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1444582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但愿人许久教学设计1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二、学习课文2、3小节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2、学生沟通依据沟通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形影不

2、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沟通,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4、引说: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慢慢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

3、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原委“埋怨”谁吗?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那圆圆的光明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3、沟通探讨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漂亮,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假如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挚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4、配乐朗读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悲伤的乐曲,更增加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指名

4、朗读,齐读四、自由朗读5、6小节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2、沟通探讨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其次句联系上文说说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知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慧的同学最先找到。5、指名再读意思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指

5、名读意思6、出示“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7、出示词文,师范读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五、总结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改变吧。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许

6、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许久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2、理解和驾驭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会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驾驭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观赏教具打算: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许久2、课件3、相关资料图片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

7、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谈话导入: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聚的节日,人们合家团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经常会听到“但愿人许久,千里共蝉娟”的祝福。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妙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3、齐读课题。二、 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2、出示生字词,指名

8、试读生词,订正读音:奔、蝉、辙、延。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简单写错?怎样记住它们?5、尝试听写。6、组织反馈。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8、齐读生字词。三、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索: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默读课文,要求有肯定的速度,思索: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终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4、组织沟通。四、小结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听写生字词。熟读课文。思索:课题“但愿人许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

9、中哪一句话告知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其次课时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全文教学过程:一、 回顾复习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题“但愿人许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知了我们此话的含义?3、检查读书状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二、 细读课文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索: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聚,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索: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3、提问:“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共3页,当前第1页1234、默读第三小节,思索:苏轼为

10、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迫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索:苏轼的心情有什么改变?为什么有这些想法?7、相机指导理解:(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提问:“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2)出示语段:他转念又想:

11、世上原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妙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提问:“转念”是什么意思?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现在,呢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8、提问: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9、齐诵水调歌头。三、小结,布置作业课堂练习(一)听写课后词语。(二)默写水调歌头(三)辨析,组词:官( )念( )隐( )吟( )宫( )令( )稳( )今( )(四)选字填空

12、:曲 屈委( ) 冤( ) ( )折 ( )膝求饶和 合( )好 ( )并 ( )适 ( )手(五)多音字组词:埋 mn( ) 禁jn( )mi( ) jn(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七)月亮,好像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板书设计: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共3页,当前第2页123埋怨月圆人不圆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 (转 念)2、但愿人许久(悲而不伤,充溢希望)董艳艳但愿人许久教学反思在全部的借月抒怀的古诗中,“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是最经典的,诗句里流露出的博大胸襟和美妙情怀像皎洁的明月一

13、样,光照千古。虽然整堂课还算比较流畅,但是缺憾也是自不待言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自己先做一下反思,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获益良多。一、对“心绪不宁”体会还不深。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我虽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家是如何过中秋的,谈谈自己和亲人的分别感受,以这些比较来凸显苏轼的惆怅和伤感,但是对苏轼的内心还探寻的不够。原来教案上有一个环节,让学生想象,苏轼会回忆起什么?结果自己在上课时疏忽了,课后我想,假如在此基础上,再想象苏轼会在心里静默地对远方的弟弟说什么?这样就把苏轼那困难纷乱的内心世界变得可感可知了。二、对诗句的吟咏运用还比较粗略。对于这篇课文来说,要多让学生反复吟诵诗句,在吟诵中体会情感,积累名句。这一点,我也留意到了,但是在最终假如再细腻一些,效果会更好。我设想可以联系生活让学生想想,再过几天就是中秋佳节了,你有没有远在他乡的亲人挚友?你想把“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这美妙的祝愿送给他(她)吗?然后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反复深情诵读“但愿人许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句,把这美妙的祝愿送给自己远方的亲人。然后我再说:“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祝愿送给全天下全部离别的人们吧!”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我信任,肯定会有孩子在中秋节对亲人送上这美妙的祝愿的!就像苏轼所说:这世上哪会有十全十美呢!课堂,是时间的艺术,也是缺憾的艺术。这堂课还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