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503269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十四节气诗词--含简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二十四节气诗现在的许多人越来越推崇光棍节、圣诞节这些时兴的节日,反而许多的人丢掉了实实在在祖宗所留下的 “本”,24节气不仅仅只是几个划时间的”纪念日“,这是自然更替的标志,它更加需要被深深记住。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节气分别为:、各个节气对应公历(阳历)时间点:春季:2月3-5日交节;:2月18-20日交节;:3月5-7日交节;:3月20-22日交节;:4月4-6日交节;:4月19-21日交节;夏季:5月5-7日交节;:5月20-22日交节;:6月5-7日交节;:6月21-22日交节;:

2、7月6-8日交节;:7月22-24日交节;秋季:8月7-9日交节;:8月22-24日交节;:9月7-9日交节;:9月22-24日交节;:10月8-9日交节;:10月23-24日交节冬季:11月7-8日交节;:11月22-23日交节;:12月6-8日交节;:12月21-23日交节;:1月5-7日交节;:1月20-21日交节注:如果按照农历换算“立春”一般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前后,“雨水”是正月十五前后,以此类推,每个相邻的节气一般相差十五天。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按公历算)

3、。以下为二十四节气对应诗词(注:并非每首诗都精准对应到节气的那一天):专心-专注-专业【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 罗隐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简析:此诗通过描写飞雁高飞远天、游鱼迸出冰面的画面,写出了立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愉悦。【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春雨唐 李商隐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

4、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注: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缄札:书信。简析: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也有人说这是诗人客居长安的忆家之作,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期盼他人提拔的寄托之作。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一首爱情诗。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赋予爱情以优美动人的形象。诗借助于飘洒天空的春雨 ,融入主人公迷茫的心境、依稀的梦境,以及春晼晚、万里云罗等自然景象,烘托别离的寥落,思念的深挚,构成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

5、惊蛰】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田家 宋 梅尧臣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注:熙熙:温和欢乐的样子。【春分】3月20日/21日,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有着3000年的历史。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唐 武元衡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清明】4月5日/4日,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

6、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译文:近年来做官的兴味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着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简析:临安春雨初霁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晚年时期所作的七言律诗。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

7、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谷雨】4月20日前后,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惜牡丹花唐 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简析:诗文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作者对翰林院中牡丹的厚爱,以及因为花期将过而产生的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态。借写夜晚秉烛赏花,表现诗人对牡丹花的一片衷肠,更有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无限惋惜。【立夏】5月

8、5日/6日,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客中初夏宋 司马光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简析:在该诗中,作者通过对于初夏时节的景色,尤其是对于柳絮和葵花的之间的对比,暗含了对于自己政治抱负的描写即决不在政治上投机取巧,随便附和,而要像葵花一样对于皇帝忠心不二。该诗以其托物言志的典型手法而闻名。【小满】5月20/21日,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宋 欧阳修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残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堂梨密啼晚莺,海

9、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大意: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芒种】6月6日前后,“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

10、“忙着种”,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时雨宋 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夏至】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唐 白居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筳。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水国多台榭,关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注:梦得:刘梦得,唐代中晚唐诗人,主张革新,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交印:交出官印,谓卸职。褰帷:官吏接近百姓,实施廉政之典。简析:全诗虚实结合,通过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写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11、【小暑】7月7日前后,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喜夏庞铸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注:青奴:夏日取凉寝具。用竹青篾编成,或用整段竹子做成。黄奶:助睡之物。【大暑】7月23日前后,“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立秋】8月7日/8日,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

12、以寓报秋之意。立秋前一日览镜唐 李益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唯将满鬓雪,明日对秋风。简析:诗题立秋前一日点明写作日期,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览镜,取喻镜鉴,顾往瞻来。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是顾往;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是瞻来。首句,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然后以在镜中、两鬓雪、对秋风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处暑】8月23日/24日,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早秋曲江感怀唐 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忽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

13、此。简析:本诗前四句写景,刻画早秋时节的典型景象,浓重的暑气散去,细柔的凉风吹起,荷花因秋的到来,长出了莲子。作者即景生情,由眼前之景想到红颜易逝,人生短暂,自然无穷,悲秋之情油然而生。【白露】9月8日前后,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月夜忆舍弟唐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简析: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

14、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秋词二首其一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简析:这首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寒露】10月8日前后,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与胡兴安夜别南朝梁 何逊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筳笑,分为两地愁。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方抱新离恨,独守故国秋。注:胡兴安:兴安,南朝所置县名,在今四川成都附近。胡兴安当为在其地做官的胡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