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042734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及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命制高三交流卷(一)语文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圩场(x) 央浼(mi)汗涔涔(cn)白雪皑皑(i)B树冠(gun)拱券(xun) 不省得(xng)硕果累累(li)C包扎(zh) 桧树(hu) 佝偻病(gu)囫囵吞枣(h)D弄堂(lng) 訾詈(z) 浪淘尽(to) 鞭辟入里(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银幕 雾凇 副作用 怦然心动 成群结队B缘分 璀璨 壁上观 自惭行秽 大快朵颐C搪瓷 盘桓 水蒸气 箪食瓢饮 德高望众D荏苒 文身 势力眼 破涕为笑 寸草春晖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

2、当的一项是( )A. 重庆女孩虐童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震惊,许多人在讨论、谴责。从中我们看到的也许只是一鳞半爪,此事件折射出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更应引起高度的关注。B. 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C. 一些落马的的贪官,曾经占用大量社会公共资源,开百万豪车,住千万别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D. 韩寒和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领域。虽然他们有时言论有些过激,但我们不必对他们求全责备。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此次赛事看点颇多,上届冠军

3、得主丹麦选手佛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与印尼老将苏吉亚相遇,他们将上演一场争夺冠亚军的好戏。B. 兰考县弃婴收养所火灾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以后,民政部下发通知,要求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国开展一次个人和民办机构收留孤儿情况大排查行动。C6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心理”有积极作用。D. 面对资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局面,要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5. 下列句子顺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早在2000多年前,世界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把中阿两大文明

4、联系在一起。丝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传播之路。中阿文明的交流传播,其意义不仅是限于双方的,而是普及到世界的,两大古老文明,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宝库。在现代,中阿合作论坛,为双方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在论坛框架内,成立的中阿文明对话机制,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是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家,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阿占据其三,即当今的中国、埃及和伊拉克。中国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先传到阿拉伯,再由那里传到欧洲。中国的丝织、制瓷、医药学也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传到阿拉伯的。A BC D 一些科学家认为,植物能够审慎地考虑生存环境,预测未来,征服领地和敌人;有时让人觉得它们有未

5、卜先知的神力。从园丁到哲学家,很多人都从植物那里得到极具价值的启示。 植物“大脑”的主题在植物学已经成为争论焦点,有关植物如何“研究它们所处的环境并做出反应的一些非同寻常的新发现,为这个争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植物智能学者特莱瓦斯说:“人们对待智力的态度发生了实质性转变,人们对智力的概念正从狭隘观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植物当然不会谈恋爱、烤面包或吟诵优美的诗句,那么仅仅通过对环境做出的简单反应,就能断定植物具有活跃的、有意识的推理能力吗? 但达尔文就曾写过有关根尖“大脑”的文章,诺贝尔奖得主麦克托克也称植物细胞具有思想性。植物不仅能彼此间交流,通过编制气体蒸发密码与昆虫交流,

6、还能通过“细胞计算方法”完成欧几里得几何学的计算,植物似乎还能像易怒的老板一样,把芝麻大的一点小事牢记在心。 科学家致力于探讨如何证明植物也有智力,而不只是养在花盆里的简单生物。对生物学家而言。知道植物可以对其它物种提出挑战并施加影响这个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植物具有基本智力。如果智力指的是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那么,植物绝对具有智力。对于“植物智力”,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从同一个母体植物上切下来的两个切片或从同一个母体植物上克隆的两株小植物,即使在相同条件下培育,它们也会表现各异。6、下列对“植物智力”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植物很聪明,能思考问题并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合理的计划

7、。B. 植物能感知周围情况的差异或食物的存在,并迅速做出相应决定。C. 植物能审慎地思考和预测,有时让人觉得有未卜先知的神奇力量。D. 整个植物群,包括最简单的植物,都对大森林里的情况了如指掌。7、对“人们对智力的概念正从狭隘观点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对待智力的认识,发生了实质性转变,突破了狭隘观点。B. 人们认识到不只人类才拥有智力,其它生命体同样拥有智力。C. 人们认识到植物可能也有智力,从而使智力的概念得到解放。D. 人们对植物智力的研究和认知,是解放智力束缚取得的成果。8、 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芥草能存活,全靠根尖上的平衡石,一旦平衡石被切断

8、,它就无法存活。B. 盾叶鬼臼能估计天气,计划未来的生长状况,是在沙漠存活的重要原因。C. 达尔文和麦克托克都认为植物具有思想性,可见“植物智力”可能存在。D. 如果对“智力”概念做出某种合理的限定,那么可以肯定植物具有智力。(三国志。魏书十一)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自出祖而遣之 祖:饯送 B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趣:通“趋”C购求获畴 购:购买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强行改变10、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的一组是( )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 三府并辟,皆不就。 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率举宗族他附从

9、数百人,扫地而盟。 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 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A B C D11、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四、(28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4分) 译文

10、(2)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4分)译文(3)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当。(4分)译文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南湖早春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此诗是琵琶行同期作品。鸸:一种鸟。(1)请简析诗第二联中平字运用的妙处。(4分)(2)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鉴赏这首诗。(4分)14古诗文填空。(8分)(1)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 。(归去来兮辞)(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

11、不得过,。(蜀道难)(3)子曰:“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4)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阿房宫赋)五、名著阅读题(6分)15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的毒药,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关公大笑而起,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三国演义)B、大卫是个遗腹子,经常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只有佩葛蒂在夜半时分,偷偷前来送吃的,并安慰他,说他是她心目中最

12、乖的宝贝,永远爱他。大卫说,从那时起,他对她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深情。(大卫科波菲尔)C、觉新深爱着表妹梅,但父亲却以抓阄的方式为他选定李家小姐瑞珏,他像一个傀儡似的,又像一个宝贝被人珍爱着,订婚,结婚。觉慧则不同,在觉民鼓动下抗婚。(家)D、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16. 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完成后面题目。(3分)“羽少事皇叔,誓同生死;皇天后土,实闻斯言。前者下邳失守,所请三事,已蒙恩诺。今探知故主现在袁绍军中,回思昔日之盟,岂容违背?新恩虽厚,旧义难忘。兹特奉书告辞,伏惟照察

13、。其有余恩未报,愿以俟之异日。”(第二十六回)这是谁写给谁的一封信?写信人最后是如何践诺的,请简述经过。(3分)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车在旅途 聂鑫森 他车在旅途,但他永远是半途而废!每次我来看望车教授,他总是用这句话来作不变的序言,对他远在旅途、几年不归的儿子车千里作尖刻而痛惜的评价。我自个儿坐下来,说:先生,千里还是有志气的。他怪怪地笑起来。 笑得我毛骨悚然。作为曾是车教授的硕士生,以及他现在的同事,我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景仰。妻子早丧,把儿子车千里抚养成人,至今犹是一个鳏夫。于寂寞中,做着极为枯寂的学问,在柳宗元的研究上,他是独领风骚的。我的来访,一是想慰藉他儿子远离

14、不归的孤清,二是想得到他于学问上的教诲。但我发现我的到来,却成为他从此述说他儿子的一个契机,而且话语惊人地相似。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他很少谈学问,这一点使我很尴尬。在许多日子后,我习惯了这种谈话,并为此而激动不已。他车在旅途,但他永远是半途而废,分明是一种对人生的警示。在一段日子没听到这句话时,我会渴望听到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落到我心上的时刻,所有的神经末梢都会发出一种轰响。甚至,我觉得这句话,是车教授对他自己说的。他的所有关于对儿子的表述,已经剥离开儿子这个本体,我想我的猜测是有道理的。 车教授怪怪地笑罢,用手拍拍一叠线装书,夕光中飘袅出淡淡的尘烟,有一种久远的气味在书房里弥漫开来。 我问他是否吃过了饭,身体是否舒服,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