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0178148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刻舟求剑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通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刻舟求剑年级_ 初一_ 学科 语文 时间_ 课题刻舟求剑地点办公室成员主备人教 学目 标1. 掌握重要的词、句。教学方法合作探究2. 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教材分 析重点熟读课文,根据理解复述课文,明白寓意。难点引导学生从学习中感悟,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补充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重要字词。遽契其舟(j )( q ) 坠( zhu ) 惑( hu )2. 解释句中加点字,并在横线上补充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重要字词。遽契其舟( 立即,匆忙 )( 雕刻 )不亦惑乎( 迷惑,糊涂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 )3古今异义。求剑若此

2、古义:( 寻找 )今义:( 请求,要求 )是吾剑之所从坠 古义:( 指示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二.小组讨论与交流(兵教兵,互相解惑)1、.写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句子。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1.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 合作探究:(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4)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3、,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3.讨论: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什么样的人?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三、课后巩固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 分别指出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他的 )遽契其舟( 那,那个 )2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四.自主小结归纳(学生谈收获与困惑)

4、五.当堂练习与拓展一、 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补充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重要字词。遽契其舟(j )( q ) 坠( zhu ) 惑( hu )2. 解释句中加点字,并在横线上补充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重要字词。遽契其舟( 立即,匆忙 )( 雕刻 )不亦惑乎( 迷惑,糊涂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 )3古今异义。求剑若此 古义:( 寻找 )今义:( 请求,要求 )是吾剑之所从坠 古义:( 指示代词,这, )今义:( 判断动词 )4.写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句子。二、教学过程1. 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 合作探究:(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5、于水。 (2)、为什么没找到?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是个什么句?(反问句)(4)刻舟求剑的寓意是什么?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3.讨论:这两则寓言都讽刺了什么样的人?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三、课后巩固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 分别指出加点字所指代的内容。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他

6、的 )遽契其舟( 那,那个 )2翻译句子。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4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四、课后反思五、拓展延伸月怀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注释:攘窃取、偷盗。斯那么就应该的意思。道个人的举止言行。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其:他的或:有人是:这(代词) 损:减少已:停止 非义:不符合于正当的事理2、下列对加点字“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B)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请损之A、都相同B、相同相同C、相同相同D、都不相同3、翻译下列句子。是非君子之道。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行为。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如果知道这不符合正当的事理,那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待来年呢?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原谅自己,必将种下祸根。译文: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是不正派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批注/记录集体交流意见或个人备注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