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0654742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5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为了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消除病原微生物的危害,改善环境卫生,提高医疗质量,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及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特作以下规定:一、各单位要有消毒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传染病消毒管理.监测.检查,对职工进行消毒知识的宣传.教育.业务培训,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传染病房与普通病房要有严格区别,并设立明显标志,做好院内污水处理。三、对有关科室的消毒必须做到。手术室一病一消毒,产房.婴儿室随时消毒,供应室.消毒室.治疗室.制剂室等每天定时消毒。四、对消毒效果进行定期自行检查,每周一次,并做好消毒检测记录,每年接受防疫部门两次抽查。五

2、、购置一次性医疗.卫生.保健消毒药械,产品要有三期批号,产地及省厅批准文号,要符合国家消毒管理办法卫生标准。严格把关,对不合格的产品要严格查处,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或回收集中销毁。六、玻璃针管.多用针头和浸泡的器械,使用高压灭菌消毒,夏季一天,冬季三天,浸泡器械的消毒液要定期更换,严防混浊变质。七、消毒过的物品必须存放在无菌盛器内,要有明显标志,不得与带菌物品同放。清河区人民医院_.09.19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二)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

3、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选环氧乙烷或_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8、连续

4、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传染病人应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12.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13、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传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14、传染

5、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关规定处理。15、病人出院或后的床单位,严格终末消毒处理。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三)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

6、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传染病人应

7、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12.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13、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传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14、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关规定处理。15、病人出院或后的床单位,严格终末消毒处理。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四)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8、,控制交叉感染。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9、。_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社区消毒隔离制度官方版(五)1.工作人员进入icu应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2.病人的安置应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10、3.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两次,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时带手套。5.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加强医院感染监测。6.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7.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8.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要洗手。9.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消毒隔离措施。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_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3.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4.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5.新生儿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