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81305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宇宙环境问题专题复习一、高考考点扫描从高考试题考查内容来看,宇宙环境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部分知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考查内容侧重于地球的周围环境:太阳和月球。太阳辐射能不仅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也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黑子和耀斑等太阳活动对地球的气候、电离层和磁场产生很大的影响。月球是地球是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作为地球的唯一的卫星,它与地球的关系尤其密切。反映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变化的自然现象月相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计量时间的尺度,人类很早就利用月相的变化来计时,并指导农业生产。人类对地球的宇宙

2、环境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从“地心说”到“日心说”,都反映了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探索宇宙奥秘,开发宇宙资源,是人类目前保护地球,保护宇宙环境的重要措施。(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也是人类今天的生存基地。地球的可贵之处在于地球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唯一一颗有生物生存和繁衍的星球。地球上出现生物与其外部原因地球处在一个比较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和其内部原因地球本身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温度、大气、水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高考考查内容侧重于地球的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运动是对人类地理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知识。1、地球自转的规律及其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高考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

3、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关于地球的自转方向可以归纳为三种:赤道上空的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的逆时针方向和南极上空的顺时针方向。关键是要找出地球自转方向与地球上经线的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或者根据自转方向来推断经线的经度。(2)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晨昏线的变化和应用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掌握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很重要,一般来说可以根据“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昼西夜为晨线,东夜西昼为昏线”来判断。同时晨线和昏线与赤道相交的两点分别是6时和18时是晨昏线的重要应用知识。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的关系也是判断日期的重要依据。(3)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随着人类交流的日益

4、密切,地方时和区时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也成为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核内容。地方时的计算与经度的变化相关,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区时的计算随时区的变化而改变,相邻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地方时和区时都是“东早西晚”,因此在计算时一般采用“东加西减”的原则。(4)“北京时间”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要区别开“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两个概念。“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是我国目前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而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经线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要晚约16分钟。2、地球公转的规律和黄赤交角(1)地球公转的方向从文字上表述

5、为自西向东,但要与地球的公转轨道结合起来,因为从不同的方位看地球的公转会有不同的表述,关键是要掌握地轴与地球公转方向的关系。而地球上的四季又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有关。(2)黄赤交角与五带。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叠加而形成的,是地球自转的平面赤道平面与地球公转的平面黄道平面之间形成的一个夹角,目前的黄赤交角为2326。地球上的五带范围随着黄赤交角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一般来说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会随之扩大,温带范围会缩小。反之亦然。3、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结果,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成为高考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

6、重要内容之一。(1)昼夜长短变化可以分为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夜越短,纬度越低的地区昼越短夜越长。赤道地区永远是昼夜平分。(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从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端递减。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二、高考热点预测1、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与月相的变化规律月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月球是地球上夜晚的自然光源。近年来,科学家发现月光对植物生长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向日葵、青豆、玉米一类植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地球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不同,产生潮汐现象;月球将成为人类探索

7、宇宙的“码头”。以月相的周期性变化为基础的农历,作为一种传统历法,在我国广大农村中使用,并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如在下弦月时给南瓜和西红柿打枝,收萝卜入窖,在下弦月后采摘野果、庄稼。在新月时播种茄子、蚕豆等;在上弦月时播种胡萝卜、西红柿等;满月时播种大蒜、土豆、黄瓜、早熟西红柿。 2、人类探测宇宙与“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成功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无人航天器的上天使人类借助各种科学卫星和空间探测器发现了许多关于地球和宇宙的新知识;载人航天器上天后,使人类能直观地了解地球宇宙环境,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人类关于太阳系和宇宙的知识;宇宙空间站的建成为人类进一步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作行星际旅

8、行创造了物质保证。我国目前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发展的过程中,“神舟”载人试验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是我国航天史上一项重要的里程碑。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目的在于开发宇宙资源,开发宇宙带来了宇宙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多的太空垃圾严重威胁着太空中的各种航天器,也影响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3、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利用来自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的太阳辐射源源不断地向地球提供太阳能。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目前开发利用主要局限于热利用和光电利用两种方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广泛利用就具有代表性。而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我国位于北半球,从每年的春分日到秋分日的夏季太阳高度较高

9、,是利用太阳能的季节。4、日照图的类型及其判读日照图是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昼夜分布图,日照图集地理基础知识、地理科学思维特色和学科基本技能训练于一图中,成为近几年高考的重要内容。日照图有很多种类,较常见的有球面日照图(分极视图和侧视图)和平面日照图。是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地理基础知识形成的图形结构和网络,包含着地球上的经纬位置、相对方向、区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极昼极夜、季节和五带位置等地理运动基础知识,能培养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地理综合能力。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和分析晨昏线与极圈、经线、赤道之间的关系是判读日照图最重要的两步,以此为基础解决其他相关的地理问题。三、高考模拟测试

10、【试题一】材料1:2002年5月报刊消息称:以俄罗斯天体物理学家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为首的5名科学家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通过向月球发射核弹头将月球摧毁。并郑重地将此建议提交俄罗斯政府。他们认为:月球其实是地球的枷锁,它像一个链球,紧紧地拉着地球。月球强大的引力将地球拉歪,使得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并以一种笨拙的倾斜的姿势绕着太阳公转。使得海潮起起落落和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导致地球自然灾害不断。只要将月球摧毁,地球就再也不再倾斜。如果地球的倾角变成0度,这就意味着季节变化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地球就会拥有适宜的气候,有些地方就会拥有永恒的春天。到那个时候,现在的沙漠会变成绿洲,农作物会茁壮

11、成长。全世界上的孩子们也就不会忍饥挨饿,他们的脸上会重现灿烂的笑容。材料2:从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后并没有发现生命物质的存在,对采集的各种月球样品分析发现月球年龄和地球一样。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月球是地球的(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彗星2、地球上看到日全食时,我们看到的月相为( )A 满月 B 下弦月 C 新月 D 上弦月3、壮观的钱塘江潮最大时,月相一般是( )A 峨嵋月 B 下弦月 C 满月 D 上弦月4、如果月球被毁,地球的倾角变成0度,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A 黄赤交角不复存在 B 地球上不再会有昼夜交替

12、现象C 地球上将没有任何自然灾害 D 地球上将没有潮汐现象5、有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月球和地球上都有大气和水 B 月球和地球的全部化学元素都相同C 地球上的人们永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D 人在月球上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6、我国现行的公历和农历并用,公历新年元旦和农历的新年正月初一之间相差的天数,可能的是( )A 10天 B 30天 C 60天 D 100天【简析】地月系是宇宙中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月相的变化规律反映出日、地、月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分析其形成原因有利于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C 6、B【试题二】材料1:继19

13、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后,我国在2001年1月20日和2002年3月25日又成功发射“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四号”飞船也将在年内发射升空。 材料2:载人航天是人类开发利用空间资源的重要手段。自1961年4月12日人类首次进入太空成功后,载人航天一直是当代世界科技史上最摄人心魄的乐章。发展载人航天也就成为世界大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材料3:2002年10月23日上午11时17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传输型遥感卫星“中国资源二号”在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和稳定运行,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技术日臻成熟。阅

14、读上述三则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世界上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和第一个宇航员送上天的国家是( )A 美国 B 前苏联 C 中国 D 法国2、人类探索宇宙的目的是( )A 了解宇宙发展规律,控制宇宙空间 B 开发和利用宇宙环境资源C 地球人口过多,准备向宇宙空间转移 D 发现、保护地外生命3、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宇宙自然资源主要有( )空间重力资源 空间太阳能资源 空间矿产资源 宇宙生物资源 A B C D 4、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于( ) A 1970年 B 1960年 C 1975年 D 1984年5、简述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的重要意义。6、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意义是什么?【简析】试题以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系列载人试验飞船为背景材料,引出世界和我国开发利用宇宙太空资源的成果及前景。“神舟”载人试验飞船是我国高科技领域继“两弹一星”之后,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的大型工程,“神舟”载人试验飞船的发射成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上的大国形象,为我国开发利用宇宙太空资源创造条件。【参考答案】 1、B 2、B 3、A 4、A5、载人航天器进入太空实现了在没有地球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类对月球、大行星的逼真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以及对宇宙空间环境的直接探测,极大地充实和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