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082307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析致橡树中舒婷的爱情观作者:尹丽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2019年第11期尹丽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11摘要:在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诗坛中,舒婷是最为杰出的一位女诗人。致橡树是舒婷极 具影响力的一首爱情宣言诗。她传递出平等独立、互相尊重;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同甘共苦, 互相扶持;精神守望,互相交融的爱情观,对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及爱情观树立有着深远 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关键词:舒婷爱情观影响舒婷,别名龚佩瑜,是20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致橡树是舒婷最 具代表性的成名作,在中国新时期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舒婷借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 站在女性视角,传递出新时代女性人格独

2、立、两性平等、坚贞爱情的宣言。即使是四十年后, 时代变迁,这样的爱情观及女性独立意识依然对现当代女性爱情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致橡树产生的背景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新时期文学迎来了思想大解放和艺术民主的思潮, 这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而妇女解放运动使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大胆追求男 女平等。一大批女性作家创作女性文学,凸显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成为新时期文学一道亮丽 的风景。其中,舒婷的女性诗歌更是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来重构对女性生活及命运的思考。爱情 是文学创作中亘古不变的一个主题,女性文学中更是如此。舒婷的女性诗歌中否定传统的爱情 观,唱响新时期女性独立人格的宣言。致橡树就

3、是这样一篇在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下,女 性独立意识觉醒的产物。舒婷曾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回忆了致橡树的创作背景。舒婷早 期的诗歌创作曾受益于归侨老诗人蔡其矫的帮助。在1975年的一个晚上,与蔡老散步途中, 蔡老向舒婷讲述了他一辈子遇到的女孩,总是不能十全十美,不是不漂亮就是没有才气,要么 性格凶悍。而在舒婷听来,觉得蔡老太过于大男子主义,没有男女的平等。于是,舒婷在当天 晚上就写下了一首诗橡树,后改为致橡树,用拟物化的手法,借木棉树对橡树的情感 表白,热情歌唱平等独立、坚贞质朴的爱情。二、致橡树传递的爱情观(一)平等独立、互相尊重致橡树中以“橡树”和“木棉”作为抒情意象,并赋予各自性别色彩。“橡树”

4、有着 伟岸的身躯,挺拔刚强,象征着男性阳刚气概;“木棉”有着“红硕的花朵”,阳光美丽,活 泼动人,象征着女性阴柔之美。两者都是以“树”的形象各自独立平等的存在。作为女性代表 的木棉树向心仪的橡树倾诉对平等人格、独立爱情的追求。开篇就用“绝不像”“绝不学”指出对“攀缘的凌霄花” “痴情的鸟儿”的否定。凌霄花 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这是一种依存攀附的爱情,依附于别人的成就,趋炎附势却自得其乐。 痴情的鸟儿是一厢情愿,痴迷对方。“重复单调的歌曲”,为别人一味付出,丧失自我迷失个 性。接着两个“也不止”指出对“泉源”“险峰”的不认同。泉源常年只知送去清凉的慰藉, 险峰只是作为支撑陪衬,而日光春雨更是一

5、味无私给予。这种无私奉献的爱情虽看似伟大,却 迷失了自我,沦为男人的附属物。舒婷用比喻、排比的表现手法否定了攀缘依附、一厢情愿和一味奉献这三种爱情观,以先 破后立的方法提出独立平等的爱情立场与原则。“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 和你站在一起。”木棉挺拔独立,以平等的树的形象出现,站在高大的橡树旁,以各自的姿态 并肩而立,互相凝望,互相尊重,共同眺望远方。(二)志同道合,互相理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让我们想起白居易在长恨歌中的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因而“每一阵风过,我们 都互相执意”。彼此心心相印,心灵相犀的两个人可以互相

6、理解,即使没有人听懂他们的言语。 爱不在于世俗的眼光怎么看,而是相爱的人并肩携手,心意相通。男性有他的铜枝铁干,锋芒 锐利,坚强刚毅,阳刚之气;女性有红硕的花朵,美丽善良,丰盈绽放,柔韧之美。相爱的双 方都有属于各自的特点,各自的存在价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独立。这样独立自主的个 体相爱时,才能以志同道合的方式不断散发出个人光辉,互相映衬下更加璀璨。(三)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相爱的双方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同分享雾霭、流岚、虹霓,这样同甘共苦。不 论是逆境困苦、艰难挫折,还是幸福温馨、甜蜜浪漫,他们都一起面对,共同分担。如勇士般 的橡树可以用他强大的臂膀保护心爱之人,而有着红硕花朵的木

7、棉也不甘示弱,保持着坚强独 立的气质愿与所爱之人并肩作战,互相扶持。这种相濡以沫的爱情纯粹而真挚。看似以独立的 个体存在而永远分离着,但实际上却是彼此分担共同分享,终身相依着。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爱 情。不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也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那样的爱情太 过于脆弱,禁不起岁月的考验,自私自利的情感也只会在艰难困苦面前灰飞烟灭。而唯有相濡 以沫、互相扶持的爱情才能天长地久。(四)精神守望,互相交融真正伟大的爱情是不仅爱他伟岸的身躯,也同样爱他“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 于诗尾发出热烈的呼唤,坚贞的爱情不只是钟情于对方的外表容貌,双方形体的结合,还要接 纳对方的一切,

8、包括家人朋友、工作事业、理想信念等。眼光长远地看待,爱一个人不只是爱 他(她)那个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生活是两个家庭的事。爱不止爱小家,还爱对方 的事业理想、社会价值,这才是大爱。古人有云:“择偶须谐千秋业,爱有源头情不竭。”爱 情的最高境界应该如此,爱是包容是接纳,是站在同一战线,守望精神信念,追求共同的目标, 这才是最和谐的爱情。这样超凡脱俗的爱,才是精神的守望,灵魂的伴侣。三、舒婷爱情观的现实意义舒婷在致橡树中对青年男女浮躁肤浅的爱情观进行了鞭挞,否定了世俗不平等的观念, 批判了高攀依附、一厢情愿、一味奉献的爱情观,以坚定的信念和肯定的态度,呼唤自由民主、 平等独立、志同道合、同

9、甘共苦的爱情观念。时至今日,在物欲横流、精神世界多元化的现在, 致橡树对现当代女性爱情观的确立、独立个性意识的构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 价值。(一)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平等下,呼唤女性自身思想的觉悟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法律制度完善,女性也取得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有着和男性平 等的话语权。然而,对于一些女性而言,思想觉悟并未更新提高,甚至与传统的旧思想相比是 有过之而无不及。曾流行一时的某电视节目中一女嘉宾提出“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 在自行车后笑”的观点言论,反映出对荣华富贵的倾慕,即使是哭着过日子也要高攀别人的财 富。这样“忘我牺牲”的拜金主义只会沦为金钱的奴隶,哪还谈得上什么

10、幸福。包括蜗居 中“海藻”,这样的“二奶”“小三”不在其数,以被包养的身份过着寄居的生活。即使有着 高学历,但自身思想,对独立人格自我存在意识淡薄,所以,更需要唤醒她们的个性良知、精 神觉醒。另有为了挽留名存实亡的爱情或婚姻,一些女性更是以死相逼。这样一厢情愿的疯狂追击、 死缠烂打,只会让自己失去尊严,痛苦不堪。爱可以是无私的,但绝不能盲目,适时的放手, 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崇高独立的人格,迎接真正属于自己的太阳。(二)爱情自由,婚姻独立下,呼唤男女双方责任的重视在爱情婚姻自由独立的基础下,恋爱中的男女双方都要有各自独立的意识,也要有为对方 着想,平等付出的责任。恋爱婚姻都如此,它不该成为某一方

11、的单独前行,身旁一定还要有个 他(她),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面对。然而,经济发展带动下,却不乏有些女性甘愿作 陪衬,年纪轻轻就在家中做着全职太太、家庭保姆,这样的付出虽看似伟大,却是丧失自我的, 抛弃了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沦为男人、家庭的附属品。人生并非只有家庭,为了爱情为了家 庭,忽视自我的奉献付出,也是没有保障的。与其在别人的庇护下生活,不如撑起一片属于自 己的绿荫,这样琴瑟和谐、比翼双飞的爱情才经得起风吹雨打,散发出永恒的光辉。参考文献:1 辛梅.呼唤女性独立意识的赞歌一一谈舒婷致橡树中女性爱情观的现实意义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8).2 江来军,刘学瑶.男性与女性爱情宣言的现实意义一一我愿意是急流与致橡 树的比较解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4(6).3 朱美华.舒婷诗歌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J.文教资料,2007(5).4 张蕾.基于女性视角看致橡树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 报,2016(7).5 陈书蓝.论舒婷诗歌传递给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以致橡树双桅船神女峰为例J.语文学刊,2014(5).作者:尹丽,硕士,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编辑: 水涓 E-mai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