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0221112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高考地理课标通用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0水循环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课时作业(十)水循环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区域水分消耗及转化图(箭头粗细表示消耗及转化量的大小),回答13题。1有关图中水循环的特点,正确的是()A大部分直接消耗于蒸腾B水平方向的水分迁移量大C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小D地表径流速度较快2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地形 B水源 C光热 D土壤3近些年,该区河流水位迅速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A全球变暖,河流蒸发加强B农业规模加大,用水量大增C土地干旱,下渗不断增加D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量减小答案:1.A2.B3.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区水分大部分直接消耗于蒸腾;该区为内陆干旱区,水平方向的水分迁移量小;该区为干旱区

2、农业,农业灌溉用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小,流速慢。第2题,该区为干旱区,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第3题,河流水位迅速下降主要是人为导致。该河是该区农业的主要灌溉水源,农业用水量过大,造成河流水位迅速下降。径流模数是指单位流域面积上单位时间所产生的径流量(升/秒平方千米)。图1为乌鲁木齐河水系略图,图2为乌鲁木齐河的径流模数随海拔变化图,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和年径流模数。读图,回答45题。图1图24乌鲁木齐河流域冬季降水比其河源所在的山脉南坡丰富得多,是因为乌鲁木齐河流域()A地处大西洋、太平洋的迎风坡B地处大西洋、北冰洋的迎风坡C地处太平洋、北冰洋的迎风坡D地处太平洋、印度洋的迎风

3、坡5下列关于乌鲁木齐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乌鲁木齐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B红五月桥处河流径流量比青年渠处大C曲线M2表示的是68月径流模数D越向河流上游,径流模数年内变化越大答案:4.B5.C解析:第4题,乌鲁木齐河发源于天山北坡,地处大西洋、北冰洋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比较丰富,答案选B项。第5题,乌鲁木齐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其径流量主要受气温的影响,因而径流量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都大,A项错误;红五月桥处的径流模数虽然比青年渠处大,但是由于青年渠的位置靠下一些,其径流量应更大,B项错误;由于68月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其径流模数大于全年平均值,因此曲线M2表示的

4、是68月径流模数,C项正确;从图中M1可以看出越向河流上游,径流模数年内变化越小,D项错误。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流向垂直等潜水位线,潜水位的高低起伏与地表地势的高低起伏基本一致,一般丰水期河流补给潜水,枯水期相反。读某区域等潜水位线图(单位:m),回答68题。6图中正确表示潜水流向的箭头是()ABCD7以下方式中,利于潜水补给的是()降水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坡度较大降水强度适中A B C D8图示a河及月份,最可能是()A亚马孙河7月 B伏尔加河1月C尼罗河1月 D莱茵河7月答案:6.A7.D8.C解析:第6题,潜水自高处往低处且垂直于等潜水位线,只

5、有符合,潜水流向先自低处往高处后再往低处,所以错误。第7题,一般情况下,降水时间长、强度适中,植被覆盖率高及地面坡度较小时有利于潜水的补给。第8题,据图所知,该河自南往北流且受潜水补给,正当枯水期,只有C项符合。人工浮床是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建立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20年前德国公司开发出第一个人工浮床,近年来,我国的人工浮床技术开发及应用正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读人工浮床的原理图,回答910题。9据材料判断,人工浮床的主要作用是()A美化水面B净化水质C提供水生生物栖息空间D减轻城市热岛效应10人工浮床没能在我国大面积的推广,原因可能是我国水域()A面积广阔

6、 B水生植物覆盖率高C水位季节变化大 D含沙量大答案:9.B10.A解析:第9题,人工浮床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或吸附作用,削减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污染物质,从而净化水质;浮岛还可通过遮挡阳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浮游植物生长量。第10题,我国水域面积大,河湖众多,分布广,不同的湖泊河流,其富营养化水平不同,水流、温度、风速、水体波动等都各不相同,需要相应的浮岛设计组合和浮岛植物种类搭配。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全球陆地、海洋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多年平均值的数量关系。读图,回答1113题。11表示海洋降水量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2箭头的含义是()A地表径流 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 D植物蒸

7、腾13参与箭头环节的水量为()A甲、乙的差额 B甲、丙的差额C乙、丙的差额 D乙、丁的差额答案:11.B12.C13.A解析:第11题,结合世界海陆对比及其性质差异,甲、乙、丙、丁分别为海洋蒸发量、海洋降水量、陆地降水量和陆地蒸发量。第12题,结合上题分析,箭头为水汽输送。第13题,根据水平衡原理,参与箭头环节的水量,为海洋蒸发量与海洋降水量的差额,即甲、乙的差额。二、综合题14下图中图甲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结合图示说出水循环的意义。 (2)分析图乙等水位线特征,说明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判

8、断依据。(3)与10年前相比,10年后图乙中的地下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地理意义。答案:(1)类型:海陆间循环。意义:维护全球水量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是海陆间联系的纽带,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2)特征:河水补给地下水。依据:从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地下水位自河床向两岸逐渐降低,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所以河水补给地下水。(3)地下水位变化:升高。原因:气候逐渐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解析:第(1)题,图中的水循环是在海洋与陆地之间进行的,为海陆间循环。

9、从维持水量平衡、缓解热量收支不均、促进水体更新、塑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根据等水位线分布,在判断地下水位和河流水位高低的前提下判断补给关系。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虚线值较实线值要大,故地下水位升高。从大气降水等自然因素和植树造林等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原因,从对地理环境及水资源的影响说明意义。15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影响该区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并推断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2)说出图示湖泊水循环类型,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图示湖泊为咸水湖的原因。(3)近年来该区域湖泊湖面持续增大,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1)主要影响因素:气温。水位季节变化特征: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高、冬季低,7月水位最高。(2)类型:陆地内循环。原因:该地区属内流区,湖泊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降水)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湖泊中,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3)该区域气候变暖,冰川融水、降水增加,湖泊得到的水源补给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