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优化方案及疗效评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0822319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优化方案及疗效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风优化方案及疗效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风优化方案及疗效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风优化方案及疗效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优化方案及疗效评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ll2016年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优化方 案及疗效评价我科2015年度共收治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6例, 有效121例,有效率96%,全部执行诊疗方案。现将2014年度我科 中医特色优势病种“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d”的中医疗效进行 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并分述如下:一、分析、总结本年度我科收治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共计126人次, 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其中治愈3例,占2.4%;好转92例,占71.15%; 未愈29例,占23.1%;死亡2例,占1.6%。辨证分型如下其中风痰 瘀阻型61例,占48.79%;痰热腑实型14例,占11.40%;痰热内闭 型9例,占7.10%

2、;痰湿蒙神型4例,占3.18%;气虚血瘀型33例, 占26.54%;阴虚风动型5例,占4.86%。其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 型所占比例较大。中医参与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日为6天。详见 表一:表一: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医疗效分析辨证分型诊疗病例数总有效率风痰瘀阻型61(48.79%)95.6%痰热腑实型14(11.40%)97.3%痰热内闭型9(7.10%)96.5%痰湿蒙神型4(2.6%)92.3%气虚血瘀型33(26.54%)93.33%阴虚风动型5(4.86%)92.66%总计12695.7%二、疗效评价共收治缺血中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26例中,全部执行诊 疗方案,有效1

3、21例,有效率96%。难点:通过临床治疗,我们发现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数量较多。中 风后肢体瘫痪在急性期多为弛缓性瘫痪,随着病程的延续,逐渐出现 痉挛,痉挛妨碍大多数患者的功能恢复,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患肢永 久性的高肌张力、关节挛缩和运动模式异常,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中风后吞咽功能障碍在我科中风患者中的发生率占总病例数的25.6 %,中风后吞咽困难易造成误吸、肺炎、营养不良和脱水等并 发症,而且可独立的影响病死率从而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吞咽障 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一旦患者发展到鼻饲给食,经济费 用将大幅提高,极大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所以应对中风后吞咽 困难进行积极治疗。

4、三、优化方案:我科以神经生理学及针灸学为基础,在针刺取穴时,主要以患肢拮抗 肌侧取穴为主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拮抗肌能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 改善中风病人运动功能,明显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其总有效率为 76%,显效率 30.13%。我们认为中风后,若脑窍蒙闭,神不导气于口舌咽喉等关窍,则不能 发挥正常语言吞咽功能。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易产生误吸,采取中药 口服方法不易执行,且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我们联合针灸科选用安 全、有效的针刺联用推拿的中医外治法为治疗方法。我科对中风后吞 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双侧合谷,双侧太溪,关元,气海。推拿手法: 揉法;滚法;点穴;功能训练。配合康复疗法(分为间接方 法和直接方法)以及电刺激治疗和中频电流模式。具体方法:治疗前 首先利用其诊断程序进行病情诊断,然后根据诊断值选择适宜的治疗 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