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509337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评价改革的研究开题报告 吴忠市高闸中心学校 马建军一、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提到学生的评价,人民很容易就联想到考试和分数,足见以往的学生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评价方法单一。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把考试分数与学生价值等同起来,产生了种种弊端。因此,现行的评价制度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评价功能单纯,过于强调学校的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过于关注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评价方法单调,过于忽视书面测试,强调量化成绩,忽视对其他考查方法的运

2、用;评价主体单向,过于突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忽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评价的改革已势在必行,而且,这也是新课程改个的重要方面之一,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人数自我,建立自信。”本课题的提出,也正是为了配合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评价改革的研究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2、评价的改革完

3、善了评价方式,更有效的发挥评价的功能。3、评价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弘扬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4、评价的改革是为了更适应课程标准、新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在国内,现在的评价体系成为制约新课改推进中的“瓶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随着课改的推进,教与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评价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受关注,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的评价机制。当前,许多学校也已开展了对学生素质评价的研究实验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考试方式、命题

4、内容实际上也处于不断改革的进程之中。但至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能真正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在国外,从当前许多国家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可以发现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更加强化质性评价评定,这种质性评价,并不是量化评定的简单否定,它从本质上并不排斥量化评价。二是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强调评定不是为了给学生在群体中确定所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三是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不忽视从整体上作出的感受性评价。四是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从人的发展理论看,马克思主义

5、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能克服困难,就能学好知识,而正确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能有效地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从人的心理发展看,多方面、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通过努力是能行的。3、从现代教学论看,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自主发展,是其核心思想,这一观点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能力。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起强烈的实践指向性对教育活动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应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评价者的起

6、点不一,重视个体差异及发展的多样性。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多次评价,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变“一刀切”评价为“合格+特长”式评价,鼓励学生在合格的基础上,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改变只有教师评价学生的做法,突出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现实表现,更重视评价对象的未来发展。我们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因此采用人本与发展模式来理解教育评价,是本课题的核心理念。我们理解的“小学数学学习历程中的评价”应是尊重个性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人施评。强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评价,旨在促进学生潜能、个性,激

7、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2、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全面发展的方式。即:(1)注重过程评价,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2)评价内容多样化。张扬孩子的个性,注重学生数学素质考查,不仅关注数学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3)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多给孩子一份喜悦,促进评价对象的数学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8、4)关注评价对象的差异性,让孩子多样化发展。3、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建构和实施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4、积累实验案例,提炼升华成功经验并上升为理论,探索出小学生数学学习历程中评价实施的策略及方法,构建小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性评价的运作模式。(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小学数学评价目标及方法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为教师的成长与学生数学学习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开展研究旨在体现“从实践中总结理念,让理念指导评价”。本课题试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

9、研究,期待在小学数学评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上有所突破。1、小学数学学习历程中评价现状的认识和研究。2、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历程中评价目标的确立,评价方法及途径的探索,评价功能、发展方向的再认识。3、实施新课程的小学生形成评价性体系和终结性评价方式优化改革及指标体系的构建。4、用评价的导向功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五、课题研究的方法。1、教学实践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评价改革的诸多有利因素。2、对比实验法。一是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实验前、实验初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学习效果的分析对比,总结方法与经验。二是通过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印证实施评价改革带来的学习效益。3、文献研究法通过不断学习优秀的

10、课改专著和课改理论文章,丰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借鉴、吸收其中好的经验和方法。4、总结经验法依据教学实践中的实例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概括、筛选、总结出教师教学中评价改个的方法和经验。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课题研究的起止时间:2011.42013.121、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1)计划确立撰写课题、(2)完成申请、开题报告2、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9月(1)2011年5月2011年12月进行教学实践研究,在教学中总结评价的方法和策略。(2)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对实验班实验前期、实验中期、实验后期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印证评价改革的成绩。(3)2012年

11、12月2013年9月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对比研究,印证评价改革的效果。3、成果总结阶段:2013.92013.12总结评价改革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成果报告,进行成果申报,参加成果评审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1、教师的观念转变了一方面教师对“好课”有了新的认识,“中评不中用”的课是不是好课,好课应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好课应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另一方面,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了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合理、公正的对待学生。2、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通过评价改革,帮助学生树立了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3、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求知欲更旺在开放多元的评价中,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学习的

12、主人,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4、学生的合作、交往意识增强了。在互评、自评的过程中,学生越来越感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合作交往的意识增强了。八、课题组成员分工及要求专家组成员:胡明,市教研教培中心副主任,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课题组组长:马建军,负责课题的制定,撰写,落实及总结。课题组成员:朱海云、吴登举,负责课题的具体落实,承担课题的实验任务,以及各种资料的汇编整理工作。九、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学校领导重视,成立专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责任到人。2、课题研究人员素质高、具有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业务水平,在历年各级数学调研测试中,教学成绩名列前茅。3、学校将课题研究实施纳入到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定期检查、考核、评估各部门的工作,课题领导小组定期检查、考核、评估教师实施情况,并与学校奖励挂钩,与教师评先、评优挂钩。4、课题组加强信息搜集,及时想教师传递课堂研究的最前沿的信息和经验,并建立健全课堂研究档案,做到有序保管,分项归档。5、学校设立专项的基金用于课题实验研究,合理配置各种教学设备,为课题研究的管理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主要参考资料:1、数学课程标准2、小学数学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