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1290414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承天寺夜游 双谊初中:金付康【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本篇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感情。 3了解本篇短文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本篇短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德育目标 1.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

2、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北宋年间,有一位大文豪与其父、其弟合称为 “三苏“,大家想一想,这位大文豪是谁?对,是苏轼。他出生于较清寒的知识分子家庭,21岁中进士,一生坎坷多难,几度遭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就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我们来欣赏这篇描写月色的文章。二、作者介绍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介绍作者基本情况。三、整体感知,欣赏美点教师通过媒体资源给学生呈现课文范读视频。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意境。1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3、(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2作者虽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人户,勾起了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

4、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3本文描写生动,比喻贴切,写庭中所见月景时全是用喻。请一一找出喻体,并认真体会。 (文中写景只用了18个字,就创造出生动的意境。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们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却能翻新意,将整座庭子注满了水。水本是无色之物,实有其物,看似却无,月光不正是如此吗?“空明”二字更是绝妙,用“空”去修饰一种色调,出奇制胜。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当作水中来比喻。说“藻荇交横”,给人如临水池之感,最后以“盖竹柏影也”点透真情。这样先客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入了一片皎洁、恬静的月色之中。) 4文中“何夜无月

5、?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四、体悟感情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他坦荡、旷达,笠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我们在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一起声情并茂地来朗读课文。五、想象拓展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抒怀。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月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六、板书设计第 1 页 共 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