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0690517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科学小品单元测试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资料单元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基础知识(共3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4分)A漂浮(f) 牲畜(ch) 滞留(zh) 永葆常新(bo)B慰藉(ji) 几率(j) 鞭笞(ch) 杞人忧天(q)C膨胀(pn) 蹊跷(q) 契机(q) 风驰电掣(ch)D模样(m) 点缀(zhu) 矩形(j) 牵强附会(qin)解析“强”读qin。答案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6分)A振撼惊叹雁翅排开一无所有B荧光 囹圄 再接再励 向隅而泣C渊源 旁证 开源节流 旁征博引D押解 磨砺 坚持不懈 声名雀起解析A项振震;B项励厉;D项雀鹊。答案C3依次填入下

2、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8分)(1)房子里面_了大量先进的娱乐设备,像个小电影院和点播室录像系统。(2)有这种高超的系统来代替眼睛的_,蝙蝠必定是生活在一个常伴有工业声、机器声的超声世界里。(3)这种放大器是现在世界上最_的放大器,可以避免分子热骚动而带来的杂音,使微波得到有效的放大。(4)所以负数概念的形成_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A配制 扫描 敏感 一定B配置 扫视 灵敏 恐怕C配置 扫描 灵敏 一定D配制 扫视 敏感 恐怕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8分)A金属在超低温世界中,也变得面目全非;水银在常温下,是闪耀着银光的液体。B回到熟悉亲

3、切的家,他心情平静,安之若素,幸福的感觉总是那样绵绵不断。C人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D这个厂为农民工办理了养老保险,外来劳动力吃上了“定心丸”,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干好工作,回报社会。解析“安之若素”表示面对不顺利的情况像平常一样对待,不符合语境。答案B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8分)A如果需有声音来代表这一过程,对我的耳朵来说,它会像勃兰登堡协奏曲的排列。B人们常用“冰冷”两字来形容冷,以为冰是最冷的东西。C正如阿尔伯特施威策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D从实数轴上的“雁翅排开”,发展到复平面上的“众星捧月”,无论

4、数的概念怎样扩大,零的特殊地位始终不变。解析句号应放在引号外答案C二、阅读理解(共5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不容忽视杨学祥今年1月以来,我国南方省市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特大暴雪冰冻灾害。这场罕见的暴雪灾害与拉尼娜现象息息相关。“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其引起的气候变化特征恰好与“厄尔尼诺”相反,并同厄尔尼诺一起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的最强信号。拉尼娜现象每隔35年都有一次较强的表现,同厄尔尼诺相比,有逐渐变弱的趋势。早在去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预测,由于拉尼娜现象影响较强,世界各地将遭遇一系

5、列极端天气。正因如此,洪水泛滥非洲、龙卷风光临美国南部到雪灾袭击中国南方,随后出现的这些怪天气仍然令人措手不及,今年上半年,拉尼娜现象还将持续影响全球天气。世界气象组织专家鲁帕科利说:“拉尼娜现象影响之一是造成东亚地区冬季寒冷。”分析现有气候数据之后,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当前这轮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至少将持续到今年上半年结束,甚至有可能持续影响今年第三季度初期的天气变化。世界气象组织说,由于当前的数据收集有限,不便预测这轮拉尼娜现象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后的走向,也难以预言以后是否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这轮拉尼娜现象搅乱了全球天气变化,并引发改善气候预测、加强应急措施的呼吁之声。我国异常和极端天气条件的发生

6、,反映出此次拉尼娜现象强度偏大。另外,拉尼娜现象的出现,还可能造成冷冬热夏。科学家正在加紧对拉尼娜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掌握它的规律,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人认为,拉尼娜现象只是预报了我国南方异常天气的到来,真正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但专家指出,全球变暖的理论基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自然和人类导致的温室气体的增加,只能导致全球温度的缓慢上升,并不能导致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更不能导致拉尼娜事件与厄尔尼诺事件之间的交替转变。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是自然变化,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在自然变化背景上的一种增温因素,无法改变全球气候的季

7、节性变化,更不能改变拉尼娜事件和厄尔尼诺事件频频出现的自然规律。全球变暖不是个筐,冷暖事件都可以往里装。全球变暖仅仅是工业化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总结,它并不能否定全球气候变化数十亿年的冰期与温暖期相互转化的历史,更不能改变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在一亿年前恐龙独霸世界的中生代,全球温室气体的浓度是现在的十倍,温度高于现在18摄氏度,为什么在第四纪突然改变为冰川期?温室气体并不万能,大自然既是温室气体产生的根源,也是消灭温室气体的杀手。决定地球演变的不是人类,而是自然规律。只要四季变化存在,自然力就会战胜温室气体,全球大温室就仅是一种理想模式。世界气象组织2月6日决定,将在明年举行的世界气象大会

8、上呼吁加强季节性天气预报,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这恰恰表明,全球变暖的趋势不能解决季节性天气预报问题,自然力抑制全球变暖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不容忽视。6根据文意,下列对“拉尼娜”现象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拉尼娜”一词出自西班牙语,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拉尼娜还将持续影响全球天气。B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可能造成异常天气。科学家通过对拉尼娜的研究,可以更有效地预测气候变化,以加强应急措施。C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此消彼长,交互转换,共同成为当前预报全球气候系统异常强烈的信号。D拉尼娜现象每隔35年都有一次较强的表现,并一定会搅乱全球天气变化。解

9、析A文中说“今年上半年,还将持续影响全球天气”;C.“此消彼长,交互转换”错,“异常强烈的信号”错;D.原文说“这轮拉尼娜现象搅乱了全球天气变化”。答案B7下列对“全球变暖不是个筐,冷暖事件都可以往里装”这句话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变暖是当今气候变化的大趋势,虽然其成因还有争议,但全球变暖导致各种冷暖事件频频发生应该是不争的事实。B全球气候变化拥有自己的自然规律,数十亿年全球气候冰期与温暖期相互转化的历史不是“全球变暖”所能否定的。C温室气体可能导致全球变暖,但大自然更是产生温室气体的根源,也是消灭温室气体的杀手,全球冷暖事件应在大自然中寻找主因。D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存在,自

10、然力就能战胜温室气体,全球大温室仅仅是一种理论模式,气候异常不能单从全球变暖这里找原因。解析“全球变暖导致各种冷暖事件频频发生”误解原文意思。答案A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拉尼娜现象在今年上半年甚至第三季度初期还将持续影响全球天气,可以预测今年上半年气温将比以往有所下降,今年夏天应该是一个凉爽的季节。B造成中国南方冰雪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而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因此环保工作任重道远。C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不能改变拉尼娜现象和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出现的自然规律,所以拉尼娜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D全球变暖的趋势不能解决季节性天气预报问题,

11、各地异常与极端天气事件的不断发生,警示我们要重视气候变化的自然规律。解析A“预测今年上半年气温将比以往有所下降,今年夏天应该是一个凉爽的季节”有误。B.“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是有些人的观点,专家对此进行了否定。C.“拉尼娜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判断武断。答案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1题。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号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

12、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蜉蝣这种生物绝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繁殖时,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在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落回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

13、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昆虫与其他任何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 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

14、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升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料”,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的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 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取材于王冬御风而行)9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8分)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B不需要骨骼肌肉的支撑C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解析C中“柔韧性堪比碳纤维复合材料”不对,原文是说“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答案C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8分)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