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0641133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年级上1、2、3单元教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周 第课时 授课时间 课 题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重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结合集体备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会写“坪、坝”等12个字。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下面我们举行

2、一个“少数民族风情”,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3、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重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1第一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

4、佛看到了什么?b.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2第二、三自然段。a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4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穿戴不同 语言不同共同学习 共同游戏 热爱团结教学反思第周 第课时 授课时间 课 题2、 金色草地教学目标1认

5、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教学难点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结合集体备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教学重点:认识生字“钓、拢”,会写“耍、装”等13个生字。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们,大家去草地上

6、玩过吗?展现在你眼前的草地是怎样的?在草地上你玩些什么?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请各自轻声试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2分段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三、读书感悟。1第1自然段。a.文中这片草地出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b.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2第2自然段a.二年级上学期我们学过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它告诉我们蒲公英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b.“我”和弟弟玩蒲公英可有趣了。“我们”是怎么玩的?请大家各自放声读一读,然后同桌间互相边说边演一

7、演。C.想象一下,当时草地上空会出现怎样的一幅情景?3开满黄花的草地多美啊,在草地上吹着蒲公英的种子玩多有趣啊!让我们再去经历一回,齐读1、2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3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教学难点:在读中感受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教学过程:一、复习一、二段。说说每段大意。二、感悟第三、四自然段。1请大家各自轻声读课文,共同地探究这个奥秘。a.学生读课文。指名说说草地早晨、中午、傍晚各是什么颜色的。B.草地怎么会变色?同桌

8、间互相说一说。教师可以出示下列填空题,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蒲公英的花就像 ,可以 、 。早晨,花朵 , ,草地就 ;中午,花朵 ,它是 ,草地就 ;傍晚,花朵又 ,草地就 。2那一天,去钓鱼的我又新发现了这一有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对蒲公英的感情又有什么变化?三、总结课文1、朗读课文。2、小结引申。板书设计2、金色的草地玩耍 绿色快乐 草地教学反思第周 第课时 授课时间 课 题3、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

9、“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教学难点1.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2.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时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预案预案修改(结合集体备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教学难点: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

10、情。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

11、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一、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

12、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a. 学生读书圈划。b. 学生交流

1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朗读6、7两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教学反思第周 第课时 授课时间 课 题4* 槐乡的孩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出槐乡孩子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