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881310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名词解释2512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第一章绪论兴奋性(excitability):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阈值(threshold):在实际测量中,常把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 变化率固定,把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简称 阈值。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人体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成为 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 外液,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成为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和血 浆。稳态(homeostasis):正常功能条件下,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如

2、 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和营养成分浓度等)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我们把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稳态。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和免疫调节。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是通过神经系统各种活动实现的。神经系统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是反射。在中 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成为反射(reflex)。反 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体液调节(humoral regu

3、lation):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细 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称为体液调节。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 素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 应的过程。例如心肌的自身调节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等。行为调节(behavioral regulation):是指人们通过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的变 化,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活动规律,从而对个体健康或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的 调节方式。免疫调节(immunoregulation):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 同组成。免疫系统是体内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

4、。免疫调节包括免疫自身调节(免疫系统内部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相互作用)、整体调节和群体调节。由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组成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系 统。各种生理功能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反应快、精细而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缓慢、广泛、持续时间长。自身调节: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影响范围比较局限。行为调节:灵敏度低、时间长、需要反复训练。免疫调节:调控范围广泛、发挥作用相对缓慢。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的活动反过来控制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 馈。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 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

5、分的活动减弱,称为负反馈。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 的一种重要调节方式。(例如,血压突然升高时,对于压力感受器的刺激信息 通过反馈回路传回心血管中枢(控制部分),后者发出指令到达心脏和血管 (受控部分),使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降低恢复到正常水平。 体温调节。)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 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和促进作用。(例如排尿、 排便、血凝、分娩、产生动作电位的钠内流)前馈(feed forward):是另一种形式的调节方式。即在控制部分向受控部 分发出信息的同时,通过检测装置对控制部分直接调控,进而向

6、受控部分发出 前馈信号,及时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使其更加准确、适时和适度。前馈控制 系统可以使机体的反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例如,大脑通过传出神 经向骨骼肌(屈肌)发出收缩信号的同时,又通过前馈控制系统制约(抑制) 相关肌肉(伸肌)的收缩,使它们的活动适时、适度,从而使机体活动更加准 确、更加协调。某些条件反射也是一种人体调节的前馈控制,如进食前胃液的 分泌,胃液分泌的时间比食物进入胃中直接刺激胃粘膜腺体分泌的时间要早得 多。)生命的基本体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适应性。细胞的基本功能单纯扩散(simple diffusion):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度一侧跨细胞

7、膜转运的过程。(脂溶性物质和少数分子量很小的水溶性物质: 02、C2。2、乙醇、尿素和甘油等低分子量极性分子)影响单纯扩散的主要因素:通透性、浓度差。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非脂溶性和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细 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 为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可分为受膜电位调控的电压门控性通道,受膜外或膜内化学物质 调控的化学门控性通道,以及受机械刺激调控的机械性门控性通道等。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某些物质可在膜蛋白的参与下,细胞通过本 身的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

8、运过程 成为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primary active transport):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 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介导这一 过程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继发性主动转运(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有些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 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不是直接由ATP分解供给,而是利用 原发性主动转运所形成的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 膜转运方式,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也 称为联合转运。同向转运:是指联合转运的物质为同一方向。逆向转运:是指联合转运的物

9、质方向相反,也称交换。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大分子和颗粒物质不能直接穿过细胞膜, 而是由膜包围形成囊泡,通过膜包裹、膜融合和膜离断等一系列过程完成转 运,称为膜泡运输。入胞(endocytosis):细胞外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细菌、死亡细胞和 细胞碎片等,被细胞膜包裹后以囊泡的形式进入细胞的过程称为入胞。出胞(pinocytosis):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 细胞的过程称为出胞。受体按照分布部位的不同,分为膜受体、胞浆受体和核受体。膜受体根据 它们的分子结构和信号转导方式,大体分为三类,即G蛋白耦联受体、离子通 道受体和酶耦联受体。钠泵活

10、动的重要生理意义:(1) 纳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是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例如核 糖体合成蛋白质就需要高钾环境。(2) 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在静息状态下纳泵将漏入到细胞内的 Na+不断转运到胞外,可维持胞浆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防止细胞水 肿。(3) 纳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 条件。(4) 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提供势能储备。(5) 纳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纳泵活动增强,可使细胞 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3、吞噬(phagocytosis):如果进入细胞的物质是固态,称为吞噬。吞饮(pinocytosi

11、s):如果进入细胞的物质是液态,称为吞饮。顺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转运。逆浓度差:从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转运。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静息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内 外两侧的电位差。极化(polarization):人们通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外正内负的稳定 状态称为极化。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增大称为超极化。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的减小成为去极化。复极化(repolarization):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称为复 极化。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

12、:是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 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动作电位特点:(1) “全或无”(all or none)特性。(2) 不衰减式传导。(3)脉冲式。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动作电位的上升支主要是由于电压门控Na+通道激 活后Na+大量快速内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则是电压门控Na+通道失活使 得Na+内流停止以及电压门控K+快速外流的结果。电压门控性Na+通道:备用、激活、失活三种功能状态。阈电位(threshold potential,TP):只有当某些刺激引起膜内正电荷增 加,即负电位减小(去极化)并减小到一个临界值时,细胞膜中大量钠通道才 能开放而触发动作

13、电位的产生,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 位。局部兴奋的特点:(1) 不表现为“全或无的特征。(2) 电紧张性扩布,即传导呈衰减方式。(3) 反应可以总和。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 奋性。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通常使将刺激的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 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或阈值跳跃式传导:动作电位传导时,兴奋的郎飞结能够与相邻的安静的郎飞结 之间形成局部电流,使相邻的郎飞结的细胞膜达到阈电位而发生动作电位。这 样,动作电位就从一个郎飞结传给相邻的郎飞结,这种传递方式称为跳跃式传 导。终板电位

14、(end-plate potential, EPP): 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 与终板膜上的N型胆碱受体结合,主要引起接头后膜Na+通道开放和Na+内 流,导致终板膜去极化,这一电位改变称为终板电位。终板电位是一种局部电 位,可以总和。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将骨骼肌细胞的电兴奋 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横桥周期:粗肌丝上的横桥与细肌丝上的肌动蛋白结合、摆动、复位和再 结合的过程,称为横桥周期。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收缩 称为等长收缩。等

15、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的收缩 称为等张收缩。前负荷(preload):是指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前负荷决定了肌肉在 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后负荷(afterload):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承受的负荷,称为后负荷。强直收缩:当动作电位的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前后两个动作电位所 触发的两次收缩就可能叠加起来,产生收缩总和。血液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 比容。正常成年男性的血细胞比容为40%50%,女性为37%48%,新生儿为 55%。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

16、ty):生理状态下,红细胞能相当稳定地悬 浮于血浆中而不易下沉,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将经过抗凝处理的 血液置于垂直放置的血沉管中,红细胞由于比重大而下沉,但正常时下沉的速 度十分缓慢。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 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用魏氏法检测的正常值,成年男性为015mm/h,女 性为 020mm/h。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渗透脆性越大,表示其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小,越 容易发生破裂容血。生理情况下,衰老的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降低,即 脆性高;而初成熟的红细胞抵抗力高,即脆性低。生理性止血:是指小血管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