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0783567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复习大纲】(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社会中的自我名词解释:(1) 焦点效应自我为中心人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人们对自己的关注程度。例子:美国心理学家的实验,发现穿美国之鹰的运动衫,40%的被试同学确信其他同学会记住自己衣服上的字,事实上,仅10的人会记住。(2) 透明度错觉我们总能够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且认为其他人也可以察觉到。实际上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要少。(3) 自我防御机制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是通过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主要的方式有:隔离、升华、压抑、否认。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4) 图式:

2、由Talo 和 Crocke提出,它是指一套组织好的、结构化的认知现象。它包括对所认知事物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事例。通过简化和组织来帮助我们处理复杂的信息。帮助我们记忆组织细节,加快处理时间,补充缺失的信息,解释和评估新信息. 自我图式:是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我概念。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帮助他人。这些都是自我图式的概念。 个人图式:指我们对某一特殊个体的认知结构。比如我们对毛泽东的认知图式就是:领袖、伟大 团体图式: 角色图式: 剧本:(5) 虚假普遍性:为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自我形象,我们常常表现出一

3、种奇怪倾向:过分地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和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的估计他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来支持自己的立场.这种现象称“虚假普遍性例如:当某个人对别人说谎后,他便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如果我们赞成某种观点,我们会以为别人也持同样的观点;任务失败时,我们把失误看成正常的,从而让自己安心。虚假普遍性的原因:我们归纳结论来自于一个有限的个体样本。既然缺乏其他信息,因此就用我们自己的内心投射。减少这种虚假普遍性可以从他人外界反应来推断。()自我效能概念:自我效能(self-eficay):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自尊:我们对我们的全面评价,是我

4、们所有自我图式和可能的自我的总和。它与情绪有关,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为我评价的重要维度。(8) 控制点(lcusf col):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JulaBnard Rote)与195年提出的个体归因倾向理论。心理学家(Gloer)解释为:控制点是一个人感到自己成功或失败的位置在哪里.有外部的和内部的。(9) 认知代数(gitieagbra)(10)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的多种特质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的物体对周围的事物有照明作用一样.比如你觉得张三比较可爱之后,你对他的性格、态度以及能力等都会有一个较高的评价。因为可爱这个

5、高分特质影响了对其他特质的普遍偏高。知者对某个人的某种特质做出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会倾向据次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质。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错误。简答与解释:(1)什么是自我?答:自我是通过人际关系建立的自我,不仅是一个个体客体,还是社会的产物。人们不仅想象他们如何对待自己,而且想象他们如何评价他们眼中的自己,以及人们对这些反射性评价的情绪反应.一位心理学家把这方面的自我成为投射自我和镜中自我。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包括个体对自己许多方面的看法。(2) 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去看待独立性自我和依赖型自我(3) 预测感受偏差:影响偏差:【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影响、好消息带来的

6、情绪痕迹消失的比我们预期的要快很多、关注消极事件,人们会忽视其他所有事件对快乐的贡献、你所关注的事情不会带来你所认为的那样大的改变】免疫忽视现象;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心理免疫系统的恢复速度和力量,包括合理化策略、看淡、原谅、和限制情绪创伤。比如我们比预期更容易适应诸如残疾、恋人分手、考试不及格.丢掉工作等挫败。(4) 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重点】 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当人们加工和自己有关的信息时,会存在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却接受者成功的荣耀;我们总会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人;我们总是把成功与自己相联系,可以避开失败对自我的影响,从而保持良好的

7、自我形象. 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 虚假普遍性 盲目乐观【怎样克服盲目乐观?】自我服务偏差的适应性a. 使我们对自己保持良好的感觉,提供日常生活中压力环境所需的资源。b. 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症的伤害c. 不抑郁的人将失败归于超出了自己的控制,抑郁者的自我评价及其对他人如何看待他们的评价都没有表现出夸大自我服务偏差的不良适应性A. 那些因自己出现社交困难而责备别人的人,往往比那些能够承认是自己问题的人更不快乐B. 自我服务知觉可以损坏一个群体.摇滚队员如何解体觉得自己报酬太低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5) 防御性悲观:是指人们会在事件发生之前将期望降到最低,想象出最坏的可能情境。这种防御悲观的目的是减少最

8、坏可能发生的概率,以及假如真的发生了最坏的结果,也能因事前所做好的准备可以更好面对和有条不紊的处理。当一个人处于防御性悲观的情绪时,他是冷静的,他知道这只是数种可能性中的一种而已,并不是最终的结局。防御性悲观的作用:(6) 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投射效应是一种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主要有相同投射、愿望投

9、射、情感投射。(7) 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y theory):指现实自我与自我导向之间的差距这个理论认为,个体自我概念包括3个部分:理想自我(idalself):指个体自己或他人希望个体理想上应具有的特性的表征。一类是以自己角度的理想自我,一类是以他人角度表征的理想自我。应该自我(ought e):指个体自己或他人认为个体有义务或责任应该具备的特性的表征。同样有个体和他人的角度。现实自我(ctualslf):个体自己或他人认为个体实际上具备的特性的表征。理想的自我和应该自我是引导现实自我的标准,当现实自我与这些标准产生差异时,现实自我就会产生要减少这种差异的动机,这种动机推

10、动着人们以达到现实自我与标准相匹配。(8) 自我觉知和自我知觉的差异l 自我觉知(selfawareness):当我们把自己当做注意对象时,我们更可能将原因归结到自我身上。我们会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与价值观对自己现在的行为进行评价。隐私自我(vaesf):公众自我(ubl e):l 自我知觉:是考察行为是否影响态度的理论。该理论提出:当询问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态度时,这个人首先会回忆他与这个事物的相关行为,然后根据过去的行为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自我知觉理论认为态度时是在事实发生之后,用来使已发生的东西产生意义的工具,而不是在活动之前指导行动的工具。(9) 自我效能的作用: 指引人们制定有挑战性的目

11、标 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强 在遇到问题时,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保持平静的心态并寻求好的解决方案。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不会反复地认为自己不足而失望和沮丧 自我效能感高的儿童比成人更有韧性,他们少焦虑和抑郁,往往在学业中能够有较高的成就.(10) 认知代数印象整合:一条偏中等的正面信息与非常正面的印象结合在一起,总体的的评价没有提高反而下降。加权平均化模型:人们平均化所有的特质,给他们认为更重要的特质以更高的权重核心特质:()社会信念与判断:概念:(一) 启动;我们对许多信息的加工是自动的,无目的和不为肉眼所见,而且发生在意识之外.(二) 预先判断:一旦人们事先形成某种信念,它就会影响人们对其他所有相关

12、信息的知觉.(11) 社会世界的解释-归因理论 Kelly 归因三因素:一致性:个体在其他情境下是否产生相同的行为。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就说该行为具有一致性,如果一致性高,往往归因在外部区别性:个体的这种行为是否只是在特定刺激下才产生的。指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他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的表现。一贯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出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而持久.一般高一贯性,归因为内部归因.错误归因:尽管人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和支持,人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

13、社会期望:我们的社会信念和判断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和行动,并以此有助于生成我们自己的现实。当观念引导我们以证实自己的方式行动时,这就成为自我实现预言,即信念能够导向自我实现第二章;从众从众(coormiy):从众是一种在压力之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顺从(comlane):是指在他人直接请求下按照他人要求去做的倾向服从(oedee):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三者的关系:从众不仅仅是与其他人一样的行动,还指个人受他人行动的影响。从众不同于你独自一人时的行动和思维。因此,从众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个人是否从众的关键是,当你脱离群体时,你的行为和信念是否仍保持不变。有时我们

14、会顺从某种期望或要求,但并不真正喜欢这样做.这种由外部力量施压,而违心的从众行为叫做顺从.我们之所以顺从,主要是为了得到奖励或逃避惩罚。如果我们的顺从行为是有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那么我们称它为服从。有时我们真的相信群体要求我们所做的事情理所当然。这种发自内心真诚的从众行为叫做接纳.变色龙效应:个体会无意识的模仿他人的动作、表情、口音乃至呼吸的频率和情绪。更重要是模仿行为;例如:欧洲不少男孩模仿少年维特之烦恼的主人公形象与行为。预测从众的因素; 群体规模: 一致性:个体为了保持与团体的一致性而从众 团体凝聚力:一般情况下,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的压力更大。 地位:地位高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影响力服从

15、实验中地位低的人比地位高的人更愿意服从 研究者的命令。 事前承诺:对组织做出承诺越大,从众的可能性越高。但个体一旦对自己的立场做出承 诺,就很少屈服于社会压力而从众。 公开的反应:社会压力影响个体从众的原因:a. 规范影响:指个体为了与群体保持一致性,会去服从群体规范。b. 信息影响:其他人的行为和观点作为我们从众的基础,被称之为“信息性社会影响”。因为人类有这样的倾向,我们需要以别人为信息来源了解社会世界的各个方面。参照群体:又叫做标准群体,指该群体的目标、标准、和规范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和效法的样板。有规范功能和比较功能。若个体把某一群体视为自己的参照群体,则该群体的活动目标,标准和规范就会对其行动发生约束作用,个体将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以参照群体的规范对照自己的行为并修正自己的行为。第三章:亲密关系名词解释:(1)曝光效应:指的是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我们喜欢熟悉的人,当我们面对不同与自己的人时会产生原始的偏见。出现频率越高越能增加喜欢的程度。如何增加对别人的喜欢?(1) 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