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472998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项目申报指引(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指南编制专家名单、形式审查条件要求、“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按照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 的若干意见及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 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精神,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 织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的实施 方案,在此基础上启动该专项2016年度项目部署,并发布本指南。本专项围绕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空间辐射测量 基准与传递定标技术、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技术、地 球系统科

2、学与区域监测遥感应用技术导、航定位新机理与新方法、 导航与位置服务核心技术、全球位置框架与位置服务网技术体系、 城市群经济区域与城镇化建设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重点区域 与应急响应空间信息应用服务示范等9个方向,共部署45个重点任务。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2016 年启动 7 个方向 15 个重点任务的部署,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针对重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 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 个,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 5 个。本专项2016 年部署项目的申报指南如下:1. “新机理新体制先进遥感探测技术”方向1.1静止轨道高分辨率轻型成像相机系统技(术关键技术攻关

3、类)研究内容:面向同时兼顾高空间分辨率、高时效观测能力的 各类区域性监测任务要求,开展不低于2.5m分辨率的静止轨道 光学相机系统技术研究,包括基于天地一体化的静止轨道空间轻 型相机系统总体技术、相机自适应光学检测与控制技术、静止轨 道高分辨率相机稳像技术等研究;完成全尺寸地面原理样机的研 制,对关键技术进行地面试验验证,为发展静止轨道高分辨率光 学卫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于我国高分辨率海陆安全监测、突发 灾害探测等重大应用需求。考核指标:实现静止轨道不低于2.5m空间分辨率的全色对 地成像和不低于5m分辨率的多光谱对地成像,实现单帧幅宽不 小于lOOkmxlOOkm,成像质量MTFxSNR优于

4、5 (太阳高度角 20、地面反射率0.05)。实施年限: 5 年拟支持项目数:2项l.2 静止轨道全谱段高光谱探测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针对防灾减灾、环境、农业、林业、海洋、气象 和资源等领域高光谱遥感的应用需求,开展静止轨道高光谱成像 技术研究,突破全谱段高光谱高灵敏探测、大口径低温光学集成 装调、超大规模高灵敏度面阵红外探测器组件、高精度定标与反 演等关键技术,形成波段范围覆盖紫外至长波红外的全谱段高光 谱成像原理样机系统,为静止轨道高光谱探测技术及应用的跨越 式发展奠定基础。考核指标硏制空间分辨率不低于25垠紫外至近红外波段)50m (短波红外至中波红外波段)100m (长波红

5、外波段)波段 范围0.3ym12.5ym ,光谱分辨率不低于0.01波段可编程,单 帧幅宽不小于400km的高光谱成像原理样机系统。实施年限:5 年拟支持项目数:3项1.3 大气辐射超光谱探测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针对大气痕量气体的临边和天底超光谱探测需 求,开展大气辐射超光谱探测仪总体技术研究,进行指标体系和 总体方案设计;开展高效率干涉成像技术研究,实现高性能干涉 仪的设计和装调,突破高精度高稳定性机构控制技术、激光计量 技术;开展低温光学和系统制冷技术研究;开展红外傅里叶变换 光谱仪高精度定标技术研究;研制大气辐射超光谱探测仪工程样 机;突破数据预处理和气体反演技术,开发数据处

6、理软件系统。考核指标谱段3.2ym15.4ym洸谱分辨率不低于0.05cm_i (天底)、0.015cmi (临边);空间分辨率(705km)不低于0.5kmx5km (天底)、2.3kmX23km (临边);幅宽不低于5.3kmx8.5km(天底)37kmx23km(临边);辐射测量精度 0.3K ; 光谱定标精度:vO.OO8cmi ;信噪比不低于30 : 1。实施年限: 5 年拟支持项目数: 2 项1.4 超敏捷动中成像集成验证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面向高分辨率、高效率、高价值对地观测卫星发 展需求,开展超敏捷、动中成像技术攻关。完成动中成像模式的 总体设计;完成高分辨率相机成

7、像质量保证技术攻关,确保实现 图像的高辐射质量和高几何质量;完成姿态快速机动并稳定控制 技术攻关、动中成像高平稳姿态控制技术攻关,开发相关的核心 控制部件并完成系统闭环验证;构建动中成像集成验证系统,模 拟在轨动中成像过程,进行姿态机动与相机成像集成试验验证。考核指标:相机角分辨率:优予.5“rad姿态机动速度:绕 任意轴机动25并稳定时间不超过10s ;最大角速度不低于6/s ; 最大角加速度不低于1.5/s2动中成像过程姿态稳定度优于5x104/s (三轴,3o);系统在轨传函20.1 ( Nyquist频率);图像目 标定位精度:常规推扫优于5m ,动中成像优于30m (星下点, 无控制

8、点)。实施年限: 3 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2. “高性能空天一体化组网监测系统技术”方向2.1 基于分布式可重构航天遥感技术(关键技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面向应急遥感等迫切任务需求,开展基于分布式 可重构航天器的智能遥感技术与方法研究;开展航天器空间分布 方式、可重构方法与遥感技术的关联性研究。开展凝视、推扫、 视频与多星组网的多种成像模式相结合研究;研究空间多航天器 空间遥感探测系统的分布式测量方法通、信组网与数据共享机制; 研究快速自动合成与高精度定位以及分布式航天器组网系统技 术。开展具有实时姿态、位置、时间和自标定等综合信息能力的 智能化载荷系统标准研究;形成标准化的分布式姿态测量与控

9、制 模块,网络化通信与数据共享模块,高精度遥感模块三大核心能 力。考核指标:完成68颗分布式可重构卫星试验样机,实现 分布式可重构卫星集群姿态测量、通信、测控和成像功能验证, 完成分布式可重构遥感卫星网络演示系统姿;态测量与控制模块, 总重量小于1kg ,实现三轴姿态测量精度优于10,角速度测量精 度优于0.001%,角度控制精度优于0.02。数据通信与共享模块 重量小于1kg,功耗小于1W,其包括星间通信数率大于30Kbps, 距离大于20km,星地数据通信包括测控与数传,其中测控数据 率上下行均大于30Kpbs,数传大于10Mpbs。高精度载荷模块重 量小于5kg,对地分辨率优于4m ,幅

10、宽大于8km ;系统具有自主 成像的能力,无控制点图像定位精度优于100m,通过半物理仿 真演示验证在全球任意地点达到在2小时内实现快速重访。实施年限: 5 年拟支持项目数: 3 项2.2 面向遥感应用的微纳卫星平台载荷一体化技术(关键技 术攻关类)研究内容:面向多尺度实时敏捷全球覆盖的需求,开展0kg 量级卫星的平台载荷一体化总体技术研究构;建标准化的微纳型遥 感载荷单元与微纳型姿态测量控制单元,能源流单元和信息流单 元。开展面向微纳型遥感卫星在轨遥感参数自标定和互标定技术研 究,并通过地面演示验证;研究部署地球空间环境探测传感器微型 化与集成设计技术,如空间大气、粒子辐射、电磁场、微重力等

11、探 测。突破探测微传感器关键技术,及其与微纳星微平台一体化设计 和集成技术。建立低成本货架式微纳型遥感卫星技术体制开;展基 于商业器件的批量化微纳卫星遥感系统的建造技术、标准化模块 载荷的集成、测试方法研究;完善微纳型遥感卫星的建造规范,为 未来实现百颗量级微纳卫星遥感编队奠定技术基础。考核指标:完成 20kg 量级一体化微纳型遥感卫星系统以及 相应的演示验证。完成微纳型遥感卫星的姿态标准化单元,完成 微纳型遥感卫星的能源系统标准化单元实现整星功耗大于20W 的能源有效分配和电源系统的可靠性;对信息流标准化单元,基 于商业器件实现遥感信息、测控信息、数据传输等的信息流统一处理。通过地面演示验证

12、微纳型遥感卫星在轨载荷单元与姿态参 数的互标定精度优于2,载荷系统的内部自标定精度优于0.2。实施年限:5 年拟支持项目数:2项3. “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监测遥感应用技术”方向3.1 基于国产遥感卫星的典型要素提取技术(重大共性关键 技术与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研究并建立全球多尺度典型要素标准体系和全球 典型要素信息提取技术规范;研究国产低中高分辨率卫星遥 感影像无场几何定标与验证技术、大规模境外多源遥感数据高精 度协同处理技术;研究全球典型要素自动识别、快速提取与定量 遥感技术,研究全球典型要素的增量更新技术;研究毫米级全球 历元地球参考框架(ETRF)构建关键技术;形成典型要素协同生 产技

13、术体系,开展地表特征、资源、环境、矿产、生态、减灾典 型要素信息提取示范应用。考核指标:标准体系覆盖全球多尺度数字正射影像( DOM)、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地表模型(DSM )地形核心要素、 水体、湿地、人造地表、耕地、冰川和永久积雪、森林、草地、 灌木地、裸地、矿产开发地、碳酸盐岩区、盐碱地、石漠及荒漠 化地等典型要素,满足 10m20m地表覆盖分类要求;信息提取 技术能够支持我国主要自主卫星数据产品的快速处理,典型要素 提取自动化程度达到80%以上,精度达到像元和亚像元级;全球 尺度DOM数据产品分辨率优于2.5m、DEM数据产品分辨率优 于10m、无控平面和高程精度优于5m、地

14、形核心要素矢量数据 产品精度不低于1 :5万;境外重点区域DOM数据产品分辨率优 于1m、DEM数据产品分辨率优于5m、无控平面精度优于3m、 无控高程精度优于2m、地形核心要素矢量数据产品精度不低于 1: 1 万;水体、湿地、人造地表、耕地、冰川和永久积雪、森林、 草地、灌木地、裸地、矿产开发地、碳酸盐岩区、盐碱地、石漠 及荒漠化地等要素数据产品分辨率达到10m20m、要素信息提 取准确率不低于85%;建立毫米级全球历元地球参考框架技术体 系。生产全球3 5 个典型区域的要素信息产品。实施年限:5 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结合3.2 地球资源环境动态监测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

15、术类)研究内容:研究全球典型区域资源、能源、生态环境、自然 灾害的监测指标体系,研究任务驱动的多源国产卫星协同立体监 测、预警、应急调查技术,研究面向环境要素应急与监测耦合遥 感观测技术,研究天地联合多时空尺度监测数据在线融合处理及 协同分析技术,研究基于多源多时相卫星影像的全球尺度及典型 区域地表覆盖、自然灾害、资源能源开采环境、生态环境等标志 性特征的高可信变化检测、分析评价、模拟预测技术;研究天地 联合多时空尺度近地空间环境监测关键技术;形成地球资源环境 动态监测技术体系,开展相关领域的应用示范。考核指标:监测指标体系覆盖全球典型区域资源、能源、生 态与健康环境、自然灾害动态变化要素与特

16、征,满足资源环境动 态监测要求;高价值时敏目标监测精度优于90%、虚警率小于5%; 实现至少15类遥感载荷的多源数据融合与协同处理;对重大基础 设施的形变监测精度优于3mm/年,形变时间序列监测精度优于4mm ;具备资源与环境要素的年度监测能力,全球尺度产品空间 分辨率不低于30m、重点区域产品空间分辨率不低于10m ;全球 典型区域自然灾害、资源能源开采地、湿地和森林等生态环境敏 感因子的变化检测准确度大于85%;动态观测数据驱动的典型自 然灾害实时模拟精度达到85%、时效性高于亚小时;天地联合监 测区域尺度200km1000km获取空间环境信息要素不少于4类, 数据处理周期不超过2小时。选择35个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实施年限:5 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有关说明 :鼓励产学研结合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