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0227196 上传时间:2023-0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格拉底教育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很重视教育,他以哲学家的沉思和教育家的责任来审视和指导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经验,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自知其无知” 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首先提出了什么样的人是有智慧的人,以及知识和智慧的关系问题。苏格拉底得出结论,认为那些所谓有智慧的人其实都不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在于“自知其无知”。“自知其无知”这一思想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的思想,提出了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方面所应具有的重要的品质和态度,即谦虚品质和真诚“无知”的态度问题。第二、这一思想也恰恰成为苏格

2、拉底教学方法的基础。二、“德即知识” 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提出了“”的命题。从“”的观点出发,苏 踢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一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只是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指示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的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只是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 / 这种“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强调道德中知识的重要性,在教育思想史上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但苏格拉底的这种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道德习惯的培养,

3、道德行为是知识和实践培养的结果。三、“苏格拉底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这种方法包括:讥讽、“助产术”、归纳、下定义。讥讽是通过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迫使对方最终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助产术即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即通过否定对方对事物片面的意见,不断找出普遍、必然真理,即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并使学生自觉地多方面地思考问

4、题,从而学会养成辩证地、具体地看待问题的习惯。谈话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明确提出因材施教的方法,但在他的谈话中明显地体现了这个方法。在苏格拉底时代,他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文化发展和研究方向以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现在,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现代的教育家所推崇。曾任哈佛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得尔于19 世纪末在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法,主要继承了苏格拉底教学法中的这种独立思考和怀疑批判精神,使学生能够对各种法律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