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0816937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方案及课例分析报告(实践报告)的样式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泸溪县市永兴场中心完小学校详见附件3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泸溪县市永兴场中心完小学校详见附件3附件3:湘西自治州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应用成果优秀教学设计方案姓 名张显华单 位泸溪县永兴场中心完小单位地址泸溪县永兴场乡邮政编码416108联系电话E-mail地址题 目庐山的云雾授课时间2013-12-19所属学科语文适用年级三年级基本内容描述: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是按照总分的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课文采取了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把庐山的云雾写具体了。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

2、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结合课件,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美。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1、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年级可分为低级、中级、高级阶段,而三年级学生属于中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仍保留低级阶段的天真,纯洁、活泼好动的习惯。由于这些习惯还丧失,所以,从二年级向三年级过渡的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思想集中时间较短,他们的有意注意很难保持一个稳定的状

3、态。2、学生的心理特征:三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三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三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三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三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3、学生的知识结构:三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当中已经接触过事情发展的顺序的文章,也尝试自己用这种方法写生活中自己碰到的事。也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但是他们读书不够仔细,读起书来往往流于形式,深入领会课

4、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词。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第二句:作者最喜欢那种风景?“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第三、四句:云雾

5、的神秘体现在哪?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云多)展示图片: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

6、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结合图片):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8、庐山雨雾就这些姿态吗?学习“”,学生讨论后发言。9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10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

7、云雾现象运用仿写练习背诵重点内容。四、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1、检查自学情况(读、议、写、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没写具体的) 2、播放关于庐山云雾的视频,学习课文后再次整体感受、身临其境。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出作者的感受)。五、指名读、自由读、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六、总结全文1配乐师生朗读全文。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七、板书:庐山的云雾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八、教学反思: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写出了作者

8、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在这课的教学中,我是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来展开教学的。师生共同完成第一自然段,明白庐山云雾的神秘。适当引导,学习云雾的千姿百态,了解总分的写作手法。然后运用刚才的方法自学:1、自学第3自然段,看看庐山云雾还有什么特点?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特点的?2、仿照2、3自然段,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一段话。学生开始自学做批注,在有感悟的基础上,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汇报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有的说:这段把庐山的云雾比作:“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有的学生说:从“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

9、清楚,它又变成了 。”看出了庐山云雾的变化快。还有的学生对省略号进行了补充,如:刚刚还是一群群绵羊,一转眼,就成了一头威武的狮子。然后,引导学生读出庐山云雾的变化快。最后,升华总结读最后一段,结束全文。 整堂课,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课堂气氛很活跃。写景的文章除了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要会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美,结合课件就迎刃而解。这课教学的缺憾是,时间把握不适当,没能很好的拓展;读少了,不能深刻的掌握怎么用语言写出美景。教学资源(说明在教学中资源应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我会找出一些庐山优美风景图,给学生形象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重点找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图片,以突破重点。庐山云雾的视频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云雾的多,瞬息万变,展示云雾的动态美。课中结合优美的钢琴曲去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有感情的读文。最后拓展时用到我国其他名山的云雾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 评价方法或工具(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用到哪些评价工具,如何评价以及目的是什么):在本节课中,主要是利用教学评价中的表现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不管是 “句子练习”还是“写话练习”,我们都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广播,师生、生生交流、评价。这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都能马上反馈,学生也能根据大家的评价对自己的练习进行修改,达到进一步提高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