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0815943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莓的贮藏保鲜技术摘要:针对草莓生物学特性和贮藏特性,综合分析了草莓贮藏保鲜的各种技术(包括1-MCP 处理、适宜浓度NO处理、臭氧水处理、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高氧处理、减少机械伤、精胺 处理、壳寡糖处理、气调箱贮藏、热水预处理和冷藏、真空预冷终温处理等方式),并对草 莓的贮藏保鲜技术作了展望。关键词:草莓;贮藏;保鲜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蔷薇科草莓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果实 色艳形美,果肉柔软多汁,果味酸甜爽口,具有特有的浓郁芳香味,是一种营养 价值高且为人们所喜爱的应市鲜果之一。被人们誉为“水果皇后”。草莓富含碳 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及果胶等多种

2、营养成分,尤其是VC含量丰富, 100 g果肉高达35 mg【1】。近年来,草莓产量呈上升之势,但由于草莓果实皮薄 多汁,极易因损伤和遭受微生物侵染而失去其商品价值。因此,其贮藏与加工成 为关注的焦点。草莓的贮藏保鲜首先应从采收时做起:草莓果实含水量高达90%95%,组 织娇嫩,成熟后须及时采收,采收过晚容易腐烂。草莓果实的采收应分期分批进 行,一般在果面着色70%以后,即可根据不同用途选择最适采收期,适宜采收的 成熟度要根据品种、用途和销售市场的远近等条件综合考虑【2】。采收后,可采取多种措施延长草莓的保藏期:1-MCP处理:草莓于0C贮藏21d后,置于4C条件下,用1-MCP处理提高果实

3、中S0D、CAT的活性,保持腐烂率低于10%的时间能达到3-4d,对于保持其商品价 值起到积极的作用【3】。适宜浓度NO处理:草莓经过低浓度NO处理后,在贮藏后期可明显降低其失重 率;适当浓度的NO对减少呼吸速率、保持果实的品质和硬度有较好的效果;一定 浓度NO处理可延缓草莓有色物质的形成;经过适宜浓度NO处理的草莓,可增强其 在采后贮藏期间的抗病性【4】。臭氧水处理:臭氧水处理能够有效地抑制草莓的腐烂和微生物的生长,但不 同浓度、不同时间的臭氧处理对草莓的腐烂和微生物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不同浓 度臭氧水处理对果实不同品质指标也有不同影响:臭氧水处理能够延缓草莓果实 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降低,

4、对可滴定酸含量变化影响较小。由于糖和有机酸 是果蔬的主要呼吸基质,臭氧水处理对果蔬贮藏期内糖和有机酸含量产生不同的 影响,这可能与臭氧对果蔬的呼吸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有关【5】。高能电子束辐照处理:2.03.5 kGy为草莓电子束辐照保鲜的有效剂量范 围,有效抑制草莓致病微生物的生长,降低果实腐烂指数,保持较高的硬度和新 鲜度,且草莓果实风味品质及营养物质保持在较高水平,达到较理想的保鲜效果, 使草莓保鲜期延长到1419 d。结合低温贮藏条件,2.0 kGy辐照剂量对延长草 莓保鲜期效果最好。5.0 kGy对草莓造成伤害,不适于草莓辐照保鲜的加工应用【6】。高氧处理:草莓采后SOD活性和维生素C

5、含量逐渐降低,APX和CAT活性在第9 天出现一次活性高峰后也逐渐降低;而生成量、MDA含量和纤维素酶活性持续上 升,同时伴随着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腐烂指数的增加。60%和100%O处理可保持草2莓果实中较高的SOD、APX和CAT等抗氧化酶活性及维生素C含量,抑制膜脂过氧化 产物MDA的积累,同时抑制果实的软化。这表明适当浓度的高氧处理可维持草莓 采后活性氧代谢的平衡,从而延缓果实衰老进程,减轻果实腐烂发生【7】。减少机械伤:草莓果实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在贮藏初期下降迅速,随后下 降趋势变缓。总抗氧化活性前期下降趋势平缓,后期快速下降。电导率总体呈上 升趋势,后期快速上升。但遭受机械损伤的果实

6、,VC含量快速降低、总抗氧化活 性快速下降、电导率明显增大,遭受机械损伤越严重的果实,这种现象越明显。 草莓在贮藏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色、变软现象,随着机械损伤程度的增大, 果实软化加快,颜色变浅趋势较快,且有严重的汁液外渗和长霉现象【8】。因此, 在草莓贮藏过程中,要严防机械伤对草莓造成的不良影响。精胺处理:果实采后的衰老与细胞膜脂的过氧化作用有关,而膜脂的过氧化 作用是由活性氧启动的。精胺可以有效地延缓植物组织中非水溶性蛋白质的降 解,维持较高的活性氧清除剂SOD活性,抑制膜脂过氧化的产物一一丙二醛的积 累,从而起到延缓组织衰老的作用。各浓度的精胺处理都可以降低草莓果实的腐 烂率,以0.

7、 2mmol / L的处理浓度防腐效果最佳。不同处理延缓草莓糖降解的速 度要缓于酸降解的速度,且各处理均可延缓草莓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 少的速度。从而使得随着草莓贮藏时间的延长,口味虽然有些变淡,但却变得较 甜【9】。壳寡糖处理:壳寡糖处理对草莓具有明显的保鲜作用。这主要是由于壳寡糖 可在草莓果实表面形成保护膜,此膜允许氧气通过,而二氧化碳和水不能通过, 这样草莓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膜内大量聚集,使得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 气浓度相对下降。这种高二氧化碳低氧气浓度的环境,能够抑制草莓的呼吸作用, 阻止可溶性糖等呼吸基质的降解,减少草莓的VC流失,抑制草莓的蒸腾作用,减 少致病菌引起的

8、腐烂。这些都对草莓贮藏期的延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达到了保鲜 的目的。另外,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草莓的贮藏保鲜效果也不同,浓度过高,成 膜较厚,果内氧气浓度过低,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保鲜效果下降。用质量 分数15壳寡糖水溶液处理草莓果实,保鲜效果最佳,能有效控制草莓的采后 生理活性,明显延缓其衰老,保持其良好的贮藏品质【10】。气调箱贮藏:在密封箱中装入预冷过的草莓,充入约15%的CO气体,再加上2果实自发产生的CO,使箱内CO气体达到20%左右,然后调节元件使气调箱处于换22气状态,保持C0气体浓度在15%-20%, 0基本维持在3%以上,通过C0对呼吸的抑2 2 2 制达到了延长保鲜期的效果

9、。利用气调箱贮藏草莓,成本低、操作方便,不用保 鲜剂,食用更安全。该方法不但可以用于贮藏,还可以应用于气调运输、气调销 售【11】。热水预处理和冷藏:适当时间的热处理可明显地抑制草莓贮藏过程中的软化 和腐烂。热处理抑制草莓腐烂可能是由于加热直接使病原菌失活,同时加热诱导 果实产生内源抗菌物质【12】。热水处理能控制草莓果实病虫害,钝化某些与衰老 有关的酶活性,降低其软化速度,提高果实抗性,延缓后熟衰老,降低腐烂指数 【13】。抑制软化可增加寄主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真菌性腐烂。低温冷藏 相对自然室温贮藏可有效的抑制呼吸作用和原果胶等的分解反应,从而延缓可溶 性固形物和有机酸含量的降低和维生

10、素C的消耗,防止果实褐变;低温能有效抑 制微生物活动,从而降低草莓腐烂率。因而,低温冷藏保鲜效果较好【14】。真空预冷终温处理:草莓经不同预冷终温的真空预冷后能抑制其呼吸强度和 电导率的增加,适宜的预冷终温可减缓VC、花色苷的降解,在不产生冷害条件下, 随着预冷终温的降低,其效果越明显;但对可滴定酸及可溶性固形物影响不明显。 草莓经预冷终温为2、4、6C的真空预冷后,其中预冷终温为2C的处理,因预冷 终温较低,且由于预冷温度控制系统存在着反映滞后现象,导致果实表面发生轻 度冷害,而预冷终温为4、6C的处理,则未表现冷害症状。真空预冷是草莓预冷 的方式之一,其作用是将新采收的草莓在贮藏前迅速除去

11、田间热,将其温度降至 适宜的温度范围,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果实自身代谢,更好地保持其食用品质【15】。尽管对草莓贮藏保鲜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于草莓仍然是一种不耐 贮藏的应市鲜果,要想延长草莓保鲜期,提高草莓产业经济效益,必须结合采前、 采中及采后3个不同阶段的特性,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与现代科学技术,以冷藏保 鲜为基础,配合其它技术手段,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草莓贮藏保鲜技术体系。 应重视产地贮藏,完善销售冷链,开发天然安全有效的保鲜剂和环境友好型保鲜 技术,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安全的双重要求。要做到这些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 苑庆刚草莓的采收与贮藏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3

12、 (3), 52-54.【2】 李君兰.草莓的贮藏、分级、包装、运输【J】,北方园艺,2004(1): 7273.【3】 史兰,生吉萍,于萌萌,欧阳丽哲,申琳.1-MCP处理对贮藏后草莓的货架期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7 (2),224-226.【4】李善菊,任小林.N0处理对草莓果实贮藏性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05(5):11-13.【5】 庞斌,杨中平,胡志超,曹士锋,王海鸥.臭氧水处理对草莓腐烂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机化, 2010(1): 88-92.【6】 杨俊丽,陈召亮,王海宏,乔勇进.高能电子束辐照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0, 2

13、6(3): 812.【7】 陈学红,郑永华,杨震峰,马素娟,冯磊,王薛修. 高氧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和腐烂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 (1): 99-102.【8】 陈守江,张德静机械伤对草莓贮藏期间生理变化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06(1): 16-17.【9】 刘会宁,李丛玉.精胺对草莓贮藏保鲜的效应【J】,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6 (2):50-52.【10】聂青玉,刘丹,王燕飞,郑明书壳寡糖处理对草莓贮藏品质的影响【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0,7 (7): 31-33.【11】 李文生,王宝刚,冯晓元,刘文武,郭振忠,杨军军.利用气调箱保鲜草莓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9(1): 208-210.【12】钱玉梅,高丽萍,王旭侠.草莓采后贮藏保鲜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4, 32(1): 129143.【13】乔勇进,王海宏,方强,等.草莓采后处理及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1): 109一113.【14】郭利勇,陈迪新,周少强热水预处理和冷藏对草莓贮藏期和品质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6): 95-98.【15】李文香,张憨,陶菲,余汉清真空预冷终温对草莓短期保鲜贮藏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06,7( 4): 72-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