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0786605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知识讲义4(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网上辅导 企业管理知识 第四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考情分析在2006年及以前的历年考试中,本章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并且几乎每年都会考一个案例题,分值比重很高。2007年新编教材中取消了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的相关知识点,08年教材中又将这部分内容添加进来了,这部分无疑将成为考试的重点。本章内容中的基础知识点比较零碎,不好记忆,考生应该在复习中注意归纳。题型2007年2006年2005年单选题5题/5分4题/4分4题/4分多选题5题/10分3题/6分4题/8分案例题4题/8分4题/8分合计10题/15分11题/18分12题/20分二、重要考点(一)第五节“绩效考核”绩效

2、考核,包括绩效考核的原则和标准、方法。(二)第六节“薪酬与福利”工资保障,包括最低工资保障和工资支付保障。(三)第七节“劳动关系管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第八节“劳动合同”(五)第九节“劳动争议处理”三、考点精要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与特点1.人力资源的含义(1)概念: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2)特点能动性:这是人力资源的首要特征,是与其他资源最根本的区别。再生性时效性社会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1)概念: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并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3、进行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开发和评价。(2)特点复杂性综合性社会性科学性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目标1.职能(1)获取: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职能。(2)保持和激励(3)评价与调整(4)开发2.目标(1)提高企业的绩效(2)扩展人力资本第二节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与规划一、人力资源战略(1)战略制定(2)战略评估二、人力资源规划(1)组织目标的变化(2)组织形式的变化(3)宏观人事政策的变化(4)产业结构的变化(5)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第三节员工选择与聘用一、员工招聘1.前期准备(1)招聘对象确定(2)招聘方法和渠道选择2.招聘原则(1)机会均等原则(2)公开透明原则(3)诚信原则3.招聘程序(1)提

4、出招聘要求(2)确定招聘渠道(3)对应聘者初选(4)测试:测试可分为面试和测验两大部分。面试是最常见的方法,也是从应聘者那里直接获得第一手信息的手段。(5)体检(6)正式录用二、人员使用与流动1.人员使用原则(1)人适其事,事得其人。(2)人尽其才,事竟其功。2.人员流动人员流动包括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变动。第四节员工培训与职业发展一、员工培训1.培训种类与方式(1)职前培训(2)继续教育(3)职业教育培训方法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来具体确定。如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一些理念、思路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方面,多采取案例教学。普通管理人员则更多的是要求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训,可采取演

5、示法、讲座、授课、岗位轮换等。2.培训的组织管理(1)培训需求分析(2)培训设计和实施(3)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评估可以通过四个层次进行。一是反应;二是测试;三是行为;四是结果(如质量、安全、销售额、成本、投资回报率等与培训前对照)。二、职业发展定位1.技术型2.管理型3.创造型4.自由独立型5.安全型第五节绩效考核一、绩效考核的概念和意义1.绩效考核的概念绩效也称业绩、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产生的成就和效果。特点:多因性、多维性和动态性。2.绩效考核的意义(1)有利于人事决策(2)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3)有利于上下级沟通和交流二、绩效考核的原则和标准1.绩效考核的原则(1)内容规范

6、化原则(2)客观公正原则(3)全方位考核原则: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考核。(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2.绩效考核的标准(1)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2)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客观标准,如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出勤率、事故次数等。(3)具有完整性、协调性和比例性三、绩效评价指标1.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1)基本指标: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2)修正指标:有12项计量指标。(3)评议指标:经营者基本素质;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基础管理水平;发

7、展创新能力;经营发展战略;在岗员工素质;技术装备更新水平;综合社会贡献。2.企业经营者考核指标(1)年度业绩考核(2)任期资产经营责任考核四、绩效考核的方法1.对一般员工的考核主要采取工作记录法、配对比较法、等差图表法、要素评定法、关键事件法等。2.对职能部门的考核主要采取平衡记分法。3.对管理人员可采取民意测验法、目标管理法、责任中心法等方法。第六节薪酬与福利一、薪酬1.含义与内容薪酬即含有薪水和酬劳的意思,它是企业对员工提供劳务和所作贡献的回报。薪酬包括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1)直接薪酬,包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成就工资(红利和股权);津贴。(2)间接薪酬,包括公共福利、特殊福利等。

8、2.薪酬管理原则(1)公平性原则:一是自身公平性;二是内部公平性;三是外部公平性。(2)竞争原则: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比行业内的平均薪酬水平高15%左右。(3)激励性原则(4)合法性原则(5)认可性原则3.工资制度类型(1)结构工资制度: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年功工资、浮动工资。(2)岗位技能工资制度(3)等级工资制度4.工资给付方式(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浮动工资(4)奖励工资5.工资保障(1)最低工资保障最低工资保障是国家以法定形式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基本生活需要。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2)工资支付保障具体表现在:一是严

9、格执行工资支付办法。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二是严禁非法扣除工资。除下列法定或约定允许扣除工资的情况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除工资:劳动者违纪赔偿金,每月扣除金额一般不得超过本人月标准工资的20%;劳动者违纪罚款,一般不得超过本人月工资的20%;依公安机关决定扣除,对劳动教养者停发工资,改发生活费;依审判机关判决扣除,依照人民法院判决,从应负法律责任的劳动者工资中扣除其应负担的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和损害赔偿等款项;代扣代缴的税款和费用,包括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应由劳动者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用和其他费用。二、福利与劳动保障1.含义:福利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除了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

10、切待遇。特点:它有补偿性、均等性、补充性、集体性等特点。2.构成(1)经济性福利:加班补贴;交通补贴;住房补贴;伙食补贴。(2)非经济福利:咨询服务;保护服务;工作环境保障。(3)保险:社会保险和企业补充保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企业补充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总额6%左右,职工缴纳本人工资收入的2%。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建立统筹基金。养老保险:以每个员工月实际工资为基数,企业承担所有员工工资基数总额的19%,其中5%划入员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员工缴纳本

11、人工资基数的6%,划入本人个人账户。失业保险: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因工负伤、致残、死亡而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及其供养亲属提供经济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第11条对工伤事故伤亡作了如下基本规定:由于执行日常工作以及执行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临时指定或同意的工作;在紧急情况下未经企业行政方面或资方指定而从事对企业有利的工作;由于从事发明或技术改进的工作。3.劳动保障(1)概念:劳动保障是企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所采取的措施,通过一定的物资设施和规章制度体现出来。(2)劳动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国家为了改善劳动

12、条件,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劳动安全卫生工作制度。(3)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女职工的“四期”保护。(4)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对未成年工劳动工种进行限制;对未成年工劳动时间加以限制;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三、员工激励1.含义:激励是指通过管理者的行为或组织制度的规定,给被管理者的行为以某种刺激,使其产生努力实现管理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管理过程。2.员工激励的作用(1)发掘潜能(2)为组织吸引优秀人才(3)提高工作效率(4)弥补物资管理的不足3.员工激励方法的选择(1)物质激励(2)精神激励(3)

13、复合激励第七节劳动关系管理一、劳动关系管理的概念1.含义:劳动关系是指企业所有者、经营者、职工及其工会组织之间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责权利关系。2.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1)与劳动者有直接联系;(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的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并遵守单位内部劳动规则。3.改善劳动关系的意义(1)深化企业改革与调整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2)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需求。(3)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二、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点)1.劳动者的基本权利(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不得歧视残疾人、不得以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不得对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设置歧视政策。(2)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劳动者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工资,不得以实物以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应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时间工资的工资薪酬:安排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的,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