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0350523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某中学招生模拟考试试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库独家】人教版小升初语文长沙市南雅中学 招生模拟考试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脸颊(xi) 宽恕(sh) 迥然不同(jing)B嫩绿(nng) 怪癖(p) 无动于终(zhng)C膝盖(x) 呜咽(yn) 心急如焚(fn)D笃厚(d) 愧疚(ji) 星罗棋布(q)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戈壁滩上依稀可见的丝路驿站,是昔日富庶繁华的见证。B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才能真正讲清楚。C深秋的岳麓山景色迷人,那五彩斑斓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的世界。D“五十步笑百步”的精神,能让我们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

2、生活的困境和苦难。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面二孩政策将在全国范围内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B11月13日晚,在法国巴黎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左右死亡。C中国北京击败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D随着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让火星火了,火星上的土豆更火了,人类对于太空探险和太空移民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4.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横线处,能使句意连贯的一项是(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

3、领域最大的权威。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A. B. C. D.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背影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三国演义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水浒传(祥林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

4、活物。祝福A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B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C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D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6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所指代的身份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红楼梦)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A.小孩 女子 男子 老人 B.平民 男子 女子 小孩C.老人 男子 女子 平民 D.小孩 女子 平民 女子7.按诗词原文填空。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论语(2)李商隐登上乐游原,看到了一轮黄昏的斜

5、阳,于是发出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感叹:“_,_。”李商隐登乐游原(3)王师北定中原日,_。 陆游示儿(4)天净沙秋 (白朴)中运用鲜明的色彩表现秋天的绚烂的词句是:青山绿水,_。(5)有的人活着,_;有的人死了,_。臧克家有的人8综合探究:阅读下面的故事,从故事的主要角度写出你探究出的道理。 庄园里住着女主人、女主人的两个儿子和一个女仆,两个儿子对女仆的态度很不相同。大儿子很喜欢女仆,小儿子则很厌恶女仆。一日,女仆在窗外晾晒洗过的被单,大儿子从窗前走过,赞叹道:“多可爱的女人,还不忘在被单上绣一朵梅花!”小儿子从窗前走过,撇着嘴说:“这个笨女人,一床被单都洗不干净,被单上还留着梅花印记!”女主

6、人听说后,在窗前仔细瞧了瞧,然后对两个儿子说:“你们看清楚了没有?那梅花印记,是留在玻璃上的,被单上其实什么都没有!”探究结果:_。9.综合运用:阅读下面三则关于“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材料一:近年我国国民电子阅读情况调查表时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电子阅读运用率32.8%38.6%40.3%50.1%材料二: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阅读载体也多样化,我国国民纸质图书的阅读时间略有减少。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的时间为13.43分钟,比2012年减少了1.95分钟。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用手机阅读的时间为21.70分钟,比2012年增加了

7、5.18分钟。材料三:上海市的调查显示,58.22%的青少年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的阅读效果。青少年青睐纸质图书的主要原因包括“阅读习惯”“需要深度阅读”“为了收藏”“内容查找方便”“需要记录或做读书笔记”等。(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_(2)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青少年该怎样处理“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_二、古诗文阅读。(一)诗歌鉴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0.“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作者辛弃疾是_(朝代)人。 A词牌名 北宋 B词题 南宋 C词牌名 南宋

8、D词题 南唐11.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于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时期,所以村居的悠闲愉悦是暂时的,这首词弥漫着寂寥忧伤的感情基调。B词的上阕写月明风清的夏夜,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又衬托了夏夜的宁静优美。C词的下阕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二)文言文阅读响遏行云(节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释】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

9、歌。穷:尽;完。遂:于是,就。饯于郊衢:在城外给他用酒食送行。抚节:打着节拍。12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未穷青之技: ( ) (2)响遏行云: ( )13.翻译画线的句子。 _14.“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写出了秦青歌声怎样的特点?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三、现代文阅读。(一)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节选)梁实秋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

10、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他常穿的是一件灰布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时我没有赶得上看见,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即已油渍斑斑。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我很难得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我的学校是很特殊的。国文成绩与毕业无关。所以课堂上常是稀稀拉拉的不大上座,但教员用拿毛笔的姿势举着铅笔点名的时候,学生却个个都到了,因为一个学生不只答一声到。真到了的学生,一

11、部分是从事午睡,微发鼾声;一部分看小说,如官场现形记玉梨魂之类;一部分写“父母亲大人膝下”式的家书;一部分干脆瞪着大眼发呆,神游八方。在这种糟糕的情形之下,徐老先生总是很凶,老是绷着脸,老是开口就骂人。 有一天上作文课,徐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这题目怎样讲呀?”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于是便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我一向是个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我便挺身分辩了几句。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泼在我的头上

12、了。他在讲台上来回地踱着,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的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你是什么东西?我把你一眼望到底!”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后来居然成为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如今想来,当初的“凶”何尝不是一种负责。 徐先生自己选辑教材,有古文,有白话,油印分发给大家。这样新旧兼收的教材,在当时还是很难得的开通的榜样。我也因此逐渐领教了他的才学。还有他的朗诵也非常有意思。他打着

13、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那也许是过分夸张,但必须可以朗朗上口,那却是真的。我对于国文的兴趣因此而提高了不少。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但是他郑重地给我解释一会,他说:“你拿了去细细地体味,你的原文是软趴趴的,冗长,懈啦光唧的,我给你勾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