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777714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doc(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汇总8篇初中地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的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展简洁的描绘。才能目的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p 图表的才能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p 出气候类型的特点。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p 气候类型的特点。三、教学用具地图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p 、数理比拟、讨论归纳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

2、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异,老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1、 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设问: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学生讨论答复老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擅长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老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

3、,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老师活动:我们刚刚考虑的都是这些气候类型的不同点,那么它们还有那些一样的地方?比方从气温角度来分析p 。总结:这四种热带的气候的共同特点为:终年高温。不同点为:降水量不同,最多的热带雨林气候,最少的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都是一年分为旱雨两季,而季风气候是旱雨两季明显,降水总量大;草原气候也有旱雨2、 出示新加坡等四地的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表景观名称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荒漠对应地名全年降雨量气候特征3、老师活动:那么这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世界上哪些地方?那个地方气候类型

4、分布最广学生读图答复: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最广的是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雨林两侧,最广的是非洲。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最广的是亚洲。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的内陆及大陆两岸地区,最广的是非洲的北部。4、小结如今,请大家把书合上,我们来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5、课堂练习板书设计:热带气候类型:1. 热带雨林气候: 2. 热带季风气候:3. 热带草原气候: 4. 热带沙漠气候:初中地理教案 篇2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根底上,理解经度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二、教学时间约10分钟。三、教具地球

5、仪,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四、教学过程:师:指地球仪上经线我们已经讲过了经线,它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它是怎样划分的?出示一张直径约30cm的圆纸片我们来看,这圆纸的两边是两个半圆线,代表两条经线,它们如今是相对的,组成了一个指圆纸周边生:经线圈。师:对,如今把圆从中间折起,这折出的直线相当于地轴,它和经线之间形成两个半圆的面。请看如今这两条经线之间折成直角所夹的角是多少度?生:90师:又缩小一半这样呢?生:45师:对,展示圆面如今这两条线中间多少度?生:

6、180师:很好,指圆纸反面假如再看这面呢?生:也是180师:对,所以经度一共有360,为了区别清楚,要找一个0作起点,经过各国共同商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板书的经线作为0经线指地球仪,叫作本初子午线板书,如今大家都从图上找一找。生:看图师:0经线确定后在地球仪上指出并演示向东10、20、30越向东度数越增加,到180;从0经线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数越增加,也到180。板书向东为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0和180是东、西经共有的。画板图请看这两幅图(图1)有什么不同?并和我一起画。生:0经线向东是东经度,数字递增;0经线向西为西经度,数字也是递增的。180经线向东

7、为西经度,数字递减;180向西为东经度,数字也是递减的。师:对,我们注经度时一定要注明东经度或西经度。地球仪的经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图多注在图下。出示注好经度的纸条,并围成一圈大家回去裁一张纸条(2cm3cm宽,40cm长)从0开场,注上经度(每1cm作10),最后在180处粘在一起,成一纸圈,帮助你加深对经度划分的理解。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新课程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

8、仅是一个承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下面我就海陆分布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当作案例来进展分析p 一下。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师:同学们,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承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学生活动1、观察地球仪和火箭升空的动画演示,觉得新奇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3、由学生讨论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根底上老师归纳。评析: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9、、分析p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激发了学生勇于探究、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二、动手观察 探究新知,观察考虑,深化自学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海洋比陆地大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奉献吧。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学生活动1、随机的用双手

10、拥抱地球,看看他们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还是陆地。2、观看展示3、观察不同的地图进展分析p 判断4、学生踊跃答复以下问题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师:看完海洋,我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学生看图稳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答复以下问题评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躯体、自己的感官、自己的头脑、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根底、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规律。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质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这是别人不能代替,也不

11、能改变的。老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p 、考虑,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老师只能让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p 、考虑,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开展变化的规律。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进步学生读图的才能,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p 资料、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p 、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才能。学生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永远的目的。三、师生互动 突出重点1、师:在地球的广阔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七大洲四大洋2、老师指导

12、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3引导学生观察考虑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4、引导学生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学生活动:1、请一位同学带着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限。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对位置4、各小组在空白图上填写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限评析:师生互动有利于老师教学效率的进步。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开展的主体。老师为学生的认识和开展提供种种有利条件,通过启发、引导、讲解、示范、催促、评价等等手段

13、,使学生知道“应该学”和“怎么学”,使学生从愿意学、喜欢学到分开了老师也能学,这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老师因势利导,给学生自读、考虑、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的时机,让学生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构造”。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阅读、独立考虑、互相议论如能和老师释疑和谐运转,学生不仅能学得深化,而且能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进步思维才能,增强自我意识,充分发挥主动精神。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河北省教学目的:1理解 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开展农业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2理解河北省利用其区 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开展新型农业的意义。3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

14、新唐山。对学生进展艰辛奋斗,爱我家园,建立家园的情感教育。教学建议新课导人:方案:大家都学过历史上 的战国七侯,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你们知道当时赵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吗?今天, 我们就来进展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三站:燕赵大地-河北省。方案:设问:在中国政区图上,环抱北京、天津两中央直辖市 的省份是哪个?讲述河北省自然环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展:1出示中国政区挂图,请学生说出河北省地理位置:环抱 北京、天津,东临渤海,四周与辽宁、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为邻。2用多媒体展示河北地形图,或出示河北地形挂图,请学生答复河北省的主要地形特点:西北多山地,东南以平原为主。并让学生在图中找出黄河、

15、海河、燕山、华北平原、太行山和长城。3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元明清时期的国都位置。说明河北省长期邻近国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4、 在河北省城市与交通图上,找出穿越河北省的铁 路干线及海港。5小结河北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环京津、水陆交通便利。讲述唐山大地震时,可按以下步骤进展:1让学生学习唐山大地震的阅读材料。2、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地震后被夷为废墟的唐山,随后切换画面,展示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新唐山,并对学生进展发奋图强,爱国爱家的思想品德教育。在讲述以农业为主的省份时,可按以下步骤:1设问:河北省的自然条件如何?自然条件对农业消费有什么影响?河北省属温带季风气候,其中南部为华北平原一局部,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多,土地肥沃,光照条件好,是我国的小麦和棉花的重要产区;但华北平原也存在着不利于农业消费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