;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严重破坏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合理

3、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冲积平原和滨海平原是中、低产田集中地区气候具有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特点;片面扩大灌溉面积,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土地低湿地治理鱼塘台田模式;盐碱地治理调节、控制水盐运动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形成“红色荒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植被所造成发展立体农业;解决生活用能问题、发展沼气、营造薪炭林、炉灶革新,推广生活用煤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多大风;原生沙质荒漠、砾质荒漠;过度樵

4、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消除贫困;早期预警;生物固沙、沙障固沙环境问题原因分析考点二、资源对工业的影响1自然资源的储存状况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料、燃料、水资源等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深刻影响着工业的布局,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大小,使工业分布呈现不平衡性。(1)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发达程度较高;矿产资源贫乏的地区,工业发展较为缓慢。(2)某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满足需要,但是对工业发展的局限性较大。2自然资源的富集程度决定了工业的类型和规模(1)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比较发达。像我国包头的钢铁工

5、业,就是在白云鄂博铁矿的基础发展起来的。美国东北部、巴西东南地区、印度的东北部的钢铁工业也都与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有关。我国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能源工业发达。有色金属资源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2)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多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煤炭、水能丰富的地区,则多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3)自然资源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建设大型工业基地或能源、原材料基地。如我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大型能源基地。3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效率决定了工业潜力和前景(1)矿产资源属于

6、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较早的地区往往面临着资源枯竭,因此大部分因资源兴起的城市,都面临着工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问题。(2)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影响着工业的发展前景。如果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不仅会加快资源的枯竭速度,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生态环境问题,那么当地的工业发展前景就变得暗淡。如果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效能最大化,避免或减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那么就会达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一、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答题术语措施类型具体措施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

7、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

8、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方法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答题思路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答题思路为:(xx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

9、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xx海南卷)电解铝业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近年来,我国新建电解铝产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有人认为,我国电解铝业西移是大势所趋。下图示意铝工业主要部门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省区(xx年前)。据此完成下题。2西北地区大规模发展电解铝业依赖的优势条件是A廉价而充足的电力B良好的生态环境C充足的原料供应D良好的工业基础(xx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3“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

10、丘转为固定沙丘4“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5(xx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是、;作为老工业基地,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6(xx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部分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7(xx新课标全国

11、卷II)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字母A、B、C分别表示 A海洋污染海水入侵全球变暖 B海水入侵海洋污染全球变暖C全球变暖海水入侵海洋污染 D海水入

12、侵全球变暖海洋污染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 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 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3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错误的是A减轻了淡水变咸 B容纳、净化污染物能力下降C减轻海洋污染 D延缓海岸侵蚀后退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黄土高原地区煤、稀土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曾是植被茂密的地区,但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下,现在变成了沟壑纵横的地区。近年来,黄土高原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实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生态修复、建淤地坝等,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

13、。下面左图为黄土高原示意图,右图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和平面排列示意图()。(1)分析图中甲地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3)有人认为需要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建设鱼鳞坑,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答案】1D【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过度猎狼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违背各生物种群发展的公平性原则。过度猎狼会破坏山区生态环境,从而使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过度猎狼与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的因果联系明显不当。【答案】2A【解析】2由材料可知,电解铝业属于高耗能的动力导向型工业,该工业应布局在有廉价而充足的电力的地区,显然西北地区廉价而充足的电力有

14、利于发展电解铝业。【答案】3C4D4“生态裂谷”形成后,绿洲要可持续发展就要设法提升地下水位。荒漠区水资源缺乏,不适合植树造林,A错;交错带水资源缺乏,发展灌溉农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进而增加地下水开采,“生态裂谷”加剧,B错;绿洲是区域中心,用水量较大,禁止开采地下水没有可行性,C错;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减少上游引水量,可增加绿洲区地表水量,从而减少地下水开采,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对。【答案】5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经济增长乏力产业结构单一 环境污染严重【解析】5分析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利条件可以结合图中图例等信息,从资源、交通等方面入手;老工业基地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答案】6(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