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0881605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免疫名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免疫(Immunity)的根本概念是:机体识别“自我” (self)与“非我”(self-nonself),产生免疫应答,以清除异己抗原或者诱导免疫耐受,从而维持自身内环境稳定。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力,直接抵抗外来侵袭的免疫系统,又称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后天获得的免疫力,能特异性识别和排除抗原的免疫系统,具有记忆性的特点,又称获得性免疫克隆选择学说(Clone selection theory):机体预先存在能够针对不同抗原的细胞克隆,抗原进入后,选择特异反应的细胞克隆,刺激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中枢免疫器官

2、(Central lymphoid organ):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即执行生成免疫细胞的功能。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lymphoid organ):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和发挥作用的场所,即成熟免疫细胞在这些部位执行应答的功能抗原抗原(Antigen):能与T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特异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抗原性(antigenicity):抗原被抗体或TCR特异识别和结合的特性。抗原表位(epitope):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

3、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顺序表位(sequential epitope)/线性表位linear epitope):由连续性线性短肽组成构象表位(conformational epitope)/非线性表位(non-linear epitope):短肽或多糖残基在序列上不连续性排列,在空间上形成特定构象。半抗原(Hapten):能够被TCR或BCR(或抗体分子)识别,但不能独立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称半抗原。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某些抗原性物质。其抗原作用不受MHC限制,无抗原特异性,只要及低

4、浓度,即可激活多克隆淋巴细胞(2-20%),产生强烈的免疫应答。佐剂(Adju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丝裂原(mitogen):可致细胞发生有丝分裂的物质;抗体抗体: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结合的糖蛋白,是体液免疫的效应分子。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高变区(hypervariableregion, HVR)或互补决定区( 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VH和VL

5、中直接与抗原接触结合、氨基酸组成和序列高度可变的区域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FR):除高变区以外的区域为骨架区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手提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补体补体:是一组具有酶促反应活性的血清糖蛋白,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担负抗感染和免疫调节作用,并参与免疫病理反应调理作用(Opsonization):补体C3可与抗原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抗体与中性粒细胞或者巨噬细胞上的Fc受体结合,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炎症反应(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外界因素刺激的

6、反应,正常可清除外界因子,病理情况下可导致机体组织细胞损伤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ytokine):是指由机体各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调节免疫功能和生理反应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干扰素 (Interferon,IFN):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功能的细胞因子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够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LDA:(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白细胞分化抗原,在白细胞发育、成熟、分化、 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志。CD(Cluster of Differen

7、tiation):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由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会议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个分化群,简称CD。粘附分子 (Adhesion Molecule, AM):参与细胞与细胞、 细胞与基质间相互结合、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是因此类粘附分子主要街道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使细胞得以附着而形成整体而得名淋巴细胞归巢:是淋巴细胞的定向迁移,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MHC组织相容性抗原(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引起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叫组织相容性

8、抗原,也称移植抗原。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MHC是受遗传控制的,代表个体特异性的主要组织抗原系统,它是参与免疫应答的调控,决定移植物是否相容的基因复合体免疫细胞阳性选择(positive selection)胸腺皮质,pre-T细胞与胸腺上皮细胞表达的自身肽:MHCI/II复合物以适当亲和力结合的DP细胞可以存活,使T细胞获得了在识别过程中自身MHC限制的能力。阴性选择(negative selection)胸腺皮质、皮髓交界处、髓质,T细胞与DC/M表达的自身肽:MHCI/分子发生高亲和力结合的被清除或无能,使

9、T细胞获得了对自身抗原耐受的能力。调节性T细胞(Tr or Treg, T regulatory cell):具有免疫调节效应的T细胞,细胞表面标志为CD4+CD25+,表达转录因子FOXP3,参与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和免疫耐受.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利用荧光标记的T细胞标记分子抗体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组成性表达MHC 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同刺激

10、分子以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的细胞。固有免疫固有/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与生俱有的抵御微生物或外来异物侵袭的能力;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体内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识别、结合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后,迅速活化,产生相应生物学效应(清除、杀伤病原体等抗原性异物)的过程。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 PRR):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表达的直接识别微生物或衰亡细胞所特有的多糖或其

11、它模式分子的受体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 PAMP):某些病原体或其产物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主要包括G-菌的脂多糖、G+菌的肽聚糖等。甘露糖受体(mannose receptor, MR):与多种病原体细胞壁糖蛋白和糖脂分子末端的甘露糖和岩藻糖残基结合。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SR):识别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磷脂酰丝氨酸、G-菌脂多糖和G+菌磷壁酸等阴离子聚合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 识别多种病原体独有的、保守的分子结构,目前已发现11种。能

12、够产生效应分子,如炎症细胞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 MHC和共刺激分子、iNOS和抗微生物多肽间接识别受体(Indirect Recognition Receptors):巨噬细胞的调理素受体即为其间接识别受体。巨噬细胞表面参与调理作用的受体主要包括IgG Fc受体(FcR)和补体受体(C3bR/ C4bR )调理素(opsonin):IgG 、iC3b、 MBP、LBP等可溶性分子能与微生物特异结合,使其更容易被巨噬细胞捕获、吞噬,这些分子被统称为调理素。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Inhibition Motif,ITIM ):免疫细

13、胞表面的抑制性调节分子的胞浆区所共有的以酪氨酸残基为基础的氨基酸基序,其中酪氨酸是磷酸酯酶的作用位点,去磷酸化后,导致细胞活化的抑制。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 ITAM):免疫细胞活化相关受体胞浆区所共有的以酪氨酸残基为基础的氨基酸基序,其中酪氨酸是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被磷酸化后,与下游信号分子结合,导致细胞活化。淋巴细胞归巢 (lymphocyte homing)是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如皮肤,肠道粘膜和关节滑膜等炎症部位)迁

14、移.防御素(defensin):是一组耐受蛋白酶的富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对细菌、真菌、和某些包膜病毒具有直接杀伤作用,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小肠潘尼细胞产生.急性期反应蛋白(Acute Phase Proteins, APP):一组血清蛋白,能与细菌表面特有的多糖结合,激活补体或者调理微生物,在抗感染(尤其是细菌感染)及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细胞(inflammatory cells):启动、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包括:MC、 Neu、Mo/M、Lymphocytes。炎症介质(inflammatory mediators):由组织细胞或免疫细胞释放或由血清蛋白降解产生的、能够触发或

15、参与炎症反应的物质。主要生物学效应包括收缩平滑肌、趋化白细胞和降解细胞间质等。如IL-1 、IL-8,PAF,C5a等细胞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T和B淋巴细胞因对抗原的特异识别而活化、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通过其所分泌的抗体或者细胞因子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未与特异性抗原接触的成熟T细胞免疫突触(immunological synapse,IS):介导T细胞与APC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结构,包括TCR-pMHC的特异结合及一系列粘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导致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已扩展到NK细胞、B细

16、胞及其相互作用细胞间的特殊结构。免疫失能T细胞(Anergy T cell): TCR与MHC-抗原肽结合,在无共刺激信号存在时,丧失了抗原应答和IL-2产生能力的T细胞。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对特异性抗原有记忆能力、寿命较长的T淋巴细胞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指- T细胞只能识别由宿主MHC分子所呈递的抗原肽的现象。是阳性选择的结果,具有相对性。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应答(Humoral Immune Response):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导抗原特异性B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存在于体液中,发挥重要的免疫效应的过程TI抗原:不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