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两篇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51033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两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两篇(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两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一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剧烈的战国中期,在孔子的“仁学根底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着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着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分,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表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得道多助,失道

2、寡助是孟子作品中的重要一篇,充沛地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本文又是孟子论说文的代表,富有气势,所以本文的学习对掌握孟子思想及其作品特色很重要。本文我在设计时,首先充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环节。一是对作家作品的了解,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到达学习目的。二是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可以自己凭借工具书及其课文注释,自己学习。其次调动学生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地学习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下列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对于文言翻译有不理解之处,小组合作交流,再不理解的全班共同探究。二是对于本文可以提出一些在内容上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教师整合问题,有目

3、的的讲解课文。再次本文的朗读是一个重点。教师先范读课文,学生谈听后的感受,并且初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排比句式的运用。学生再练习读、汇报读。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再深一层次品读课文,进而学会朗读课文,读出本文的语气和感情。孟子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即便是现在也如此。一团和气,人和路路通、家和万事兴等等,“人和思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离不开,在拓展练习阶段,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谈一谈你所了解的“人和思想在生活中的影响。圣哲的思想对现实的意义是我们学习古人文章的目的,所以我们要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产生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本文我也借助多媒体这一伎俩,帮忙学生明确课文学习内

4、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首先出示了作者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孟子和他的作品特色,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打下根底。在翻译课文中,我借助幻灯片帮忙学生理解语言难点,在拓展练习阶段,我首先出示两幅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和思想的具体体现,使学生容易产生联想,进一步理解这一思想。作业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课下阅读孟子文章,变学习为兴趣,到达真正的学习目的。本文由于内容较多,在时间的把握上比拟困难,对于这方面,我以后还要更精心的设计我的教学,使之更完善、更合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学反思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八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所选课文是先

5、秦诸子散文.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学生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今天我上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着写教学反思的时机,我就谈谈在这次开课中的“得与“失。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有着丰盛的内容。它不只是理解词义、句义,不只是积累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和学习几个句式。它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观赏,更是文化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我就先谈谈我在这次教学中的“得。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安顿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语文综合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来了解孟子生活的年代和他思想的精髓。并指导他们分类整理。这样活动就能为文本效劳,帮忙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2、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小组交流中可以

6、质疑,互相解决问题,交流阅读文言文的办法。3、用读书卡片的形式归纳整理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温故而知新,这样可以稳固学习的功效。4、在问题的探究中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这些都是我觉得自己在设计过程比拟合理的,但课堂只有四十五分钟,想面面俱到的确很难,通过上这节课,我总结了下列几点“失。1、学生在汇报自己的翻译情况时没能注意形式的变化,使得氛围较沉闷,学生注意力没能高度集中。2、文言文应该在诵读中理解,但我考虑到课堂的完整性没有充沛的让学生接触文本,朗读不到位。3、我设计的整理活动形式很好,但学生要有时间整理消化,最好把它放在?孟子二章学完后做效果会更好。4、在学生讨论中心论点时,没有紧紧围绕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展开讨论,使得学生的理解还不够到位。新课程规范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用一位老师的话说:“教师课堂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应该是为学生效劳的,应该务实,把每个问题都要讲透,这样学生才会有所得。我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堂设计才会出彩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