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地质构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1185141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地质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肥城地质构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肥城地质构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肥城地质构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地质构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城地质构造肥城地质构造肥城地区位于鲁西台背斜北部,分属于肥城沂源坳陷、新甫 山隆起、大汶口蒙阴坳陷等,级大地构造单元。肥城凹陷 主要受北东向花兰店断裂、东西向肥城断裂和北西向夏 张断裂的控制。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 形似半月。凹陷与基底构造线斜切,内部第四系广布。第四系之下为石灰二迭 系煤系,其他地层走向近于东西,倾向北,倾角1012。,呈单斜状。构造以断 裂为主,纵横交错, 落差大于 100 米者达 20 余条,多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走 向主要为北东向,密集分布于凹陷(煤田)西部,其次为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及北西向 等。布山凸起 基底由泰山群变质岩系组成,片理走

2、向北北西,倾向240260。,倾角7080。;凸起之北侧为寒武一一奥陶系,倾向300320, 倾角58。,呈单斜状向肥城凹陷倾没。大汶口一一汶阳凹陷 主要受北西向南留断裂和北东向夏张一一 安驾庄断裂控制。 长轴走向近东西,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凹陷内部被第四 系复盖,之下为下第三系官庄组,地层倾向北,倾角37。断裂以东西向及北北 东向为主,均为隐伏正断层,其活动结果,致使官庄组呈北陡南缓、北断南超 分布。该凹陷为中生代发展起来的断陷盆地。边院、汶阳镇等地位于该凹陷西部, 东向村附近则处其中心。区域性断裂 境内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4 条:一、肥城断裂及其伴生的网状断层组 肥城断裂位于肥城凹陷北缘,

3、 走向近东西,北升南降,落差大于 1000 米。西段于石横四棵树一 线呈东西 40方向延伸,断层面倾向南东,倾角2030。,南与花篮店断裂相连; 东段于安子沟鱼池村一线呈东南310。方向延伸, 断层面倾向南西,倾角大于 60。,南延与南留断层相接; 中间部分于青龙山姜家庄一线呈东东南290。 延伸,并于付家庄大石关一线转向东西50,断层面倾向南,倾角40 50。该断裂主要由东西及东南两组断裂交切而成,为肥城凹陷的边界控制断裂。 在肥城断陷内部,发育有与边界断裂走向近于一致的隐伏断层, 多数南升北降,落差较大,且多呈同心状排列,而东东西向者为后期叠加断 层,多数西升东降,落差较小,常切割前者并略

4、呈放射状排列。从组合形态看, 上述各组断层彼此可交切成网格状,把整个煤田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二、夏张安驾庄断裂及其伴生断层 断裂位于泰安市郊区夏张庄,沿东西6570。方向延伸,倾向南东,倾角7080。,落差 大于3000米。北西盘为太古界及下古生界,为上升盘;南东盘为下第三系官庄组, 为下降盘。属高角度正断层。该断层为始新渐新世时期之同生断层,控制 着大汶口汶阳凹陷内部岩相分布,对于石膏、岩盐矿床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大汶口汶阳凹陷内部还发育有两组断裂:一是东西向断裂, 倾向北,北盘下降,南盘上升;二是北北东向断裂,北西盘下降,南东盘上 升。均为正断层。其活动结果,致使凹陷南部和东部之官庄组埋

5、藏较浅,北部和西 部埋藏较深。三、刘家庄断层 北起老城,经刘家庄、仪阳至马山口,呈东东南 北北西向延伸。马山口以南转为东南北西向,直到边院北。全长 约 30 公里。该断层为平推正断层。四、演马庄断层 北起石横,经演马庄呈东东南北北西向延伸, 多为第四系复盖。 东侧地层相对南推,西侧地层相对北移,属隐伏平推 断层。境内陆层属华北型地层沉积。出露的地层有太古界的泰山群,古 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迭系,新生界的下第三系、第四系。受 中生代以后燕山及喜马拉雅山运动较剧,发育较齐全。石炭系、二迭系构成肥城 煤田。奥陶系大部在肥城盆地之内,隐伏在第四系之下。寒武系裸露在盆地周围 山区第三系地层尽伏在另一个地质单元大汶口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