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1019580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第4课 向“距离”挑战学案 人民版必修3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了解电子计算机、互联网诞生和发展的情况。(重点)2.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重难点)一、立体交通的诞生1.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2)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高效率的内燃机进入推广使用阶段。2.成就(1)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了最早的汽车。(2)1887年,人们把内燃机装配到轮船上。(3)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用一台活塞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设计制成一架飞机。3.影响

2、:全世界交通运输业有了迅猛发展,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易混易错近现代交通工具的改进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展而兴起的;但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的出现,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二、穿越大洋的电波1.电报(1)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2)1851年,横跨英吉利海峡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3)1866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不久形成遍布全球的电报网。2.电话: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机,在通信领域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3.无线电通信(1)发明:马可尼首先将电磁波理论运用到无线电通信上。(2)发展1902年,马可尼横跨大西洋传送无线电信息成功。

3、1916年,马可尼完成短波试验,奠定了现代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技术基础。思维点拨电报和电话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人们之间的交流。原来落后的邮政通信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冷落。但是,现代先进的通信方式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邮政通信方式。1.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通信等领域有哪些重大发明?提示(1)交通:汽车、飞机、轮船。(2)通信:电报、电话。2.(教材第13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贝尔因其众多的发明成果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他因此获得专利并建立公司从事赢利的商业活动。你对此有何看法?提示他的做法是可取的。理由:贝尔发明电话机密切了世界的联系;贝尔获得专利后建立公司,对普及电话和电话技术的继续进步起了很大的作

4、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让科技转化成效益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三、改变世界的网络1.计算机技术(1)发明: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3)作用为自动化和控制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部分代替人类的智力活动(即“人工智能”)。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1)条件: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2)影响大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使全人类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传递与汇集成为可能。使信息迅速到达各个计算机用户终端,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

5、明的进程。误区警示对科学与技术的认识要注意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分析。如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但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原子能的出现是科技的重大进步,但用于战争则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互联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运用科学知识和技术为人类造福,尽量降低其负面影响。3.观察下面两幅图画。图一互联网的应用展示图二网络的两面性,一面是 天使,一面是魔鬼(1)图一反映了互联网有哪些功能?(2)根据图二,分析互联网对青少年有怎样的影响?提示(1)功能:浏览新闻、休闲游戏、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等。(2)利:开阔视野;加强对外交流;促进个性化发

6、展;促进学业等。弊:各种宣扬色情、凶杀、暴力、赌博等内容的信息污染青少年心灵;沉迷于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社会;社会交际能力缺乏;沉迷于网络,耗费时间,荒废学业等。主题交通、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1.交通工具的进步史料图一 图二 图三图片分别为火车、汽车、飞机,这些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缩短了距离,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分别指出图片各是哪一时期的交通工具?并说明该交通工具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昭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加速交通近代化,推动汽车工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创了人类交通事业的新纪元,推动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

7、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2.通信工具的进步史料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电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这一句极普通的话,竟成了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音。1892年,纽约芝加哥的电话线路开通。电话发明人贝尔第一个试音:“喂,芝加哥。”这一历史性的声音被记录下来。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从此在通信领域世界被连成一个整体。史料中电话的发明运用的是什么科学理论?其发明的条件是什么?电话的发明有何意义?提示电磁感应理论;电动机、发电机的相继发明。促进了电信事业的发展,为快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使世界的政治、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3.信息技术的影响史料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剧增

8、,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上商店、网上商场、网上商城大量涌现,人们在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时尚,网上购物正以其商品信息大、可选范围广、成本低、消费者主动性强的优势,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模式。鲍宗豪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史料二1983年9月22日,美国洛杉矶市警察逮捕了两个青少年,伦欧斯钦是优秀的大学生,卡宾是出众的中学生。他们用了整整一个夏天向美国的大型计算机网挑战,结果,不仅打入了许多大学和一些智囊团的计算机,还打入了国防产业和军事设施的计算机。他们作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的第一批犯人被逮捕。黄顺基、李庆臻主编大动力科学技术动力论表明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说明出现了利用

9、互联网的犯罪活动,可见互联网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要趋利避害。(1)史料一表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何影响?(2)史料二体现了信息技术的什么影响?提示(1)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出现了利用计算机进行违法犯罪的活动。互联网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1)积极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共享。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还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加快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促使知识经济兴起。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还引发了一场学习的革命。极大地推

10、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消极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与犯罪成为新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影响了身心健康以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各国围绕互联网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世界更加动荡不安。记知识纲要背核心术语1.有线电报是发电机出现之前最重要的电气发明,但它不是发明于电气时代,而是发明于蒸汽时代。2.计算机的出现不等于信息技术的产生,计算机的产生是互联网诞生的基础。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3.国家经济信息网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的一部分。此外还包括中国教育科研网、公用数据通信网等各个计划的建

11、设。1.观察下图,促使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步入立体交通时代的重要发明是()A.蒸汽机 B.内燃机 C.发电机 D.电动机答案B解析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促进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促使人类步入立体交通时代,故B项符合题意。2.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图,对图一、图二交通工具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图一“克莱蒙特”号汽船图二奔驰1号汽车表明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是交通运输业的一场革命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推动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A. B. C. D.答案D解析由汽船到汽车,体现了由蒸汽动力到内燃机动力的转变,反映了生产力的提高,使交通运输业发生了重大变

12、革,也意味着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故正确;但二者不是分别进入“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的标志,也未涉及家务劳动,故与题意不符,选D。3.李鸿章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而有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火车 B.电话C.电报 D.电影答案B解析“德律风”即电话,另外,从李鸿章的描述也可以判断该发明为电话。4.下列是关于传递信息方式演进变化的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不包括()烽火狼烟快递驿马 近代邮员卫星导航电话A.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

13、展B.技术进步加快文明的演进C.通信技术进步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D.技术创新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答案D解析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除科技之外还有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多种因素,D项说法不准确。5.英文的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认为网络就是传媒,就是“交通和交流”,这成为了人类交往的一种方式,选择D项。基础达标1.

14、科技成果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今天在日常生活中仍然利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B CD答案C解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且今天我们依然在使用汽车。A、B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1916年5月,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A.有线电报 B.电话C.无线电报 D.信件传递答案C解析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如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德国海军某舰队在遭遇英国海军舰队时,试图迅速通知远在40海里外的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前来增援”,应该选择的通讯方式是无线电报。3.一个欧洲人谈及其在美国的见闻时说:“这种地方真令人难以置信:这里有工人的帐篷营,尤其是还有无数在建铁路的护路工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他描述的这一现象最早发生于()A.17世纪末 B.18世纪末C.19世纪初 D.20世纪初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此外还有缠作一团的电报和电话线缆,错综复杂的在建电力铁路线延伸至看不到边际的遥远城镇”的信息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