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0459246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一”法或“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学生主动体验数学“进一 ”法或 “去尾 ”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与反思教材分析: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取近似值、小数除法及截取积、商的近似值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所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去尾”“进一”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有了一些生活经验。本课是解决问题的第二课时,学习本课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合理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内容: P34 35 练习六第4 6 题。教学目标:1、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 ”和 “进一法 ”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近似值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体会使用 “去尾法 ”和 “进一法 ”求商近似值的合理性, 并掌握具体求商近似值的方法。教学难点: 体会 “去尾法 ”和 “进一法 ”求商近似值与 “四舍五入法 ”求商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片段 :一、复习铺垫。师 :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让我们看看小强 遇到的问题。(出示:小强用 50 元买了 12 个蛋糕,平均每个蛋糕是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 )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生:我是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师:取近似值时要注意什么?生:用好号。师:求

3、近似值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是不是都能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评价: 数学是精确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为新课中合理求商的近似值埋下伏笔。)二、体验新知,探索新知,初步运用。1、教学例 12(出示第 1 题)小强的妈妈要将多装 0.4 千克,需要多少个瓶子?2.5 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每个瓶最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准备怎么解决?(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生 1: 2.5 0.

4、4=6.25 7(个), 需要 7 个瓶子?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生齐答:对!)师: 明明正好除尽,得数是6.25,为什么一定要取它的近似值7 呢?生 2:瓶数必须取整数,6.25 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 5,但实际装油时,6 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 个。生 3:如果是 6 个瓶子的话,只能装 0.4X6=2.4 千克,还有 0.1 千克没有地方装,因此需要 7 个瓶子。生 4: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如果是 6 个瓶子的话,2.5 千克香油就不能全部装完。生 5:我知道这是 应用进一法。(师翘大拇指)师: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出示第2 题)(生先独立思

5、考,列式计算,再小组交流讨论,强调以理服人。)生 1:251.516.66 16(个)师:这题为什么不能像第1 题那样进一呢?生 2:余下的 丝带不够包装一个,只能包装16 个。生 3:包装 16 个后余 1 米,再包装一个需要1.5 米,不够只能 舍去。生 4:盒数取整数, 16.66 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 17 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师: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去尾法。师:同学们,学习了新方法,就要运用。你能运用今天学习的取近似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吗?(多媒体出示题目:)填一填、金威蛋糕店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 千克面粉。李师傅领了4 千

6、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列式为:40.32=12.5 () (个)师:请同学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呢?生:剩下的 面粉 不能做成一个蛋糕,最多 只能做 12 个蛋糕。师:说得真不错,我们再来看。、 50 个奶油蛋糕,要全部装在盒子里,每8 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几个盒子?)列式为: 50 8 6.25 () (个 )师:至少要用几个盒子,说说你的理由。生:因为剩下来的蛋糕还需要装在一个盒子里,所以一共要用7 个盒。2、归纳小结:师:不断学习,就要不断总结。因为总结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请你在比较中总结。(手指板演题)比较一下复习题、例 12,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讨

7、论一下。生 1:我们认为,复习题用的是四舍五入法,例12 和填一填不能用四舍五入法。生 2:去尾法取近似值是把余数舍去。生 4:还可以说把小数部分舍去。生 5:还可以说把尾数舍去。生 6:“进一法取近似值是把余数舍去后,整数部分加一。生 7:还可以说把小数部分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生 8:还可以说把尾数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生 9:这是三种不同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一般用“四舍五入”法,“去尾法 ”和“进一法 ”求商近似值多用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生 10:我发现去尾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少一,进一法的结果比整数部分多一。师:你的发现与众不同!生 11:我也想说说。这三道题目告诉我们:要根据生活中的

8、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如果求平均数或者计算题的近似值,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买东西,只能舍去小数部分,买整个的物品。如果油桶装油,因为多的油都要用桶来装, 所以即使余下的不多,也要多算一个。师 :求商近似值的一般方法是使用 “四舍五入 ”法。四舍五入法解决今天的问题时显得很不合理, 我们必需根据实际生活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求商的近似值。 有时需要去掉后一位的数(无论后一位的数是否满 5),有时需要进一(无论后一位的数字是否满 5)。这里所用的方法分别叫“去尾法 ”、 “进一法 ”。3、生质疑。(评价:通过在比较中总结、归纳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的不同地方,让学生在头脑中完整地建构“四舍五入”法、

9、 “进一 ”法、 “去尾 ”法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进一步突出三种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要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合理地运用。)三、学以致用,综合巩固,应用拓展:。师:求商的近似值有这么多方法,就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合理地选用这些方法。你能选用合理的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1、小小采购员:学校新组建了足球队和篮球队,为了更好地训练,体育组潘老师决定再添置几个足球和篮球,现在请你做个采购员,去帮忙购买。( 1)足球 45 元一个, 300 元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 2)篮球 55 元一个, 300 元最多可以买几个篮球?师:为什么300 元最多买 6 个足球 ?生:因

10、为足球零点几个是买不到的,所以最多买6 个。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生: 去尾法。师: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况需要用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生:当求买几个足球或其它球时、钉或者买几件衣服时, 因为多下的不够一个,所以只能舍去尾数,保留整数。2、小小调度员:学校准备组织所有老师到东湖游玩。在划船项目中也遇到了问题,现在想请你去帮忙买票租船,能不能完成这个光荣任务?( 1)小船每只限坐游客 6 人, 81 位老师至少要租几只小船?( 2)大船每只限坐游客 12 人, 81 位老师至少要租几只大船?师: 谁愿意帮老师解决问题?(大家兴趣盎然,都在动脑筋想)生: 租小船 需要 14 只

11、。生: 租大船 需要 7 只。师:好,你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需要14 只小船呢?生: 13 条船只能坐 78 人,还有 3 人没有坐船,因此需要14 条。师: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的?生: 进一法。师: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情况需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的?生:当求船运几次, 装几桶油的时候,因为剩下的还要运一次或者装一桶, 不然就浪费了,所以要多算一。3 选一选。中百仓储准备了100 只螃蟹进行促销,每 6 只螃蟹装一个礼品包装盒,如果每位顾客只能买一盒,中百仓储最多可以卖给()位顾客?要将螃蟹全部装完最少需要()个礼品包装盒?A:16.66B:16.7C:16D:174、开放训练:

12、出示 143 4.666 14 34 师:你能给 143 提供一个现实情境,使商的近似值14 35“约等于 4”吗? “约等于 ”5呢?学生交流,课后写成数学日记。(评价:采用习题的多种呈现形式,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析判断、辨析选择, 体会所学知识的实用性、灵活性、 必要性,对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生活经验是慢慢积累起来的,相对来说学生在这方面的经验还不是很多,因此让他们课后写成数学日记实质是不断丰富生活经验的过程,培养学生根据情况合理取近似值的应用意识)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教学反思本学期学生已学习了小数除法, 并且已经

13、掌握了用 “四舍五入” 的方法来求小数的近似值,还学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这些都是求商的近似值的基础。这节课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提起兴趣。因此,本节课我本着新课标的理念,在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质疑、反思的课堂氛围下,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学生兴奋点贯穿了整节课。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体验数学过程把这节课推向了一个高潮。在这里我放弃了对学生的不放心,将重点、难点点到为止,有效地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状态。 学生在课堂上有回答、交流、分析,让学生大胆的想、做、说,放手谈自己的理由,这样既看他掌握知识的程度,又可以让其余的同学分析他说的有没有道理,充分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 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因此,在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