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教案 (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1073434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两首教案 (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诗两首教案 (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诗两首教案 (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两首教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两首教案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枫桥夜泊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后2个生字并能准确书写。 情感目标: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及诗人的情感。 水平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2.培养自己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己喜欢的古诗。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及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

2、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长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因为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协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

3、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实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但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

4、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因为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表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己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11.再次配乐自由诵读,最好入情入境达到陶醉的境地。12.根据板书背诵;抽生表演背诵;齐背。四、扩展。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白话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表演配乐背诵。板书设计:枫桥夜泊(看、听)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夜半钟声借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