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102128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高考数学理大一轮配套演练 第三章 第八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数学高考复习资料课堂练通考点1一艘海轮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沿南偏东40的方向直线航行,30分钟后到达B处,在C处有一座灯塔,海轮在A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南偏东70,在B处观察灯塔,其方向是北偏东65,那么B,C两点间的距离是()A10海里B10海里C20海里 D20海里解析:选A如图所示,易知,在ABC中,AB20海里,CAB30,ACB45,根据正弦定理得,解得BC10(海里)2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6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m.解析:如图,OMAOtan 4530(m)

2、,ONAOtan 303010(m),在MON中,由余弦定理得,MN 10(m)答案:103.如图,甲船以每小时30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航行,乙船按固定方向匀速直线航行当甲船位于A1处时,乙船位于甲船的北偏西105方向的B1处,此时两船相距20海里,当甲船航行20分钟到达A2处时,乙船航行到甲船的北偏西120方向的B2处,此时两船相距10海里问:乙船每小时航行多少海里?解: 如图,连接A1B2,由已知A2B210,A1A23010,A1A2A2B2.又A1A2B218012060,A1A2B2是等边三角形,A1B2A1A210.由已知,A1B120,B1A1B21056045,在A1B2B1中,

3、由余弦定理得B1BA1BA1B2A1B1A1B2cos 45202(10)222010200,B1B210.因此,乙船的速度为6030 (海里/时)课下提升考能第组:全员必做题1.两座灯塔A和B与海岸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南偏西40,灯塔B在观察站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10 B北偏西10C南偏东80 D南偏西80解析:选D由条件及图可知,AB40,又BCD60,所以CBD30,所以DBA10,因此灯塔A在灯塔B南偏西80.2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A,B,C三点进行测量,已知AB50 m,BC120 m,于A处测得水深AD80 m,于B

4、处测得水深BE200 m,于C处测得水深CF110 m,则DEF的余弦值为()A. B.C. D.解析:选A如图所示,作DMAC交BE于N,交CF于M.DF10(m),DE130(m),EF150(m)在DEF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EF.故选A.3.如图,两座相距60 m的建筑物AB,CD的高度分别为20 m、50 m,BD为水平面,则从建筑物AB的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A30B45C60 D75解析:选B依题意可得AD20 (m),AC30(m),又CD50(m),所以在ACD中,由余弦定理得cosCAD,又0CAD180,所以CAD45,所以从顶端A看建筑物CD的张角为45.

5、4一个大型喷水池的中央有一个强大喷水柱,为了测量喷水柱喷出的水柱的高度,某人在喷水柱正西方向的点A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45,沿点A向北偏东30前进100 m到达点B,在B点测得水柱顶端的仰角为30,则水柱的高度是()A50 m B100 mC120 m D150 m解析:选A设水柱高度是h m,水柱底端为C,则在ABC中,A60,ACh,AB100,BCh,根据余弦定理得,(h)2h210022h100cos 60,即h250h5 0000,即(h50)(h100)0,即h50,故水柱的高度是50 m.5(2014厦门模拟)在不等边三角形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其中a为

6、最大边,如果sin2(BC)sin2Bsin2C,则角A的取值范围为()A. B.C. D.解析:选D由题意得sin2Asin2Bsin2C,再由正弦定理得a20.则cos A0,0A,0A.因此得角A的取值范围是.6.(2014大连联合模拟)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米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_解析:在BCD中,CD10,BDC45,BCD1590105,DBC30,BC10.在RtABC中tan 60,ABBCtan 6010.答案:107.(2013福建高考)如图,在AB

7、C中,已知点D在BC边上,ADAC,sinBAC,AB3,AD3,则BD的长为_解析:因为sinBAC,且ADAC,所以sin,所以cosBAD,在BAD中,由余弦定理得,BD .答案:8某路边一树干被台风吹断后,折成与地面成45角,树干也倾斜为与地面成75角,树干底部与树尖着地处相距20 m,则折断点与树干底部的距离是_ m.解析:如图,设树干底部为O,树尖着地处为B,折断点为A,则ABO45,AOB75,所以OAB60.由正弦定理知,解得AO m.答案:9在海岸A处,发现北偏东45方向,距离A处(1)海里的B处有一艘走私船;在A处北偏西75方向,距离A处2海里的C处的缉私船奉命以10海里/

8、小时的速度追截走私船同时,走私船正以10海里/小时的速度从B处向北偏东30方向逃窜,问缉私船沿什么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多少时间?解:如图,设缉私船t小时后在D处追上走私船,则有CD10t,BD10t.在ABC中,AB1,AC2,BAC120.利用余弦定理可得BC.由正弦定理,得sinABCsinBAC,得ABC45,即BC与正北方向垂直于是CBD120.在BCD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CD,得BCD30,BDC30.又,得t.所以缉私船沿北偏东60的方向能最快追上走私船,最少要花小时10(2013江苏高考)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

9、,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 m/min.在甲出发2 min后,乙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1 min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 m/min,山路AC长为1 260 m,经测量,cos A,cos C.(1)求索道AB的长;(2)问:乙出发多少分钟后,乙在缆车上与甲的距离最短?(3)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分钟,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解:(1)在ABC中,因为cos A,cos C,所以sin A,sin C.从而sin Bsin(AC)sin(AC

10、)sin Acos Ccos Asin C.由正弦定理,得ABsin C1 040(m)所以索道AB的长为1 040 m.(2)假设乙出发t min后,甲、乙两游客距离为d,此时,甲行走了(10050t) m,乙距离A处130t m,所以由余弦定理得d2(10050t)2(130t)22130t(10050t)200(37t270t50)由于0t,即0t8,故当t(min)时,甲、乙两游客距离最短(3)由正弦定理,得BCsin A500(m)乙从B出发时,甲已走了50(281)550(m),还需走710 m才能到达C.设乙步行的速度为v m/min,由题意得33,解得v,所以为使两位游客在C处

11、互相等待的时间不超过3 min,乙步行的速度应控制在,(单位:m/min)范围内第组:重点选做题1.如图,一艘船上午930在A处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30的方向,之后它继续沿正北方向匀速航行,上午1000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S在它的北偏东75的方向,且与它相距8 n mile.此船的航速是_n mile/h.解析:设航速为v n mile/h,在ABS中ABv,BS8,BSA45,由正弦定理得,则v32.答案:322(2013湖北八市联考)如图所示,已知树顶A离地面米,树上另一点B离地面米,某人在离地面米的C处看此树,则该人离此树_米时,看A,B的视角最大解析:过C作CFAB于点F,设ACB,BCF,由已知得AB5(米),BF4(米),AF9(米)则tan(),tan ,tan ().当且仅当FC,即FC6时,tan 取得最大值,此时取得最大值答案: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